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555篇
林业   375篇
农学   493篇
基础科学   250篇
  1271篇
综合类   2119篇
农作物   282篇
水产渔业   370篇
畜牧兽医   698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24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76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刘德坤  齐述华 《农林科学实验》2013,(22):206-206,213
悬浮泥沙浓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估算其泥沙浓度及获得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信息对于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是有利的。该研究以鄱阳湖区域为例,利用MODIS。感影像,并结合反演模型对鄱阳湖区域的悬浮泥沙浓度进行反演。结果显示:2010年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呈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2.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利用多源遥感影像描述鄱阳湖中部的采砂分布,分析其对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2011年7月28日的Landsat Thematic Mapper (TM) 5用于采砂相关船只的识别,2009-2011年7-8月的Terr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影像用于悬浮泥沙浓度的反演,(Before-after-control-impact,BACI)方法用于采砂影响评价。Landsat TM 5影像解译结果发现鄱阳湖中部的两个采砂区和90余艘船只,MODIS Terra反演结果显示在采砂区及其下游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剧增,BACI评价结果揭示采砂是导致此区域悬浮泥沙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紧要的。  相似文献   
993.
碱蓬属(Suaeda)植物是一类典型的真盐生植物,属于重要的盐生植物资源,全球广泛分布.人们已经对20种碱蓬属植物进行了观察和盐胁迫实验,研究了不同器官或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对盐胁迫的反应,并基于这些研究分析了盐胁迫的应答机制.叶片肉质化、细胞内离子区域化、渗透调节物质增加和抗氧化系统能力增强是碱蓬属植物响应和适应盐胁迫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工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植物地上部分,而对植物地下部分的研究较少;多是少数生物学指标或生理学现象的单独观察,而缺乏对生理代谢过程的整体和综合分析;针对某种碱蓬的独立分析较多,而与近缘种的比较研究较少;植物对中性盐胁迫的反应研究较多,而对碱性盐的研究较少.为进一步系统阐明碱蓬属植物的耐盐机制,今后的工作应注重碱蓬属植物响应和适应盐胁迫的信号网络和调控机制研究,基于系统生物学研究思路,采用现代组学技术探索该属植物响应盐胁迫的由复杂信号网络调控的特殊生理特征和特异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994.
外源钙离子对植物响应外界环境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寄生植物对入侵植物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实验设计分析不同钙离子浓度与南方菟丝子寄生对喜旱莲子草茎形态结构的影响,探讨外源钙离子在寄主植物响应寄生植物胁迫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南方菟丝子寄生可以显著改变喜旱莲子草茎的形态结构,如显著降低喜旱莲子草茎的总长、分枝数、分节数、茎直径和髓腔直径,显著增加茎的厚角厚度与皮层厚度.外源钙离子对喜旱莲子草茎总长、分枝数、分节数、茎直径、髓腔直径和维管束直径没有显著影响,但可增加喜旱莲子草茎的维管束数目,降低茎的节间长、厚角厚度与皮层厚度.外源钙离子与南方菟丝子寄生相互作用可以显著增加喜旱莲子草茎的厚角厚度与皮层厚度,表明南方菟丝子寄生与高浓度的钙离子对喜旱莲子草茎的厚角厚度和皮层厚度具有显著的拮抗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寄主植物的防御能力,减少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损伤.  相似文献   
995.
