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665篇
林业   718篇
农学   387篇
基础科学   310篇
  2236篇
综合类   2667篇
农作物   239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655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56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64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76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发掘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燕麦资源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80份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有穗粒数因子、穗长因子、株高因子以及千粒重因子,共4个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株高与穗长、有效穗与穗粒数、小穗与株高、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之间相互的关联度最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92.
在晋西北夏、秋莜麦区进行的不同熟性品种与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莜麦区适种中熟品种0428,播期以3月下旬为宜;秋莜麦区适种晚熟品种0433,播期以5月5-20日为宜.  相似文献   
993.
广适丰产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黔玉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5号为外引自交系53与自育系4011杂交获得单交种,再与外引自交系交51杂交获得三交种(黔412)的组合,于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2004-2007年贵州省高寒山区特殊生态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548.99 kg/667m2,比对照毕单10号和盘玉5号分别增产13.3%和14.98...  相似文献   
994.
河北省谷子种植优势区域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北省是谷子生产大省,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提高谷子的经济效益。文章针对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的分散性和区域优势作.用发挥欠佳等情况,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河北省农产品成本资料汇编》的谷子数据,选取合适的指标,采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对河北省谷子种植区域进行优势区域分析,最后得出黑龙港低平原地区、太行山丘陵区、燕山丘...  相似文献   
995.
王春林  温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62-8763
对珠三角地区"民工荒"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家、企业、农民工3个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干旱区的生态恢复与植被建设均受到水分的严重制约,生态用水和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研究均为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生态用水影响土壤水分补给量,而土壤水分补给量是制约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需要保证干旱区生态用水总量,而森林植被有保持水土、调节地表径流、增加入渗的功能,能够使得干旱区生态用水量增加,从而提高土壤植被承载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达到生态系统的稳定。综合提炼多篇相关文献的观点,从生态用水和土壤植被承载力的概念、研究发展现状、在植被建设的指导意义3方面综合阐述,讨论了生态用水以及土壤植被承载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7.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陕西省吴起县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生长季中土壤蓄水量具有显著差异,其顺序为:沙棘林>河北杨林>油松林>山杏林;林地的土壤蓄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生长季内土壤蓄水量的变化,可以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充期;各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为:山杏林>河北杨林>沙棘林>油松林;在雨水入渗、蒸发、蒸散的共同作用下山杏林地在0-60 cm土层含水量的变化明显大于其它林地。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林种对土壤水分消耗和补给的影响,为当地造林结构配置和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城市绿地土壤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绿地土壤、充分发挥其功能,该文对重庆市北碚城区土壤容重、pH、有机质、CEC等理化性质和Cd、Pb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南部的土壤容重和pH值高于东北部;有机质整体偏高,且东北部高于西南部;西南部地区绿地土壤CEC含量略高于东北部;东北部地区土壤Cd和Pb含量高于西南部地区。绿地土壤在短时间内受到人为干预较为显著,但随着绿地土壤利用年限的增加,有向其所在地自然土壤特性发展的趋势。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相比,Pb、Cd含量均以二级标准为主,虽然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性现在还没有体现出来,但随着时间推移,其危害性会逐渐体现出来,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慈溪市新记录的水生维管束植物19种,其中18种同时也是宁波地区分布新记录,隶属于14科15属,分别为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 Brongn.、花点草Nanocnide japonica Bl.、毛花点草N.lobata Wedd.、愉悦蓼Polygonum jucundum Meisn.、长戟叶蓼P.maackianum Regel.、箭叶蓼P.sieboldii Meisn.、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Oryztorum Kom.、刺果毛莨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 Bunge、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inn.、匍茎通泉草Mazus miquellii Makino、茶菱Trapella sinensis Oliv、合子草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碱菀Tripolium vulgare Nees、密齿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 (Madino) Makino、假稻Leersia japonica Makino、糠稷Panicum bisulcatum Thunb.、白鳞莎草Cyperus nipponicusFranch.et Savat.、毛轴莎草Cypeus.Pilosus Vahl。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丘陵区营造果园后土壤质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张昌盛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5):3154-3161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营造果园后土壤质量变化过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塌地果园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质量的变化过程。【结果】坡耕地改造为果园后,在改造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化不大或略有降低,随后显著改善并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改造前10年波动较大,增幅较慢,随后增长加速,15—30年基本趋于稳定;碱解氮含量在改造2年后增幅即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逐步升高。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初期显著降低,随后逐渐上升。速效磷在改造前10年变化不大,随后逐渐升高。pH随改造年限先升高后降低,CaCO3先降低后升高。微生物量碳、氮在改造前5年增幅显著,随后趋于稳定。微生物量磷在改造10年增加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逐渐增加。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在改造10年后显著增加,随后逐渐增加。诱导呼吸强度在改造5年后增幅达到显著水平,随后趋于稳定。代谢商在改造初期显著低于坡耕地,随后逐渐升高,15年后趋于稳定,和坡耕地没有显著差异。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缓慢增加,在20—30年时趋于稳定。过氧化氢酶在改造第2年增幅即达到显著水平,随后随改造年限呈波动式缓慢上升。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随改造时间呈缓慢降低趋势,分别在10年和2年时达到显著水平,10—30年时趋于稳定。土壤质量指数(SOI)作为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在前20年土壤质量改善作用明显,20—30年趋于稳定,回归分析表明SQI随年限的增加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0.946)。【结论】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不合理耕作方式,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较差。改造为塌地果园初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显著改善,SQI增加,改造中后期,系统处于相对的稳定期,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改善作用有所减缓,SQI趋于稳定。但此阶段却是以高投入高产出的状态在运转,系统仍旧受到较强的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