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13篇
  34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了寻找改善单叶片离心叶轮径向受力的方法,通过对一单端面配重的单叶片叶轮进行研究,在外特性试验验证定常数值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获得了单叶片叶轮的径向力矢量分布规律,发现设计工况附近,叶轮所受径向力的方向与叶片相对位置基本固定.基于整周期内径向力的矢量平均,获得平均径向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虚拟样机仿真技术,获得了质量平衡的叶轮,以及质量不平衡的叶轮;该叶轮的不平衡质量在旋转作用下产生的离心力,正好与平均水力径向力大小接近、方向相反.通过单向流固耦合仿真,发现偏心质量叶轮在实际运行中径向受力大幅度减小,证明了通过精确控制不平衡质量大小及相位角,减小和改善单叶片叶轮径向受力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叶轮机械级几何参数的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研究非线性数学规划条件极值问题求解方法的基础上,将最优化设计计算方法用于径,轴流涡轮以及压气机级叶片几何参数和1元气动热力学最优化设计对径,轴流涡轮的最优化设计命题建立了完善的物理模型和数学表达式,采用SUMT外点法将有不等式约束条件极值问题处理成无约束最优化设计问题,并用DFP并轭方向法求解,文中提供了径轴流涡轮1元最优化设计的算例,本方法还可以方便地通过改变待优化目标函数推广到其他工程的最优  相似文献   
23.
李红 《排灌机械》1999,17(3):10-12
污水潜水泵的结构和输送介质的颗粒性,给轴封设计增加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总结了潜污泵所用轴封。重点了副叶 设计和计算。并推导出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4.
双流道泵水力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量试验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双流道泵叶轮和蜗壳的一些主要几何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发展和完善了双流道泵水力设计方法。给出了双流道泵叶轮轴面图前、后盖板圆弧半径R1、R2与比转数ns及叶轮进、出口直径Dj、D2的关系,提出了叶轮平面图流道中线方程。总结了双流道泵蜗壳基园直径D3、进口宽度b3、隔舌角φ0和面积比系数y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5.
宫恩祥  黄铭科  张丽  刘三华  杨巍 《排灌机械》2010,28(2):136-139,159
针对碱泵强腐蚀的工作环境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背开式双"S"形方形前盖板叶轮碱泵的设计方法.采用加大流量系数法,分析了叶轮各几何参数对泵的通过性能和效率的影响,得出双"S"形叶轮有利于高粘性、易结晶或含少量颗粒的介质通过的结论;采用HS-1镍基合金材料,研究其金相组织为奥氏体,保证了碱泵的耐蚀性能,降低了泵的造价;根据工艺要求,采用单级悬臂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双"S"形叶轮碱泵扬程-流量曲线平稳,无驼峰,实际扬程52.3 m,流量为4 m3/h,效率为16.18%,满足设计要求,实现了碱泵的国产化,为小流量超低比转速泵用于输送高温、强腐蚀、粘性介质泵的设计提供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6.
王春林  史亚婷  吕亚云  李长军  丁剑 《排灌机械》2010,28(2):103-106,111
设计了两种型式的旋喷泵常用的复合叶轮,并应用CFD软件对叶轮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叶轮流道内压力和相对速度分布.设计时安装合适的短叶片可以减小流道的扩散程度,起到很好的分流、导流效果;通过两个模型泵的预测性能曲线对比分析表明,采用"S"形复合叶片,可满足旋喷泵性能的要求.但在2个"S"形叶片之间布置2个短叶片时,叶轮流道出现明显的旋涡,且其中一个短叶片附近有回流产生,使得水力损失增大,泵效率较低.而布置1个短叶片时泵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7.
屏蔽泵轴向力平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屏蔽泵的轴向力平衡成为影响屏蔽泵使用寿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传统平衡方法难以完全解决屏蔽泵轴向力平衡问题,因此,采用新的轴向力平衡结构及方法显得十分必要。该文通过对屏蔽泵轴向力的特点分析与计算,采用校核计算的方法设计一个副叶轮,由副叶轮带动冷却液在冷却回路中循环流动,并产生一个与主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及转子重力等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轴向力,从而消除轴向力。通过轴向力平衡计算和试验测量,屏蔽泵残余轴向力较小,满足规定要求,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应用实例表明,屏蔽泵轴向力平衡新方法可靠,计算过程正确,能基本消除残余的轴向力,使轴承的负荷减小,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实现了屏蔽泵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为了进一步探索叶片对液流的推动机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不同叶型的混流叶轮水力性能、出口能量分布特性和内部流动进行研究,得到叶轮出口动能和压能,并将其求和得出总能量的分布规律,且求出轴向动能和径向动能及其比例,并从流动分解角度分析流体对不同叶型的绕流情况.结果表明:该混流式叶轮在进口至出口方向叶型为仿翼型时比前后盖板方向叶型为仿翼型时具有更好的能量性能;当前后盖板方向叶型为仿翼型时,最厚位置靠近后盖板侧,叶轮的水力性能相对较高;叶轮出口能量中压能占较大数值比例,且叶片轴、径向做功比例和叶型存在一定关联关系;进口至出口方向叶型为仿翼型时,对轴、径2个方向的流动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而前后盖板方向为仿翼型变化时只能在1个方向上近似翼型绕流.  相似文献   
29.
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内流场重构与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离心泵水力性能优化设计的复杂性,提出采用本征正交分解-径向基函数(POD-RBF)混合代理模型方法对离心泵叶轮内流场进行重构分析。由三次Bezier曲线对低比转数离心泵二维叶片型线进行参数化控制,通过对叶片包角、进出口安放角等控制参数进行适量的扰动得到叶片型线的样本集。由叶片型线参数及叶轮CFD内流场数据构成样本的快照矢量集,根据几何相似及网格变形方法插值得到各相似节点的流场参数,依据本征正交分解法(POD)将快照集分解为一系列正交基的线性组合。由径向基函数(RBF)拟合目标叶型所对应的正交基系数,实现了对目标叶轮内流场的重构。采用POD-RBF方法对MH48-12.5型低比转数离心泵叶轮内流场进行了重构,其压力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84%,速度预测误差基本在0.5m/s以内,流场预测所需时间约为CFD计算的1/240。对样本集进行POD基模态分析,得到了各阶基模态流场特征及能量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30.
离心压缩机受损叶轮再制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是离心压缩机的核心功能部件,极易出现损坏。受损叶轮再制造技术国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设计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受损叶轮结构特征建立再制造目标模型的方法。设计了离心压缩机受损叶轮的再制造流程;对受损叶轮原始三维点云进行滤波和精简;针对叶轮叶片的损伤区域和未损伤区域,分别提取并拟合叶片截面的边界曲线;重建叶轮叶片的再制造目标模型,通过布尔运算得到叶片损伤部位的三维模型。以离心压缩机受损叶轮为例,进行了再制造实验,再制造后的叶轮误差精度在±0.5 mm范围内,满足工作要求并已投入使用,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