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7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2015篇
林业   1172篇
农学   2207篇
基础科学   1065篇
  2518篇
综合类   6517篇
农作物   1122篇
水产渔业   1414篇
畜牧兽医   1291篇
园艺   690篇
植物保护   116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24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98篇
  2020年   632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552篇
  2017年   803篇
  2016年   982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943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305篇
  2010年   963篇
  2009年   946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690篇
  2005年   624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239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近25 a(1981-2005年)乌兰敖都地区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02时平均气温、14时平均气温5个气温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来乌兰敖都地区的5个气温序列均呈非连续的增加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线性增加率最高(0.78℃/10 a),是平均最低气温线性增加率(0.14℃/10 a)的5.6倍;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各季均为升高趋势;春季增温最明显,秋、夏、冬季的增温程度依次减小;白天气温增加幅度高于夜间,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992.
适量木炭粉改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木材炭化物,扩大其在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范围,该文采用炭化后的木粉(木炭粉)和环氧树脂,通过模压工艺制备了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维卡软化点测量仪等研究木炭粉质量分数对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性能、冲击强度、动态力学性能以及耐热性的影响。在环氧树脂中,环氧树脂、反应性稀释剂和固化剂质量比为3∶2∶5;在木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木炭粉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20%,30%和40%。复合材料固化温度和时间分别设定为100℃和3 h。结果表明,添加木炭粉能有效增强环氧树脂力学性能: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高增加了278%和135%。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证实随着木炭粉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逐渐增加。此外当木炭粉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40%时,复合材料的耐热性逐渐提高;维卡软化点从81.2℃提高到274℃。研究结果为,当木炭粉质量分数在10%时,环氧树脂/木炭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能,为木炭在复合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早稻品种灌浆期高温胁迫后根系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不同早稻品种灌浆期高温胁迫后根系生理差异结果表明,高温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影响,但对耐热型品种的影响显著小于热敏感品种,耐热型品种在高温胁迫后保护酶活性能较快恢复并接近对照水平;高温胁迫对耐热型水稻品种根系α-萘胺氧化力无影响,但热敏感品种根系氧化力明显下降,故根系α-萘胺氧化力可作为根系耐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4.
沼泽垦殖前后土壤呼吸与CH_4通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碳的储存中起着重要作用。湿地垦殖后,在相同季节根层土壤温度明显高于沼泽湿地土壤,但垦殖后土壤有机碳、氮素含量明显降低,C:N比值减小,土壤呼吸通量增大,且具有季节性变化。垦殖8年的农田土壤,呼吸通量大于垦殖15年的农田土壤,弃耕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呼吸强度有所增加,土壤呼吸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沼泽湿地土壤为大气CH4的重要源,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沼泽垦殖后农田土壤成为CH4的汇,不同垦殖年限土壤间CH4通量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钢渣是缓释硅钙肥原料,钢渣中硅素释放受钢渣自身性能和外界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本文设置了钢渣冷却方式、钢渣粒径、培养介质和培养温度四种因子,研究钢渣中硅素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钢渣硅钙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粉末状水淬渣(S1)、粒状水淬渣(S2)和空气冷却粒状钢渣(S3)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在土壤水溶液以及纯蒸馏水中培养97天,并设置35℃和25℃两个培养温度。定期离心取上清液,取样后补充水分继续培养,直至培养结束。【结果】钢渣在土壤溶液中培养,第一天的硅素释放主要由钢渣冷却方式决定,而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其次为钢渣粒径;硅素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y=kxm来拟合;35℃培养97天后,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累积硅释放量与有效硅的比例)分别为37.3%、30.3%与27.3%;在25℃培养下,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14.3%、7.9%与10.2%。钢渣在纯蒸馏水的培养中,第一天钢渣硅释放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主要受钢渣粒径的影响,温度和钢渣冷却方式对其影响甚微;硅素累积释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y=ax+b来拟合;在35℃,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0.22%、0.16%与0.16%。在25℃培养下,S1、S2与S3钢渣硅的溶出率分别为0.17%、0.13%与0.14%。钢渣在土壤溶液培养,25℃培养67天,加入钢渣提高了土壤浸提液的p H值,但之后与CK基本相同;在35℃培养下,加入钢渣的土壤浸提液p H值总体都要显著高于CK处理。纯水培养介质中,两种温度培养下,在同一阶段S1浸提液的p H和EC值都要显著高于S2和S3,温度对p H和EC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钢渣硅素释放规律主要受培养介质和温度的影响,粒径有一定的影响。在土壤溶液中钢渣硅素释放显著高于在蒸馏水中,35℃比25℃更有利于硅素的释放,粉末状比粒状更有利于硅素的释放。由此认为,钢渣作为硅钙肥在大田施用时,将钢渣磨细做成粉末状产品,施用时随翻耕埋入土壤,初春采用保温措施等都有利于提高钢渣中硅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96.
