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内,把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4类。水生植物在园林绿地、盆花、切花、室内水箱等方面被广泛应用,但在水生植物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种类欠缺、形式单调、生态功能弱化、瓶插期短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今后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骆马湖进行采样分析,探讨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区的水体和沉积物中磷(P)、铁(Fe)、锰(Mn)的分布特征,并对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中Fe、Mn和P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型水生植物生长区的TP、Fe、M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沉积物孔隙水中各营养盐浓度均较上覆水高,表层沉积物出现富集现象;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垂直变化存在差异,磷的赋存形式以无机磷的Ca-P为主。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大型水生植物作用下,沉积物中Fe和Fe-P、TP呈显著负相关,摩尔比Fe/P和Mn/P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Fe和Mn在湖泊体系的磷迁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生植物净化水环境与水生植被的修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高等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环境、有机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受损水体的净化功能.在恢复水域生态环境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生植物与环境的协同作用,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以湖北漳河灌区的水塘湿地为研究对象,用罗丹明作示踪剂,通过示踪试验来测定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布、了解水力停留时间的性质,并分析影响水力停留时间的因素,为灌区水塘湿地的改造和净化能力的提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模拟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重污染河水中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温室内构建的串联垂直流人工湿地模拟装置净化北京市清河污染河水,研究2种水力负荷、3个串联级数、有无植物等对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5个多月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总氮(TN)浓度平均12.36 mg·L-1,氨氮浓度平均5.92 mg·L-1时,TN去除率在水力负荷为0.2 m3·m-2·d-1时明显高于0.4 m3·m-2·d-1时;串联级数对氮去除有一定影响,1级柱与3级柱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级柱系统间无差异(P0.05);植物显著影响除氮,有-无植物系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水力负荷为0.2m3·m-2·d-1时,有植物3级柱系统的TN、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其中氨氮去除率高达85.74%,出水平均浓度0.43 mg·L-1,达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生物控制法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中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集约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殖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由此造成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文章综述了常见的几种生物控制方法—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大型藻类和水生植物在水产养殖水质净化中的调控作用。养殖业者应结合本身的养殖条件进行选择,不要盲目照搬,以求达到净化水质,促进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静态试验,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llata)3种沉水植物夏秋两季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效果秋季好于夏季,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2)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夏季好于秋季,轮叶黑藻的去除效果最好。3)植物正常生长能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植物腐败死亡会导致水中溶解氧迅速降低。4)植物的腐败死亡对水体中总氮含量影响不大,对总磷含量的影响大。5)总磷的去除率与水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4种水生植物在冬季脱氮除磷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在人工模拟太湖地区冬季的自然条件下,对伊乐藻、菹草、石菖蒲和水芹菜这4种水生植物在不同营养浓度条件下去除氮磷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植物都能较好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水芹菜(挺水植物)和伊乐藻(沉水植物)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在相同条件下脱氮除磷的效果也更好,可考虑构成双层次群落结构FA M S用以修复太湖地区富营养化水体。同时发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随着水中的营养浓度升高而增加,但当浓度超过一定值后,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导致植物对营养成分吸收量下降,甚至加速水质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在水温26.6℃~30.6℃下,分别对密度相同的苦草、聚草、轮叶黑藻、伊乐藻、茭草、水浮莲、水花生、浮萍对水体中COD、NH4-N、NO3-N、NO2-N、TP、TN六个指标的最大去除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养蟹池塘中种植一定密度的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