张玮玮  杨洪强  苏倩  门秀巾  闫丽娟 《园艺学报》2013,40(12):2365-2372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实生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氯化钠(NaCl)、钠离 子(Na+)和氯离子(Cl-)对根系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生成速率以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等渗透势NaCl、Na+和Cl-盐溶液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NO 和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以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升高,升高数值由大到小均为NaCl>Cl- >Na+ 处理,并且NaCl 处理下的所测各指标的数值均小于Na+和Cl-单独处理下两者的加和,显示在NaCl 胁迫 诱导平邑甜茶根系积累ROS 和NO 进而引起氧化伤害的过程中,Cl-的作用大于Na+,NaCl 引起的胁迫效 应并不是Na+和Cl-胁迫效应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状况,对江苏中南部设施蔬菜产区典型盐渍化土壤的0~40 cm
土层,以10 cm 为单位进行分层取样,并以相邻棚外的露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EC 值及主要盐分离
子含量在土层间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设施内各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棚外
对照。阴离子以NO3- 为主,但SO42- 含量也较高,阳离子则以Ca2+ 为主。设施土壤0~10 cm 土层的EC
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较高,具有明显的表聚性;部分基地的土壤盐渍化已向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以"北陆"蓝莓为原料,研究果胶酶、护色单宁、酿酒酵母、二氧化硫和原酒冷冻浓缩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探讨蓝莓酒中甲醇含量高、色素不稳定、有硫臭味、干浸出物含量低、感官品质差的解决方法,以提高蓝莓酒品质.结果表明,蓝莓果浆采用20 mg/L Clarification果胶酶酶解效果好,蓝莓酒中的甲醇含量低;采用浓缩汁发酵蓝莓酒,未检出甲醇,但原酒的典型性减弱;发酵前期加入500 mg/L护色单宁Tanin VR Supra,或陈酿期加入500 mg/L护色单宁Tanin VR Color,可有效提高蓝莓酒色素的稳定性;发酵结束后原酒中加入30 mg/L二氧化硫,既没有硫臭味,又能防止酒体氧化;8%原酒冷冻浓缩为10%原酒可提高干浸出物含量,增强其典型性;使用拉弗德F33酵母发酵酿造蓝莓酒,酒香浓郁,果香鲜明,酒体协调,蓝莓酒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河南省119个气象台站自建站始至2003年的逐日降雨量资料,计算其所代表县(市)的逐年与平均降雨侵蚀力,并利用GIS等工具分析河南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递增,最大值出现在南部的新县、鸡公山、商城与桐柏、平舆,其值均超过7 000 MJ.mm/(hm2.h.a);河南省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排序结果可分为5个区域等级,基本与等值线一致;河南省各地的降雨侵蚀力在不同年份变异较大,FFT(快速傅立叶变换)表明无明显的年际周期性规律;河南省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趋势表现为单峰型,侵蚀主要发生在7—9月份,集中度在北部区域均超过60%;河南省降雨侵蚀力与年侵蚀性降雨量或年侵蚀性降雨量和逐日侵蚀性降雨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 2和0.994 2。  相似文献   
999.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外源玉米秸秆水溶性物质(WSS)对白浆土吸附Zn2+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298 K和318 K)、WSS浓度和接触时间(1~1 440 min)。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影响下,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热力学曲线主要包括起始的快速升高、中间的吸附平台和继续升高直至平衡3个阶段,经历电性吸附向配位吸附转变,最终促使二者共存。Langmuir方程能较好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特征,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白浆土对Zn2+的最大缓冲容量,另外,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是非自发、吸热且混乱度增加的过程。(2)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抑制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减少两者的亲和力,降低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增大Zn2+在土壤溶液中的移动,有利于提高其植物有效性。(3)随玉米秸秆WSS浓度的增大,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强度逐渐降低,可采用线性方程较好描述。(4)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主要包括短期快速吸附和长期慢速吸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处理的吸附率分别达79.51%和96.80%。玉米秸秆WSS的加入可有效提高短期快速吸附阶段白浆土对Zn2+的吸附率,但同时WSS的加入却减少了白浆土对Zn2+的吸附固定。Elovich和双常数方程描述白浆土对Zn2+的吸附有较为明显的优势,WSS的添加扰乱了白浆土对Zn2+的动力学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mall additions of ion exchange substrate, Biona‐312, to soil on the yield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cherry tomato cv. ‘Koralik’ and cucumber cv. ‘Hermes F1.’ The test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and subjected to 0, 2, and 5% (mass) Biona‐312 doses introduced into the soil. The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Biona‐312 introduced into soi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yield of the test species at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stage. Soil enrichment with 2 and 5% Biona additions generally increased the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 (N‐P‐K) content in tomato and cucumber organs at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stage with parallel magnesium (Mg) and calcium (Ca) content decrease. Introduction of nutrients together with the ion exchange substrate did not cause negative effects of overfertilization, and thus the ion exchange substrate can be recommended as a fertilizer in tomato and cucumber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