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林业   853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55篇
  428篇
综合类   137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67篇
植物保护   23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刘佳茹  赵军  王建邦 《草业科学》2021,38(3):419-431
祁连山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区域内部生态环境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及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对干旱的响应,为生态环境改善和减轻干旱影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MOD13Q1遥感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Thornthwaite方法、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法,计算得到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和表示干旱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r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FVC和SPEI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增长趋势,2001年FVC最低,2011年FVC最大,季节变化明显,夏季FVC最高;空间上,祁连山地区FVC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年均值为0.4522,区域差异明显,绝大部分区域FVC呈增加趋势;2)近16年,祁连山地区FVC改善的区域占77.13%,退化的区域占22.87%;FVC未来变化趋势负向特征强于正向特征,持续改善的面积为28.10%,由改善到退化的面积最大为49.23%,需要加大力度对这些区域进行关注和保护;3)祁连山地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湿润状态,中段和东段部分地区处于轻度干旱;不同时间尺度上,年际SPEI均呈现干旱化加强趋势,总体上2001?2016年祁连山地区干旱化程度呈降低趋势,气候向好的方向发展;4)年尺度上祁连山地区SPEI与FVC呈正相关关系,季节尺度上夏季FVC对SPEI干旱程度响应最明显,春季和秋季次之,说明FVC与SPEI间相关显著性越高,响应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32.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大量的草地资源。研究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可对维持草地生态及了解祁连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了祁连山默勒镇3种类型草地 (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0~10 cm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对上述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沼泽化草甸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碳、含水量和硝态氮显著高于高寒草甸和人工草地(P<0.05)。2)3地共测得有效序列1022446条,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高寒草甸、人工草地、沼泽化草甸OTU聚类均值分别是4917、5233、5075条。3)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3地间差异不显著,Chao1指数表现为人工草地>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P<0.05)。4)在门水平上,3地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为主要类群;在属水平上,表现出不同类型草地细菌富集类型不同。5)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祁连山地区小生境内3种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有机质碳、全磷、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3.
基于2018年6~9月野外采集的数据,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祁连山天祝地区金强河流域典型灌丛:山生柳(Salix oritrepha)、硬叶柳(Salix sclerophylla)、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千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灌丛的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对灌丛的穿透雨量、茎干流量和截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观测到降雨22次,总降雨量为322.2mm。6种灌丛的茎干流量、穿透雨量和截留量与降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观测的雨量范围内,茎干流率与穿透雨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而截留率则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最后也趋于稳定;6种灌丛的茎干流率和穿透雨率随着雨量级的增加而增大,而截留率则随之减小。在所有雨量级中,山生柳的茎干流率最大;在>20mm雨量级中,千里香灌从的穿透雨率最大,绣线菊灌从的截留率最大。  相似文献   
34.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危机及其出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华北地区水危机主要是由农业用水引起的。解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的根本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的核心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的方法有:水利工程节水、生物技术节水、农作物空间布局的调整、污水资源化、利用地下微成水、水资源价格和水价调节。  相似文献   
35.
2007年6~8月和2008年12月~2009年2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阳光和降雨是影响黑叶猴活动行为的2个明显的非生物因子。它们都直接地影响环境温度。在夏季和冬季,黑叶猴对阳光照射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对小雨和暴雨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  相似文献   
36.
刘培蕾  陈胜琼  刘益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01-13004
以温州市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运用生态学的观念、原理、方法,规划设计园林化的公共墓地,使墓园规划上升到生态建设层面的方法。希望通过寻求适合现阶段发展特点的方法,对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布局,使其既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施管理,又要适度超前,对将来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与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37.
祁连山区立体农业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部陆地面积的2/3。山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认识我国山区农业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规律,确立立体农业生产结构,是山地合理开发利用的核心。本文试以祁连山区为例,就山地立体农业的合理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8.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39.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省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调查结果.共计11目69科193种。  相似文献   
40.
对广东省鹤山和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小蛾类昆虫进行调查,计有8科35属43种。其中广东新记录种1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