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80篇 |
免费 | 1436篇 |
国内免费 | 267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15篇 |
农学 | 2007篇 |
基础科学 | 642篇 |
9363篇 | |
综合类 | 9510篇 |
农作物 | 1578篇 |
水产渔业 | 896篇 |
畜牧兽医 | 2439篇 |
园艺 | 477篇 |
植物保护 | 8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5篇 |
2023年 | 641篇 |
2022年 | 1027篇 |
2021年 | 1138篇 |
2020年 | 1163篇 |
2019年 | 1311篇 |
2018年 | 1093篇 |
2017年 | 1496篇 |
2016年 | 1701篇 |
2015年 | 1208篇 |
2014年 | 1325篇 |
2013年 | 2164篇 |
2012年 | 2362篇 |
2011年 | 1647篇 |
2010年 | 1308篇 |
2009年 | 1257篇 |
2008年 | 1000篇 |
2007年 | 1170篇 |
2006年 | 993篇 |
2005年 | 867篇 |
2004年 | 627篇 |
2003年 | 492篇 |
2002年 | 402篇 |
2001年 | 330篇 |
2000年 | 268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215篇 |
1997年 | 192篇 |
1996年 | 170篇 |
1995年 | 200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105篇 |
1991年 | 106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5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Biological NutrientRemoval)的研究和应用已逾40年。本文围绕着脱氮除磷理论的发展和自控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几项国内外最新的脱氮除磷技术。 相似文献
982.
土壤类型对优先流路径和磷形态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贡嘎山由青灰色砂质冰水堆积物发育而成的疏松岩性土壤和德国厄尔士山渍水土壤优先流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改进的Hedley磷形态提取法,使用优先流染色面积比和优先流程度评价指数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优先流程度,通过相关关系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土壤类型中优先流路径对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贡嘎山和厄尔士山优先流图片总染色面积比分别为31%和52%,厄尔士山渍水土优先流比贡嘎山疏松岩性土发育较好。贡嘎山疏松岩性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与潜在生物可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贡献率显著正相关,而即时生物有效无机磷和磷灰石磷与厄尔士山渍水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影响优先流路径分布和土壤磷形态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磷赋存状况和下游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983.
基于长期定位耕作试验(2006—2016年),探讨长期传统翻耕、免耕和深松耕作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分析长期免耕和深松耕作下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长期免耕和深松耕作较传统翻耕均不同程度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但在较干旱年份,不同生育期免耕蓄水保墒效果优于深松耕作。从冬小麦扬花期到成熟期,无论何种耕作方式氮素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减小,在穗中的分配比例逐渐增大。扬花期,与传统翻耕相比,连续2 a免耕分别提高茎、叶和穗的平均氮素积累量44.3%、80.5%和70.9%,而连续2 a深松耕作未呈现显著变化;成熟期,连续2 a免耕和深松耕作较传统翻耕均显著降低了茎的平均氮素积累量,增加了籽粒的平均氮素积累量(P0.05),且免耕优于深松耕作。此外,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显著提高冬小麦植株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转移率和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P0.05),而深松耕作仅在较干旱年份未明显提高冬小麦植株营养器官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综上,长期深松耕作并不能持续促进冬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对于干旱少雨年份免耕优于深松耕作。 相似文献
984.
为系统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土壤基础条件和农田管理措施条件下施氮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收集了国内外已发表的103篇中英文文献,筛选其中37篇文献,共获得301组产量和127组水分利用效率数据。基于Meta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不同生产条件下施氮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偏相关分析找出施氮条件下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不施氮为对照,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在年均降水量200~500 mm的地区施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效应量分别为34.02%和54.15%;施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作用均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土壤pH值为6~8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效应量分别为28.52%和24.59%;在不同土壤质地中施氮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作用均表现为在砂土中效应量最大,分别为46.71%和26.29%;随着施肥频次的增加,施氮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作用逐渐增大;施氮对产量的提高作用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对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作用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当施氮量为300~... 相似文献
985.
986.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响应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焉耆盆地的气候、耕地利用强度(LUI)和土壤养分数据,采用敏感性、贡献率和GIS方法分析了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变化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焉耆盆地气候暖湿化趋势明显(气温倾向率为3℃/(10a),降水量倾向率为39 mm/(10a)),LUI微幅上升;土壤养分系统对气候和LUI变化的敏感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响应差异。土壤养分系统对气温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异质性更高,对LUI变化敏感性更具有响应深度;气候和LUI对土壤养分系统变化的贡献率空间分异明显,并且LUI的贡献率大于气候;土壤养分系统的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耕地利用活动相互调节和空间分异的综合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区域土壤养分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和耕地精准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 相似文献
988.
989.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