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2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502篇
林业   268篇
农学   449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992篇
综合类   2972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274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6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279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91.
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气候变化响应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将气候变化与干旱趋势相结合进行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利用衡阳盆地1981—2013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综合分析衡阳盆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与干旱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衡阳盆地的气候呈暖干趋势发展,年平均气温增加0.034 1℃,其中春季升温贡献最大,春季气温年增加0.054 4℃;年降水量约减少0.808 0 mm,呈缓慢减少趋势,以秋季降水的减幅最大,年减少3.335 1 mm;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DI)法计算出干旱频率年增加0.379 9%,其中秋季干旱频率增加最大,年增加0.910 4%,不同等级干旱类型中,以特旱频率增加率最大,年增加0.231 6%。  相似文献   
192.
在重金属迁移建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推导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物迁移转化整体模型.为求解该模型,分别引进Langmuir等温竞争吸附模型与土壤水分迁移模型.最后,以重金属Zn和Cd为例,数值模拟其在土壤中的垂向迁移过程,并利用MATLAB 画出相关图形.  相似文献   
193.
根据吉林西部的自然条件,运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乾安、通榆、扶余三个地区1957-2010年的月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多组输入输出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最终分别确定上述三地区任35a的相应降水量值与之后10a每年月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预测这三个地区2011-2020年的降水量值。与前人利用一组输入输出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不同,本文利用多组输入输出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使模型更可靠,更贴近实际,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精确性。结果表明:采用小波神经网络方法对降水量进行预测,方法可行、精度较高、结果可靠;上述三地区2011-2020年平均降水量较1957-2010年平均降水量偏少,处于降水量变化周期的枯水期。降水量预测可为当地的防洪、抗旱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4.
抚州市烟叶及其产区环境质量安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抚州烟区烟叶及其产区环境质量安全状况,对产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物颗粒物、氟化物、铅,植烟土壤、灌溉水、产后烟叶中的重金属、农残等有害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抚州烟区环境空气、植烟土壤、灌溉水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产后烟叶中重金属含量与植烟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不强,烟叶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烟叶生产过程;烟叶生产能显著提高植烟土壤中铬、铜、镍、铅的含量;产后烟叶中仲丁灵、二甲戊灵、霜霉威、双苯酰草胺有一定残留,在生产中应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195.
重金属胁迫对生物DNA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金属胁迫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DNA(包括碱基、基因、染色体等)的影响进行综述。指出,重金属胁迫能够诱导生物体产生碱基改变、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改变等DNA损伤。介绍一些检测重金属的方法及重金属胁迫对生物的DNA影响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进一步防御改善重金属污染,更好地了解重金属胁迫对生物体造成DNA损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6.
日本人造沸石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日本人造沸石在实验室及大田环境条件下对污染水、土中重金属的吸附性、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 下日本人造沸石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效果明显、吸附率达97%以上、对土壤中Pb、Cr、Cu、Cd 重金属的吸附效果与土 壤pH 值没有相关性、与污染土壤中人造沸石的投入量成正相关;大田环境下日本人造沸石对污染土壤的Pb、Cu、Cr 重金属吸附效果明显、吸附量与人造沸石的投入量成正相关、当人造沸石每667 m2施用量达到500 kg、施后30 d对 污染土壤中Pb、Cu、Cr净化率分别为>95.4%、85.3%和>57.4%。  相似文献   
197.
苎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及强化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升  弓晓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7):153-159
苎麻生物量大,一年播种多年收获,修复重金属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被认为是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理想修复植物.综述了近年来学者们在苎麻修复重金属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苎麻对多种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对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离子富集能力有差异,对单一和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能作为植物修复中可利用的植物资源.重点对进一步强化苎麻的修复能力的措施作了总结,阐述了影响苎麻富集和分配重金属过程的5个因素:品种、土壤改良剂、化学调控、农艺措施及土壤微生物,探讨了苎麻富集和耐受重金属的能力和机理,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8.
为探讨喀斯特森林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状况,以茂兰喀斯特森林几种特有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量>100 mg/kg的元素有Fe和Mn,10~100 mg/kg的元素有Zn和Pb,<10 mg/kg的元素有Cd和Ni.按鲍恩和埃塞林顿的划分标准,Pb 、Cd 、Fe、Mn 、Zn含量均已达到甚至超过植物中毒水平,植物存在着受重金属毒害的潜在风险,但除Pb外,各重金属含量均处于世界陆生维管植物元素平均含量范围内.Cd、Pb、Mn和Zn为正偏态分布,Fe和Ni为负偏态分布.不同种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植物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和变异系数均表现为Mn>Cd>Pb>Zn>Fe>Ni,反映了植物所处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9.
张杏锋  李丹  高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151-155
通过研究超富集植物少花龙葵和李氏禾在加镉/铬和去镉/铬处理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探讨镉/铬在这两种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移动特征.结果显示,少花龙葵在100 mg/L Cd污染时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根、茎和叶镉含量分别达到22 930、3 250、94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229、32.5和0.9.去镉处理改变了镉在少花龙葵体内的分布模式.少花龙葵根、茎的镉浓度在去镉处理比加镉处理降低31.2%和35.9%,叶的镉浓度上升90.3%.少花龙葵在加镉处理成熟叶(第2、3片叶)的镉含量最高,在去镉处理中转移至老叶(第1片)和新叶(第5、6片)中.李氏禾在加铬处理20mg/L Cr(Ⅲ)和20mg/L Cr(Ⅵ)时叶生物显著低于对照,但在去铬处理恢复正常.在20 mg/L Cr(Ⅲ)和20 mg/LCr(Ⅵ)处理中李氏禾根、茎和叶的铬浓度相当,分别为7 114、1 021、223 mg/kg,富集系数分别为352、51和6.8.李氏禾不同叶位的叶片铬浓度相差不大,去铬处理没有改变铬在李氏禾体内的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少花龙葵和李氏禾对镉或者铬污染具有很好的修复效果;镉在少花龙葵体内具有移动性,镉离子进入植物根、茎和叶后,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可以进行再分配;李氏禾对铬的吸收是一个单方向过程,先在根系中积累,进而跨膜转运至茎中,少部分转移叶中,铬进入植物体各部位,很难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200.
介绍了池塘养殖系统中磷的收支情况及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并对自然环境中解磷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分 布、适应范围和解磷效果进行了综述,由此探讨了解磷微生物在养殖池塘中应用的可行性。针对目前的养殖实际,结 合解磷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应用的初步研究成果,对其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外源施加高效解磷微生物,可促 进养殖池塘的磷循环,提高磷的利用率,解磷微生物在养殖池塘中应用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