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7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620篇
农学   251篇
基础科学   50篇
  221篇
综合类   1373篇
农作物   166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172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6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友春 《粮食储藏》1999,28(5):14-19
西方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介绍了仓库磷化氢抗性害虫的成因,从多角度分析了抗性害虫的方法,提出了实施磷化氢抗性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2.
阐述了古籍特藏库房环境因素对古籍保存的影响,及有害生物发生的条件,探讨抑制或阻止有害生物危害古籍最有效的措施。并就如何应用现代技术发展保护传统技术,更好的传承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3.
丹参开花与繁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观察和人工授粉等方法, 对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丹参为无限开花植物, 总状花序上通常有两性花近50朵, 单花花期5~7d, 从花前2 d到开花6 h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较大, 两者有效可遇期约为1.5 d, 可同花自交; 丹参自交结实和自然结实主要是通过同株异花传粉获得; 结合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以及繁育处理的结果认为,丹参不存在无融合生殖, 繁育类型为兼性异交, 自交亲和, 需要传粉者; 传粉媒介主要是蜂类。初步推断丹参为常异花授粉植物, 并对丹参育种中适宜采用的杂交方法及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4.
INSECTO防治储粮害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不同剂量的INSECTO拌入小麦和大米后,以玉米象、赤拟谷盗和谷蠹作为受试害虫,研究了INSECTO对上述害虫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分别进行了围囤散装试验和包装粮垛麻袋表面喷洒防虫试验,结果表明,INSEC-TO对3种受试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0.1%剂量拌和粮食其效果与10ppm杀螟松基本相同,但化学性质比杀螟松稳定且无化学药剂的毒性残留,对人畜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5.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s of application of the sulfonylurea herbicide, metsulfuron-methyl, on soil and litter invertebrates in coastal vegetation where the weed Chrysanthemoides monilifera has invaded. We followed changes in litter invertebrates for 125 days following treatment to investigate direct toxic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treatment. Overall we found no effect of treatment on abundance, taxonomic richness or composition of litter invertebrates. In general, abundance and richness declined with time in both treated and untreated sites, suggesting that climatic factors were far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than th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Even changes in cover of vegetation as a result of death of the weed resulted in few measurable effects on invertebrates. It is concluded that metsulfuron-methyl had no impact on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up to 125 days following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6.
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4年开始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进入了除短季棉品种之外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新阶段,5年间共审定转基因抗虫棉花品种65个,本研究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半部平均长度集中在27.1~32.7 mm,86.2%品种属于Ⅱ型;比强度集中在24.6~32.0 cN/tex,53.85%品种属于Ⅲ型,没有Ⅰ型品种,20%品种低于Ⅲ型;马克隆值集中在3.6~5.3,13.84%品种属于Ⅰ型,83.08%品种属于Ⅱ型。2004-2007年,纤维品质逐年变好,但由于2007年吐絮期长时间降雨,造成2008年纤维品质出现了下滑。总的说来,我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没有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比强度≥34 cN/tex,马克隆值在3.7~4.2的综合表现Ⅰ型的品种,主要表现在比强度没有Ⅰ型品种,因而,我们的应该加强培育高比强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87.
Indigenous soil macroinvertebrates (moth larvae, weevil larvae, earthworms) are cardinal agents of nutrient release from litter on sub-Antarctic Marion Island (47°S, 38°′E). Their populations are threatened through predation by introduced house mice, which do not prey on an introduced slug Deroceras panormitanum. A microcosm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whether slugs affect rates of carbon and inorganic nutrient mineralisation from plant litter differently to an indigenous caterpillar (larva of a flightless moth Pringelophaga marioni). Caterpillars stimulated N, Ca, Mg and K mineralisation from plant litter two to five times more than slugs did, whereas the two invertebrate types stimulated C and P mineralisation to the same degree. Consequently, ratios of C:N and N:P released from the litter were different for slugs and caterpillars. Such differences might affect peat nutrient quality and ultimately the peat accumulation-decomposition balanc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ecological succession. This suggests that slugs cannot simply replace caterpillars without consequences for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n the island.  相似文献   
88.
野外昆虫与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体内分离发现的 5种微粒子虫中 ,除家蚕微粒子虫 ( N osema bombycis)外未发现对家蚕具有较强致病性和胚传性的微粒子虫。野外昆虫中已有大量微粒子虫被发现 ,其中有些对家蚕也有很强的致病性和胚传性 ,但其原始寄主尚有诸多不明之处。所以 ,蚕种生产中防止野外昆虫微粒子虫对生产影响的根本途径在于控制家蚕微粒子虫污染的扩散和桑园治虫  相似文献   
89.
为探究肥料减施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和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玉米、大豆单作及二者间作下施以标准肥料750 kg/hm~2和减半肥料375 kg/hm~2,于作物生长期调查田间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在收获期对玉米和大豆进行测产。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玉米在施用标准肥料下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78.33%、85.35%和38.71%,而在施用减半肥料下则分别显著增加90.91%、135.73%和33.33%;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单作玉米百株籽粒重显著降低22.45%。与单作大豆相比,在施用标准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49.47%和11.54%,在施用减半肥料下,间作大豆的百株生物量、百株籽粒重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94%、50.51%和17.39%;相同种植模式下,与施用标准肥料相比,减半肥料使大豆在单作和间作下的百株籽粒重分别显著降低65.02%和65.73%,使间作下大豆的百株生物量和千粒重分别显著降低73.14%和17.39%。与单作相比,间作均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和大豆害虫群落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还显著降低了标准肥料和减半肥料处理下玉米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优势度指数以及大豆天敌昆虫群落的物种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玉米-大豆间作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降低虫害发生,但对大豆生产不利,而间作条件下减施肥料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更小。建议在田间生产中可将夏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更有利于通过生态学方法控制田间害虫发生和增加作物总体产量。  相似文献   
90.
作者曾报导用啤酒酵母、大豆、牛肉水解物为主的饲料,制成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本文进一步研究用简化配方的人工典连代饲养草蛉。 新配方(IIB)制成人工典养幼虫和用啤酒酵母干粉饲料养成虫,一年内连续饲养10代,结果证明;对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和成虫的产卵前期均无明显影响。茧和成虫的获得率、茧重、30天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也都没有降低。10代的后裔,再用蚜虫和米蛾卵等天然猎物饲养,草蛉幼虫取食和发育正常。 因此,用上述人工饲料连续饲养草蛉,至少在10代以内,不致影响其生活力和生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