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89篇
基础科学   197篇
  203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基于多变异分组遗传算法的多机协同作业静态任务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农业机械(简称农机)多机协同作业前的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变异分组遗传算法的同种农机多机协同作业静态任务分配方法。首先,根据农机合作社实际作业模式,基于农机性能参数和任务参数,综合考虑机群的作业时间、作业油耗和路程代价等因素,建立了多机协同代价函数;根据多机协同作业特点,构建了多变异分组遗传算法,设计了两段式编码、分组交叉算子和多种变异算子,并建立了农机多机协同作业静态任务分配模型;通过仿真试验对比分析了算法的性能,并采用不同的代价权重进行了任务分配仿真试验;最后,采用不同的权重对实际深松作业进行任务分配试验,对本文提出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权重下,基于多变异分组遗传算法的多机协同静态任务分配的机群代价比实际作业代价降低了29.48%~55.00%,选取合理权重的静态任务分配具有较高的分配效率和分配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多机协同作业中任务分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汤东 《农机化研究》2021,(3):254-259
为进一步提升无人植保机应用的合理性与高效性,以大数据运作平台技术为支撑,针对其作业布局展开研究。通过系统分析植保机作业过程与主要控制组件,根据田间飞行作业特点,确定系列核心控制参数,并依据大数据布局内部算法分配规则建立大数据运作模型。同时,考虑各系统模块的数据耦合性,生成大数据运作平台下的植保机作业布局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各自占空比一定条件下,喷洒流量在0.3~0.6L/min波动时,所获取的流量误差控制在6.33%~15%;选取关键对比控制参数,较一般作业布局状态而言,基于大数据平台作业布局下的植保机续航能力可提升7.79%,试验效果良好。该布局优化充分提高了植保机的作业效率,可为类似农机系统布局提供改善思路。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以四川省某市A村为例,调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结果表明,青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培训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基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培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通过调查测定福建明溪县不同密度观赏型南方红豆杉人工林幼树的生长指标和形态指标,研究其生长及形态学特征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的幼树在冠长、冠幅、地径、枝下高、侧枝数量等树冠特征性状和圆满度、枝叶浓密度等观赏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树高及叶色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林分密度对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有着显著影响,对不同器官生物量、生物量分配比等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单株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叶枝干等器官生物量分配比,根生物量分配比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均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林分密度对1级侧枝分枝角、1级侧枝数量、1级侧枝密度及平均长度有着显著影响,且随着林分密度增加而下降,幼树树冠对林分密度有着显著可塑性响应,表现出强烈的可塑性反应。  相似文献   
65.
Abstract –  Lipid density appears to influence life-history decisions in salmonid fishes. This study shows that parr and smolts of anadromous Atlantic salmon from a south Norwegian river have on average between 30 and 40% higher energy level than corresponding brown trout in spring and summer, which may explain differences in life-history traits between the two species. The higher energy density of young salmon was chiefly due to a 1.8 times higher lipid density in parr and 2.4 times higher lipid density in smolts. The difference was smaller among immature parr in the autumn, with only 1.4 times higher lipid density in salmon than trout. The reason for the decreased difference was probably that the more energy rich salmon parr had attained maturity at the time. Among mature male parr, the somatic energy density was approximately 10% higher in trout than salmon. However, the gonadal energy content was more than twice as high in salmon than in trout. The higher somatic energy allocation in parr of Atlantic salmon probably influences protein growth of the two species in fresh water, and increases the ability of salmon relative to trout to undertake long distance feeding migrations and make large investments in reproduction.  相似文献   
66.
民营高等学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渠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吉林省民营高校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如何使其从粗放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是关键。本文从调查研究吉林省民营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民营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可以看出,吉林省民营高等院校在资源配置上依然存在着非效率的情况,本文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7.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多目标整数规划配水模型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业用水面临可用水资源匮乏、面源污染严重的现状,通过综合考虑非充分灌溉对经济效益、作物品质和环境效应的影响从而实现农业水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非充分灌溉和灰水足迹理论,建立不确定性下经济-品质-环境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对河套灌区作物生育期内的灌溉水量进行分配,得出了经济、品质和环境3种不同偏好水平下的决策方案。结果表明:偏好于环境目标的情景灌溉程度主要为33%,67%的灌溉程度次之,亏缺灌溉的程度更大;偏好于经济目标的灌溉程度大部分为100%,亏缺灌溉的程度较小;偏好于品质目标时则介于前述两种情况之间。通过与仅包括经济、品质和环境单目标的模型对比可见,多目标模型更兼顾品质指标、经济效益和灰水足迹,可以使得各项指标均处于总体较好的情况,其中番茄品质-经济-环境多目标模型品质指标为8.7,经济效益为21.3×108元,灰水足迹为1.62×104 m3,灌溉水量为3.51×107 m3,瓜类品质-经济-环境多目标模型品质指标为[25.3,32.7],经济效益为[9.2×108,24.8×108]元,灰水足迹为[1.94×104,3.15×104] m3,灌溉水量为[6.32×107,7.62×107] m3,各指标表现更佳。模拟结果可为不同情景下灌溉水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氮添加对不同生态位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通过对黄土丘陵区典型撂荒草地进行3年的氮添加试验N0(0 g/(N·m2·a))、N3(3 g/(N·m2·a))、N6(6 g/(N·m2·a))和N9(9 g/(N·m2·a)),[JP]分析了不同生态位物种可溶性糖、淀粉和非结构性碳含量。结果表明:氮添加主要影响占据较高生态位的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储存,而对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和杂草影响较小。N6和N9处理对白羊草和长芒草非结构性碳、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储存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在地上部分表现尤为明显。同时,植物相对重要值与植物地下非结构性碳和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地上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糖/淀粉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有利于加强对氮沉降背景下不同生态位物种碳储存及分配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69.
在对该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和农业生产力变化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劳动力转移造成农业生产能力减弱、良田撂荒和社会成本增加这三个问题。提出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和促进农业现代化来缓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0.
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现实悖论,基于马克思的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观点,使用我国1978 ~ 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农业部门潜在剩余劳动力进行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农业部门的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约在2亿左右,并且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潜在优势持续时间最短为20年左右,最长为30年左右.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供给的潜在机遇,必须尽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和农业劳动力培训力度,并加速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