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2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3475篇
林业   69篇
农学   2702篇
基础科学   1004篇
  3014篇
综合类   11582篇
农作物   6139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35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713篇
  2021年   840篇
  2020年   739篇
  2019年   812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997篇
  2016年   1341篇
  2015年   928篇
  2014年   1378篇
  2013年   1232篇
  2012年   1699篇
  2011年   1412篇
  2010年   1186篇
  2009年   1299篇
  2008年   1065篇
  2007年   1258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09篇
  2004年   789篇
  2003年   764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517篇
  2000年   504篇
  1999年   376篇
  1998年   334篇
  1997年   291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08篇
  1993年   232篇
  1992年   177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31.
The thermal, paste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brown flours from four Indica rice subspecies with different amylose content were examin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Brabender Viscometer and rheometer. Peak, final and setback viscosities (p < 0.05)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ylose content from Brabender micro Visco-Amylo-Graph (MVA), but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of brown rice flour from DSC (p < 0.05)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ylose content. Rhe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by steady shear,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ory shear (SAOS) and thixotropic experiments. SAOS results showed a gel-like viscoelastic behavior with G′ higher than G″. Steady-shea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rown rice flour exhibited a non-Newtonian shear-thinning behavior and the flow curves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Herschel-Bulkley model. The upward-downward rheograms showed that brown rice flour gel, except IR-1, had a hysteresis loop, indicating a strong thixotropic behavior.  相似文献   
132.
The eating quality of cooked rice is important and determines its market price and consumer acceptance. To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eating quality in 183 rice germplasm accessions, we evaluated 33 eating-quality traits including amylose and protein contents, pasting properties of rice flour, and texture of cooked rice grains. All eating-quality traits varied widely in the germplasm accessions. Principal-components analysis (PCA) revealed that allelic differences in the Wx gene explained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In 146 accessions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PCA revealed that protein content and surface texture of the cooked rice grains significantly explained phenotypic variations of the eating-quality traits. An allelic difference based on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which was located near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 wa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the eating quality of non-glutinous temperate japonica ri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ating quality is controlled by 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Wx gene and the QTL on chromosome 3, in Japanese rice accessions. These genetic factors have been consciously selected for eating quality during rice breeding program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33.
双季稻最佳磷肥和钾肥用量与密度组合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为明确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的施用效果,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组合对江西双季稻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和移栽密度、不同施钾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稻产量、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磷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磷水平(P2O5 0、60、90、120 kg/hm2,以P0、P60、P90和P120表示)和4种移栽密度(21×104、27×104、33×104、39×104 穴/hm2,以D21、D27、D33和D39表示)组合。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试验中,设4个施钾水平(K2O 0、90、120、150 kg/hm2,以K0、K90、K120和K150表示),密度设置同磷肥试验。在水稻成熟期对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指标。【结果】磷肥与密度试验中,同一施磷水平下,早稻产量和地上部磷素吸收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施磷量超过60 kg/hm2时,产量和磷素吸收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素吸收利用率(REP)、磷素农学效率(AEP)和磷素偏生产力(PFPP)逐步降低,以P60D39处理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303.9 kg/hm2和24.4%,AEP为29.4 kg/kg; 晚稻则以施磷量在6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最高,分别为7246.9 kg/hm2和42.4%,AEP为36.2 kg/kg。钾肥与密度试验中,早稻的钾素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在120 kg/hm2和39×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率(REK)最高,分别为6376.3 kg/hm2和67.2%,此时钾素农学效率(AEK)为15.6 kg/kg; 晚稻则以施钾量在90 kg/hm2和33×104 穴/hm2密度组合的处理产量和REK最佳,分别为7025.6 kg/hm2和74.0%,AEK为21.7 kg/kg。【结论】合理的磷肥、钾肥用量和移栽密度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养分累积量,进而增加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但过高的磷肥和钾肥施用会抑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建议本研究区域的早稻采用施磷量在60 kg/hm2、施钾量120 kg/hm2和39×104穴/hm2的密度组合,而晚稻采用施磷量60 kg/hm2、施钾量90 kg/hm2和33×104 穴/hm2的密度组合。  相似文献   
134.
为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选择不同剂量的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进行拌种。结果表明:剂量是30 g/kg种子拌种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在播种后32 d、43 d、50d和57 d的防效分别为:90.6%、78.4%、67.9%和61.1%;同时通过防治白背飞虱减少传毒媒介,能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危害,防效为76.9%。  相似文献   
135.
籼型耐高温三系不育系巨风2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常规材料9526为母本,宜陵1B为父本杂交,优选后代与宜陵1A回交而育成的早熟中籼型三系不育系巨风2A,具有耐高温、高异交率、高配合力,所配杂交稻熟色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2014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现场鉴定,2015年通过了湖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36.
微生物菌剂肥对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959为供试水稻,设计了0、150、300和450 g/667m2 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考察微生物菌剂肥对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300 g/667m2微生物菌剂肥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其单株平均分蘖数多了2.4个,有效穗多了11.05%,产量增加了10.3%。这说明微生物菌剂肥在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7.
孙鹏  付丽伟  刘善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3,(22):119-122+135
保障水稻稳定增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水中的农药、化肥、重金属等物质随稻田尾水流出,排入周边水域,易造成水体面源污染。生物炭具有原材料丰富、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能力强、成本效益高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领域。生物炭经适当改性能增加吸附活性位,提高吸附性能。在促沉净化材料中添加生物炭或生物炭基材料,可增强稻田面源污染促沉净化装置效能,提高稻田尾水利用率,助推农业绿色发展。本文介绍了稻田尾水的特点、常见处理技术及治理意义,阐述了生物炭及生物炭基材料在稻田尾水净化中的应用,展望了稻田尾水防治工作待深入开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生物炭材料在参与废水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早稻和黑藻、水葱、菖蒲等3种水生植物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稻田混栽水生植物后对土壤和糙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混栽3种水生植物后,其土壤的全镉和有效镉含量与对照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稻田混栽黑藻的土壤全镉含量显著高于混栽水葱和菖蒲;混栽黑藻和水葱后,糙米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混栽菖蒲的糙米镉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探索稻田植物降镉技术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9.
红曲米是福建红曲黄酒酿制过程中重要的糖化发酵剂。发酵力是衡量酿造用红曲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通过酒精测定法和二氧化碳失重法测定酿造用红曲的发酵力,以评价2种发酵力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失重法更适合于红曲米发酵力的测定。研究还对福建省20个红曲米的发酵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用二氧化碳生成量能够很好地表征红曲米发酵力的强弱。红曲米发酵力测定方法可行性分析对红曲米相关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吉安市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75晚春抛栽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合理安排生产进程与选好播差期、抓好各个生育时期的技术措施2个方面总结了吉安市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175晚春抛栽高产制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