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9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5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49篇 |
农学 | 82篇 |
基础科学 | 91篇 |
466篇 | |
综合类 | 923篇 |
农作物 | 6篇 |
水产渔业 | 160篇 |
畜牧兽医 | 99篇 |
园艺 | 29篇 |
植物保护 | 1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8篇 |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20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197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64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62篇 |
2006年 | 107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年来昆山市湿地保护各项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受保护湿地面积不断扩大,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本文分析了影响昆山市湿地保护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措施,旨在为昆山湿地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2.
在安徽安庆沿江滩地湿地,研究了天然芦竹、芦苇湿地,次生旱柳林和意大利杨人工林3种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旱柳林,也高于自然芦竹、芦苇湿地。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最大,杨树人工林次之,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最小,而天然芦竹、芦苇湿地的生态优势度则不那么明显;同时也说明在长江中下游滩地湿地上,天然次生旱柳林的生态优势度较高,而杨树人工林的生态优势度较小,它的物种丰富程度要高于旱柳天然次生林。人工杨树林的均匀度指标高于天然芦竹、芦苇湿地,也高于天然次生旱柳林。不同高程不同生态系统内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的总体变化趋势是随着高程的升高,物种总数量降低,但植物多样性指数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在不同林龄的林分中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3.
浅谈城市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原因及其恢复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在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以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的重要自然系统,具有众多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本文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较全面地分析了系统的生态功能、当前城市湿地功能退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恢复和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94.
95.
用DRAINMOD模型预测不同气候条件下排水及来水量对湿地水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量减少是目前威胁湿地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采用原美国农业部水土保持局(现美 国自然资源保护局,US-NRCS)所推荐的水管理模型DRAINMOD,根据该局1991年所 建议的湿地水文识别准则,利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降水资料,对湿润地区由于排水而引起湿 地水文情势的变化,以及干旱地区湿地形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水量进行了预测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的温暖湿润地区,在没有人工排水的情况下,湿地特征十分明显;当排水间距大于150 m时,仍可在50%的年份内满足湿地判别准则的湿润条件.而 对于年降水量小于250 mm的干旱模拟区,形成满足生长期内湿润时段的最小来水量在初春( 3月)时为173 mm,在生长期末(11月)为155 mm,分别是同期月平均降雨量的22倍和16倍 . 相似文献
96.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据统计该区具有高等植物469种,隶属于67科,脊椎动物共有365种,隶属于77科,其中国家3级保护植物2种;省濒危植物4种;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省级保护动物21种.但是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导致的湿地生境破碎化、湿地污染以及对生物的驱逐效应的不断加剧,使该区生物面临着巨大的危险.本文从湿地生境安全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维持扎龙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安全栖息生境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7.
98.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100.
文章阐述了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调查方法,并以调查资料为依据,以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资源状况为主要内容,分析了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和基本特征,并结合湿地所处社会环境等,提出了塞罕坝湿地的保护对策,为塞罕坝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