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4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1599篇
林业   1327篇
农学   693篇
基础科学   558篇
  5459篇
综合类   6022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100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85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51篇
  2022年   513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43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407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31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915篇
  2012年   1182篇
  2011年   1073篇
  2010年   851篇
  2009年   835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11篇
  2003年   328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在一个生长季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含水量生长期末低于生长期初,按时间变化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土壤水分积累期(4~6月)、土壤水分消耗期(7~9月)、土壤水分稳定期(10月至次年3月)。在空间上,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整个土壤剖面自上而下按水分变化规律可划分为四层:土壤水分速变层、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土壤水分活跃层的深度与根系分布层密切相关,深根系的植物其水分活跃层分布较深。固定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规律不同,土壤含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脚〉坡腰〉坡顶。  相似文献   
902.
为了开发利用植物去除因吸收污染水而产生的重金属的商业化根滤系统和植物去污补救工艺,研究开发了微型计算机软件,以便为该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参考。建立了一个基于Michaelis-Menton方程的工艺模型,可以定量确定在根滤系统中的植物积累和去除毒素物质的能力。采用一系列的算法处理信息并编入一个根滤设施的系统模型内。该系统模型将植物补救系统的物理元件——植物苗圃、根过滤系统、水的前处理与后处理、植物生物质的产后处理等与系统设计的工程方面包括工艺、运行、设施和系统集成结合起来。该软件内含的工程经济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主要设计变量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3.
通过回顾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做好淤地坝建设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试点示范工作对淤地坝建设的推动作用。围绕淤地坝可研、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4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淤地坝试点工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开展以支流为单位淤地坝系建设对淤地坝长远发展和水土保持治黄事业的优越性,指出了实施好支流坝系试点示范工程应抓住的关键环节,旨在为广大从事淤地坝建设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4.
东北苏打盐碱地生态渔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东北苏打盐碱地实施鱼 稻 苇 蒲生态渔业模式效益显著 ,平均单产水稻为 6 0 2 4 .2kg/hm2 、芦苇 8336 .2kg/hm2 和蒲草 7387.6kg/hm2 ;平均鱼产量稻田养鱼为 912 .1kg/hm2 、蒲塘养鱼 35 37kg/hm2 和苇塘养鱼2 76 6kg/hm2 ;平均净收入 5 6 6 7.1元 /hm2 ,产投比为 2 .0 74。 1个生长期节水 1.9万m3 /hm2 ,节约化肥 2 90kg/hm2 ,降低土壤盐分 5 0 7kg/hm2 。  相似文献   
905.
黄河口耕地遥感动态监测及其生态环境安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时相陆地卫星TM数据,以分类后比较法和历史土地利用专题图支持下的目视检测方法进行黄河口耕地变化动态监测。建立了基于TM数字图像的耕地变化及其相关自然和人为因素变化的指标,对与耕地变化相关的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及人为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87∽1998年,垦利县耕地增减变化较大,面积减少了5321.8hm^2,平均每年减少483.8hm^2。耕地的变化反映出该区土壤盐渍化的加重和水源的匮乏,以及人为不良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06.
907.
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了小江流域1987,199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分析了1987~2000年间小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类型之间相互转移,并应用马尔柯夫概率模型对小江流域201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3年来小江流域耕地、林地以及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均显著增加,其中耕地增加最为显著,由1987年的345.1km^2增加到2000年的398.7km^2。小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很快,年均变化速度达0.49%;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来说,城乡工矿用地的年均变化速度最大,年变化率达3.52%,其次为耕地和水域。增加的耕地主要来自草地、林地和水域;林地中除部分转化为耕地外,由12.64%的林地退化成草地;草地和未利用地基本保持不变。到2015年,小江流域耕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和比例将会下降。  相似文献   
908.
 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09.
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总被引:41,自引:12,他引:41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对土地整理科学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部分土地整理活动由于缺乏生态效益的规范和约束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内容,分析了生态效益评价在土地整理中的地位,通过对土地整理效应特征和边界的辨析,以能值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以自然环境系统的无偿能值投入变化量为表征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了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的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910.
许福涛 《土壤》2005,37(5):566-568
文章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体系建设内容、体系管理等进行了介绍和阐述。指出应根据地力建设、控制污染和耕地“占补平衡”等不同目的进行科学布点与合理确定监测内容,并建立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对监测体系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