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8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1235篇
林业   1062篇
农学   874篇
基础科学   957篇
  1461篇
综合类   3454篇
农作物   363篇
水产渔业   646篇
畜牧兽医   1306篇
园艺   332篇
植物保护   39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39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778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influence of an eradication programme for lice on the prevalence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on cattle hides was studied in 33 dairy cattle herds during a period of two and a half years. Lice were eradicated from the main group of herds after 9 to 12 month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hid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compared. Hides from slaughtered animal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anned and examined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grain damage light flecks and spots. The prevalence of hides without light flecks and spots increased from 24.2% before treatment to 61.6% after treatment. The prevalence of hides free from the damag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examined anatomical regions. The improvement in hide quality was most marked in the shoulders and neck region which corresponded to the major predilection site of cattle lice. The prevalence of hides with light flecks and spots started to decrease in the first period (2-40 days) after eradication. The changes after treatment suggested that most healing process took place over a period of about 4 months. The eradication programme elimin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light flecks and spots which was present befor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32.
城市园林绿化现存问题、对策及其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已成为现代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归结上前城市园林绿化所存共性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园林绿化普遍存在的4方面问题,提出5点对策。  相似文献   
33.
生物质液化燃油的可利用性及转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及其生产技术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质资源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却很低。为此,提出了生物质转化技术—热解的改进方法,其关键点在于能有效地从生物质中提炼出特性较好的生物质油,产物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内燃机燃料。  相似文献   
34.
对经营区边境伐区开设便道,还是开设手扶拖拉机道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并用实例论证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北疆棉花不同品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测定了北疆6个不同棉花品种田间叶片的净光合作用、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晴天棉花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光强上升而下降,到14∶00左右降到最低值,之后又随光强的减弱逐渐回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则与此相反。棉叶在晴天易发生光抑制,可能会引发反应中心的降解等破坏反应。产量较高的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0号的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高,且正午过后Fv/Fm恢复较快,不仅能较强地吸收光能,同时还具有较高的PSII的活性和光能转化效率,从而将所吸收的光能有效地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合电子传递速度,形成更多的ATP和ENADPH,为光合碳同化提供充分的能量和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36.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宏观监测是我国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本文阐述了中荷合作项目中荒漠化能量与水平衡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法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37.
羊草草原枯枝落叶中能量特征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以枯枝落叶为主体的能量的输入,积累和释放,是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每年因植物的枯死,转移到枯枝落叶的能量为3949.679KJ.m62.a,其季节变化呈指数形式。现存枯枝落叶中贮存的能量为3424.10KJ.m^2,经1年分解后,残留在枯枝落叶的能量为2282.43KJ.m^2,释放出的能量为1141.60KJ.m^2,能量释放的季节动态呈S型曲线。  相似文献   
38.
选用22只“星杂579”成龄母鸡,以电生理方法观察了光照(30lx)及在麻醉状态下光照(30lx)和黑暗对其大脑皮质“Wulst”区电位的影响。结果,黑暗时的电位可因光照而抑制;注射氯胺酮麻醉后,电位明显变小,再给黑暗和光照,电位均没有变化。表明大脑皮质参与了光照对鸡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39.
根据绵羊的营养参数和饲养标准,结合日增重水平,计算了不同日增重水平对应的体重月平均动态及其所对应的粗蛋白日需要量和代谢能日需要量。不同日增重水平,达到生长期望所需要的日数不同,日增重水平越高,达到生长期望总所需要的粗蛋白和代谢能越少,但月平均的日需要量越多。自由放养的东北细毛羊当年生羔羊的日增重水平仅相当于舍饲饲养日增重的100g水平,根据代谢能计算,年总需干草340kg,可以作为计算载畜量的基本参数。自由放养情况下,即使能量满足需要,粗蛋白也短缺。当年生羔羊日增重在150 ̄200g,9 ̄10月龄内体重达到46 ̄50kg是北方草地家畜生产的理想目标,通过补饲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40.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择低温弱光抗性水平不同的欧洲温室型、欧亚杂交型、华北温室型、华北露地型黄瓜(Cucumis sati- vus L.)的1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光合代谢为切入点,开展苗期光合速率、光补偿点、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rubisco)活性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偏低温和偏低温弱光协效应未明显伤害光合系统,而临界低温可能伤及PSⅡ;偏低温和弱光组合时,弱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弱光与临界低温组合时,临界低温起主导作用;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下的叶面积增长量和临界低温下的冷害指数可分别作为评价黄瓜对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耐受性和临界低温耐受性的比较稳定可靠的指标,据此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用11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以弱光下叶面积增长量为指标进行弱光耐受性评价并以RAPD、AFLP、SSR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区间作图,检测到5个与黄瓜弱光耐受性有关的QTLs。采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克隆得到黄瓜冷敏型品种津研4号低温锻炼中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ccr18),其大小为639 bp。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染色体ⅣBAC库中的 F14P3基因组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