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60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480篇
基础科学   182篇
  565篇
综合类   2447篇
农作物   343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025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37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利用湘中地区1961-2010年气象站逐日观测数据资料,选取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气候极值和农业气候指标,采用统计检验、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的方法,分析了湘中地区农业水热气候条件和气候极值,进而研究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变化倾向。研究发现:湘中地区近50年来,水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强降水量呈增大趋势,尤其以夏季强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表明夏季洪涝灾害的威胁加大;最高(低)气温阈值的变化表明极端高(低)温均呈缓解趋势,及其出现的天数在减少,说明由极端气候引起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小;≥0℃和≥10℃积温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开始突变,上升趋势明显,表明湘中地区有效热量资源在增加;霜冻日数呈减小趋势,说明霜冻危害发生的风险在减小。这对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值和促进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2.
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近年生育期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物候期受气候条件和人为耕作的共同影响,而水热气候条件又直接影响着人为耕作时间。全球变暖背景下温度增加的趋势在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现象,针对这一新的气候变化特征,本研究选取作物物候观测和气象观测的站点数据,利用经典的统计学方法分析2000—2013年中国夏玉米和冬小麦主要物候期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及作物生育期与对应水热条件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夏玉米和冬小麦各主要物候期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延后,其中64%的站点显示夏玉米成熟期延后,冬小麦成熟期延后的站点数比例达78%。研究期间,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对温度和降水变化均比较敏感,88%和64%的站点分别显示出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生育期历时与平均温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71%和77%的站点显示夏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历时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时段内的气温变化也不同于一般性认为的单调升温,夏玉米生育期对应的平均温度呈增加和降低趋势的站点数基本相同,但显示降水量增加的站点较多,达到总站点数的68%;而冬小麦整个生育期显示冷干化趋势的站点居多,显示温度降低和降水量下降的站点数均占总站点数的60%以上。此外,本研究还用轮作站点探讨说明了可以利用年值气候数据替代生育期气候数据分析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的物候和生育期特征。本研究通过站点数据证实了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新的气候条件下我国夏玉米和冬小麦的物候也对应产生了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983.
番石榴发育期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本研究以‘珍珠’番石榴和‘水晶’番石榴为试材,研究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 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其与抗氧化能力关系。结果表明:番石榴果皮和果肉中,‘珍珠’番石榴的总酚、类黄酮、酚酸、 单宁含量均高于‘水晶’番石榴;番石榴的果皮和果肉发育过程中总酚、类黄酮、酚酸、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 呈下降趋势;番石榴果皮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于果肉,且果皮抗氧化能力高于果肉;在生物活性物质与总抗氧化能 力的相关性方面,总酚含量相关性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番石榴加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伊维菌素(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为其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吉富罗非鱼按1mg/kg的给药剂量肌肉注射IV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各组织进行采样检测,通过DAS 3.0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分析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肌肉注射给药方式下,吉富罗非鱼血液中IVM质量浓度C随时间t的药物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血液=0.215e-0.016(t-0.22)+0.198e0-0.413e-1.294(t-0.22)。肌肉注射给药后,IVM在血液及肌肉、肾脏、精巢和肝脏的峰含量(Cmax)分别为0.424mg/L及0.757,0.618,0.571,1.514mg/k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24,8,16和24h;AUC(0-∞)分别为506.134,89.445,143.794,99.824和507.977mg/(L·h);MRT(0-∞)分别为1 810.979,176.789,194.868,312.487和259.84h;t1/2z分别为1 208.304,155.129,67.049,231.330和165.918h;各组织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肌肉=4.219e-0.037t+0.217e-0.004t-4.436e-0.049t;C肾脏=0.001e-0.005t+0.713e-0.004t-0.714e-0.031t;C精巢=3.479e-0.096t+0.25e-0.003t-3.729e-0.119t;C肝脏=1.764(e-0.004t-e-0.132t)。【结论】IVM在吉富罗非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吸收快、分布广、消除缓慢。因此初步确定在水温(26±1)℃下肌肉注射1mg/kg IVM,其休药期为25d。  相似文献   
985.
