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林业   307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46篇
  51篇
综合类   827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3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91.
针对粗糙集对于连续域属性决策表的处理能力差以及不容易获得模糊集之间关系等问题,提出一种把模糊集和粗糙集结合起来的连续型条件属性模糊规则约简算法。该算法首先引入三角隶属度函数将连续属性值转化为模糊值,并使用离散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获得数据集之间关系。实例验证表明,采用该算法,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决策需要和领域知识更改阈值,从而获得满意的模糊规则结果。  相似文献   
992.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商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993.
2002—2008年,对灰飞虱发生危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灰飞虱在金坛地区1年发生6代;2004—2007年发生量逐年增加,带毒率逐年升高;由于气候条件适宜,食源丰富,1、2、5、6代繁殖量极大。试验研究了灰飞虱发生危害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相关性。在探明灰飞虱发生动态和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机插水稻以苗期无纺布全程覆盖、带药移栽、大田前期适时防治2、3代灰飞虱若虫为核心的关键技术措施,控制水稻分蘖期条纹叶枯病的效果达95%左右,水稻后期条纹叶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0.7%左右。并进一步研究和实施了与稻鸭共作相配套的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94.
李小卫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304-305,307
为了掌握气象条件对花椒窄吉丁发生期、危害程度的影响,运用2005—2009年花椒窄吉丁虫害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得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窄吉丁不同生育期的主要因子,春季气温回升早、秋季降温迟有利于延长幼虫活动期。高温、少雨、干燥的天气有利于窄吉丁的发生和扩散,危害程度加重。反之,低温、多雨、湿润的天气不利于窄吉丁的活动和发展,危害减轻。4—8月降水偏多的年份虫害轻;夏季干旱少雨时虫害会大面积发生。5—6月高温天气、强降水对成虫羽化、卵孵化不利,影响害虫的迁徙和繁殖。用积温法对成虫始见期、卵孵化期进行预测,为虫害防治提供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95.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atural occurrence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of nepovirus large satellite RNA (satRNA). This study screened 71 Grapevine fanleaf virus (GFLV) isolates mainly from Slovenia, but also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the USA, for the presence of satRNA,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RT‐PCR assay. GFLV satRNA (satGFLV) was detected in 72% of naturally GFLV‐infected grapevines analysed, which is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satGFLV reported to date. From 39 naturally GFLV‐infected grapevines, 122 satGFLV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to publicly available sequences of satGFLVs and the closely related satRNAs from Arabis mosaic virus (satArMVs). Phylogenetic analyses of these satRNAs revealed that their evolution was driven by substitutions, insertions, deletions, recombinations and reassortments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helper viruse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satGFLVs and satArMVs show their separate and subsequent common evolution. Furthermore, the satGFLVs varied in size and showed higher variability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than at the nucleotide level, just as the 2AHP gene of their helper virus. This study shows that satGFLVs are also similar to their helper virus with respect to their quasispecies nature and their transmission route through anthropogenic exchange of propagation material.  相似文献   
996.
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2016年连续4年对河南省不同类型麦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和危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茎基腐病在河南省已经广泛分布,每年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2013年病田率为45.8%,病田白穗率为0.4%~11%;2014年病田率为12.6%,病田白穗率为0.1%~3.7%;2015年病田率为32.5%,病田白穗率为0.1%~16.1%;2016年发生最重,病田率为65.1%,病田白穗率为0.1%~31.5%。调查还发现,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特点是北部和西部发生较重;小麦-玉米连作田发生较重,而小麦-水稻连作田块发生较轻;干旱的田块发生危害重。病害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感病最严重的分蘖病茎高度减少55.8%,且不能结实;能结实病茎较健茎高度减少14.0%~18.0%,穗粒数减少22.7%~54.5%,穗粒重减少33.3%~90.5%,千粒重减少3.2%~73.2%;当病田白穗率为22%时,有效穗数减少33.3%,产量损失达51.6%。本文还针对目前国内对小麦茎基腐病研究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97.
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以“IF THEN”的形式对相关问题的行为特征进行捕获,是专家系统求解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一行动的循环过程,其具有表现形式单一直观、方便知识的形式化与提取、容易在计算机中实现以及求解过程与认知过程相契合的优势,因此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为此,以农作物甜瓜为例,引入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模式,构建基于规则的温室精准管理系统,具有控制方便、实现简单、规则描述清晰以及知识表示方法直观的特点,可以准确地对甜瓜农作物温室的环境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998.
柑橘黄龙病病原分化及发生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韧皮部难培养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pp.)引起的柑橘黄龙病是一种毁灭性柑橘病害。主要综述了柑橘黄龙病菌的特性及种内分化新进展,病害的潜育期、时空动态及病害循环等田间发生特点,并从寄主植物、传播介体、生存条件等角度对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9.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中国南方新暴发成灾的林业害虫,为了摸清该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发生规律,掌握其有效防治方法,为开展萧氏松茎象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笔者通过定期解剖虫害木观察、林间设样地调查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了解萧氏松茎象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在柳州市2年发生1代,其发生与寄主、林分类型、坡向、坡位、立地条件和林内地被覆盖率有一定相关关系。采用人工挖掘捕杀幼虫,翌年同期虫口密度可减少85.29%;虫道注射噻虫啉、氧化乐果药剂,防治效果分别达93.6%和94.6%;采取清除寄主周围的杂灌和枯枝落叶的生态控制措施,翌年受害株率可减少3.33%。按寄主受害特点,湿地松受害林分采取人工挖掘幼虫并辅以清杂,马尾松受害林分采取药剂注射及结合清杂,是控制萧氏松茎象危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粗缩病危害动态及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对玉米粗缩病监测预报与持续控制水平,对浙西北桐庐地区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发病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玉米粗缩病侵染循环及年际消长与发病规律,年际间粗缩病株发病率与灰飞虱种群年诱虫量呈正相关,回归式为y= 0.860605+0.071623x (R=0.9636**)。年际内夏玉米粗缩病5月底6月上旬为初病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病情较快增长期,7月中旬达发病高峰。夏玉米发病株空间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株发病率较高或较低时,聚集程度下降,或为均匀分布。根据夏玉米粗缩病病株以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特征,田间抽样调查以单行或双行直线平行跳跃法等较宜。理论抽样模型为n=(1.96)2/D2(1.02728/m+0.10287),序贯抽样模型为Tn=1.02728/(D2-0.10287/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