温室喷雾-水膜降温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夏季温室高温问题,研制了温室喷雾-水膜降温系统,本文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及性能,讨论了各种有关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喷头和水膜材料的选择依据及其光谱特性。试验表明:采用该系统用纤维膜作水膜材料,室内温度可降低7~8℃,比室外温度低3~4℃,湿度提高,室内温度随之上升;通风率与侧窗开启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7.
高温胁迫下甜瓜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试验研究生殖生长期甜瓜的高温胁迫指标及其生理原因表明,≥40℃的高温对处于生殖生长期的甜瓜有伤害,花粉活性下降的温度明显低干叶片活性下降时的温度,叶片细胞膜受损的温度为≥50℃,叶绿素下降的温度为≥41℃.对花粉活性影响的温度为≥31℃;≥52℃、对甜瓜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均有极显著破坏作用。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甜瓜叶片电导率增加、叶绿素含量及花粉活力下降。高温处理3d的中部、下部叶片电导率比对照增加70%以上,叶片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降低20%以上。用I-KI染色法测定高温处理3d的花粉样品优良率仅有20%,比对照少1/2以上。  相似文献   
998.
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效益是研究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一个热点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末期营造和自然恢复的湿地松林、桤柏混交林、刺槐(灌木)林 、刺槐林 和桤木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冠截留、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贮水能力、土壤渗透性和枯落物持水性,作为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水源涵养效益的指标,对不同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机理和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水土保持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均明显高于农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的水源涵养效益也有较大差异。最后提出了桤柏混交林、湿地松林、桤木林等优良水土保持林结构模式,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牟守国 《土壤学报》2004,41(4):564-570
对韩国广陵树木园的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排放量进行观测、分析和比较 ,研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中探究各森林植被类型之间产生土壤呼吸差别的原因。利用Q10 模型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Q10 值为 3 6、3 8和 3 2 ,再根据对当地各观测站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 ,计算出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土壤呼吸日均排放量 ,依次分别为CO2 15 12、15 10和 13 99gm-2 。  相似文献   
1000.
Topsoi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in forest gardens established about 20 years ago on eroded grassland soils (abandoned tea lands) in the wet zone of the Sri Lankan highlands. They were compared with adjacent, eroded grasslands (abandoned tea lands) on strongly weathered soils vs soils at earlier stages of pedogenic development in a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Soil pH in forest gardens was, on average, 6.1, nearly one unit higher than in the adjacent grasslands. In the garden soils,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measured at pH 4.8) was nearly double, exchangeable calcium concentrations five times and exchangeable magnesium three times as high as in the grasslands soils. Total soil N content was found to be nearly 40% higher in the gardens. Topsoil gravel contents in the gardens were less than half as high as in the grasslands. The increases in exchangeable bases and N in gardens, relative to grasslands, were attributed to increased nutrient retention and acquisition. Higher retention was partly due to the higher CECpH4.8, and probably to reduced erosion and increased, continuous fine root density in the garden topsoils. Higher field CEC in gardens was likely to result from generally higher C contents and from the reversal of acidification, presumably caused by base accumulation and decomposition process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est garden establishment on degraded grasslands can lead to accumulation of mobile nutrients in the topsoil, probably due to increased nutrient retention, subsoil uptake and litter input exceeding nutrient uptake by the standing biom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