The difference in yields of cultivars may be causing difference in soybean yield between Japan and the US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the cultivar on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to reveal the key factor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in yield by focusing utiliza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 recent Japanese and US soybean cultivar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two seasons in Takatsuki, Japan (34°50′), and in a single season in Fayetteville (36°04′), AR, USA. Five Japanese and 10 US cultivars were observed under near-optimal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yields as close to their physiological potential as possible. The seed yield and total aboveground dry matter (TDM) were measured at maturity as long as radiation was intercepted by the canopy. The seed yield ranged from 3.10t ha?1 to 5.91t ha?1. Throughout the three environments, the seed yield of US cultivar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apanese cultivars. The seed yield correlated with the TDM rather than the HI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rom .519 to .928 for the TDM vs. .175 to .800 for the HI, for each of the three environments. The higher TDM of US cultivars was caused by a higher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ather than higher total intercepted radiation throughout the three environments. The seasonal change in the TDM observed in four cultivars indicated that dry matter productivity was different between cultivars, specifically during the seed-filling period.  相似文献   
986.
旨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生防菌K3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甜瓜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根结线虫后,K3菌剂在施用量为4 g/kg和8 g/kg时均能够促进甜瓜幼苗的生长,甜瓜幼苗株高、根长、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地上鲜质量随K3菌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用量为8 g/kg时生长最好.同时施用K3菌剂后,甜瓜...  相似文献   
987.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站点1961-2013年4-9月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对降水量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的计算,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汛期降水空间和时间上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汛期降水PCD呈非常微弱的逐年递增趋势,汛期降水PCP则有一个微弱推后趋势;汛期降水PCD和汛期降水PCP在整个周期变化过程中都存在9a左右主周期变化;M-K检验显示,汛期降水PCD在近52 a内有一个显著上升趋势,汛期降水PCP发生一次显著下降突变;由于河西走廊东部降水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候内降水较少,PCD偏大,PCP偏迟,则发生干旱的概率较大;如果候内降水过多,PCD偏大,PCP偏早,则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大.  相似文献   
988.
卫星遥感和积温-辐射模型预测区域冬小麦成熟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预测区域尺度的小麦成熟期,指挥麦收机械化作业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文针对目前区域冬小麦成熟期预测中时效性差、缺乏空间分布以及缺少定量描述等突出问题,选择华北地区河北、河南和山东3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S-G滤波后的2013年冬小麦生育期时间序列MODIS LAI,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抽穗期具体日期,即叶面积指数(LAI)达到峰值时的具体日期;然后基于由2008-2012年农业气象资料与地面气象资料构建的抽穗-成熟期有效积温模型和总辐射模型,逐个栅格单元计算MODIS LAI获取的抽穗期具体日期到当前日期的积温、太阳辐射总量,并结合全球多模式集合预报(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TIGGE)资料对当前日期(5月10号至6月8号)之后的16 d冬小麦成熟期进行逐日动态预测以得到全部区域的成熟期预测值;最后采用农业气象站点的成熟期观测值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预测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2,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 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该研究方法对其他大区域的农作物成熟期预测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89.
为明确赤霉素处理黄瓜雌性系的诱雄效果及诱导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黄瓜雌性系品种京研4号为材料,于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进行诱雄处理。结果表明:在黄瓜2叶一心至3叶一心期喷施900 mg/kg赤霉素3次,处理的雄花数最多,效果最好;适当增加赤霉素浓度诱雄的效果要好于增加赤霉素喷施次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雄花数与雌花数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第一雄花节位(X1)、雌花数(X2)和第一雌花节位(X3)与雄花数(Y)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Y=11.659+0.345X1-0.715X2+0.300 X3,相关系数为0.796。  相似文献   
990.
为探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对广元市228份植烟土壤有效铁、锰、铜、锌、钼及硼含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在不同植烟区域、土壤类型及海拔段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川北植烟区土壤有效铁总体上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平均含量为65.42 mg·kg-1;有效锰、铜及钼总体上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31.79、1.65和0.15 mg·kg-1;有效锌和有效硼总体处于缺乏或极缺乏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0.90和0.19 mg·kg-1。土壤有效铁、锰、铜、钼平均含量在旺苍县较高,而有效锌和硼在剑阁县较高。有效铁平均含量在黄壤较高,有效锰、锌、钼在黄棕壤较高,而有效铜和硼在潮土较高。有效钼和硼平均含量在各海拔段无明显差异,有效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有效铜和锌在高海拔处(1 100 m)较高,而有效铁在低海拔处(500~700 m)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