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480篇
基础科学   182篇
  563篇
综合类   2431篇
农作物   341篇
水产渔业   118篇
畜牧兽医   1022篇
园艺   183篇
植物保护   37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羊粪4 m3+深耕30~35 cm(MP3)、羊粪4 m3+深耕20~25 cm(MP2)、羊粪4 m3+旋耕10~15 cm(MP1)、深耕30~35 cm(P3)、深耕20~25 cm(P2)、旋耕10~15 cm(P1)6种耕作措施下旱地玉米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呼吸速率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耕作措施均能有效促进旱地玉米生长,与传统耕作方式(P1)相比,MP3、P3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9.00%、32.44%;MP3处理下土壤温度显著高于传统耕作0.94℃;随着旱地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在6月底,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较传统耕作提高了0.68~1.26倍;深耕处理、深耕+羊粪处理的旱地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其增幅在11.94%~36.51%。通过3年试验比较,羊粪4 m3+深耕30~35 cm、羊粪4 m3+深耕20~25 cm、深耕30~35 cm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2.
基于呼图壁河石门水文站1956—2011年的年径流数据,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方法,对新疆呼图壁河流域径流周期、变化特征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呼图壁河1956—2011年径流量的分析发现,径流时间序列存在5 a、10 a、18 a和28 a左右的震荡周期,18 a尺度震荡周期最强,其次是28a尺度。18 a时间尺度上的震荡在56 a研究时段内均较强,且存在4个丰水期和5个枯水期;28 a震荡周期在56 a尺度时段内相对较强,存在3个丰水期和3个枯水期,目前处于偏丰期;(2)利用R/S分析呼图壁河径流量序列,Hurst指数为0.6442,存在明显的赫斯特现象,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的径流量与过去具有同样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坨地—草甸地土壤温度与冻结深度的变化规律,为合理指导该区农工生产和建设提供支持。[方法]基于2007—2015年冻融期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科尔沁沙坨地与草甸地冻融期多年土壤温度与最大冻结深度变化规律。[结果]研究区100cm处沙坨地与草甸地多年土壤温度的标准差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草甸地要小于沙坨地,但融解后期由于草甸地融解期历时较长,其标准差大于沙坨地;同时考虑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对最大冻结深度的影响时,沙坨地在200cm处和草甸地在140cm处的R2分别为0.959和0.788。[结论]研究区内沙坨地先冻结与先融解,沙坨地最大冻结深度较草甸地深,同时考虑土壤温度与土壤水分的最大冻结深度的拟合优度最好,沙坨地与草甸地中最大冻结深度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4.
为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替代苜蓿草粉后对生长肉兔血清生化参数、免疫功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选取120只遗传背景相同、健康的35日龄法国伊拉商品兔,适应7 d后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B、C和D组)分别用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按质量比1:1混合)替代对照组饲粮中的苜蓿草粉,替代比例为8%、16%和24%。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血清生化参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各组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血清Ig A含量C组显著高于B组,D组显著高于A、B组,Ig G含量B组显著低于A、C和D组,D组显著高于A、C组,Ig M含量各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除D组小肠和盲肠指数显著高于A、B和C组外,其余消化器官指数与A组无显著差异。多数盲肠发酵参数差异不显著,仅中期A、D组p H值、氨态氮含量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B、C组,后期B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综上,玉米芯和菜籽粕混合物替代饲粮中的苜蓿草粉不会对家兔的生理机能造成明显损害。本研究结果为家兔生产中高效利用玉米芯和菜籽粕等非常规饲料资源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55.
Elucidating the response of marine predators to oceanographic features helps in understanding their foraging strategies and the cause of their spatial overlap and interference with fishery activities. Northern fur seal is a highly pelagic species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 In recent years, fur seals have consistently been found distributed near the coast of southwest Hokkaido, Japan. Because interference by fur seals with coastal fishery activities has become a serious concern, an understanding is sought as to why fur seals come ashore in this area. We conducted ship‐based observations and estimated fur seal density. To elucidate the spatial and seasonal association of fur seal distribution and ocean environments, we constructed statistical models to describe how potential prey distribution and oceanographic features influenced the fur seal spati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wintering period. Fur seal distribution corresponded markedly to potential prey distribution, and they tended to aggregate along the narrow continental shelf that is the main geographic feature of this area, which is 2000 m deep and approximately 10 km from the coast. Walleye pollock [Gadus chαlcogrαmmα (Theragra chαlcogrαmmα)] and arabesque greenling (Pleurogrammus azonus), which are one of the main prey for fur seals, move to the shallow area to spawn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seasonally, so potential prey abundance could be higher in coastal areas than offshore. Moreover, the absence of a mesopelagic biotic community may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in the coastal distribution of the fur seal.  相似文献   
956.
不同生长期金荞麦营养成分含量及消化率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勇  邓蓉  刁其玉 《草业学报》2016,25(8):107-117
为系统地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期金荞麦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回肠末端消化率, 本研究用3头安装“T”型瘘管, 并做回-直肠吻合切除盲肠的巴克夏-驯养野猪-高坡黑猪(巴-野-高)三元杂交生长猪作为试验动物,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开展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分枝期、孕蕾期和初花期金荞麦OM、CP、EE、Ca、P、CF含量分别为88.59%、22.72%、2.34%、1.05%、0.39%、13.51%, 89.10%、20.57%、1.69%、1.25%、0.42%、15.50%和89.63%、17.54%、1.37%、1.29%、0.46%、19.75%;EAA、NEAA和TAA含量分别为9285、7982、6244 mg/100 g, 14334、10810、9320 mg/100 g和23619、18792、15564 mg/100 g。随着生长期的后延, 营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 在体和离体消化率也随着生长期的后延而显著降低。分枝期与孕蕾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 分枝期与初花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孕蕾期与初花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从分枝期到孕蕾期, 金荞麦CP、EE、EAA及TAA下降较慢, CF含量升高较慢, 营养成分消化率下降也较慢;从孕蕾期到初花期, 金荞麦CP、EE、EAA及TAA下降较快, CF含量升高也较快, 营养成分消化率下降也较快。以分枝期、孕蕾期和初花期体外法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消化率值为自变量, 以对应的动物饲养试验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值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好,可用于推算对应的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本实验证明, 金荞麦营养丰富、消化率高, 必需氨基酸比例高、适合动物消化吸收。孕蕾期为金荞麦适宜收割期, 在适宜收割期内, 收割时间点应选择孕蕾后期。  相似文献   
957.
试验旨在研究青贮甘蔗尾(sugarcane tops silage,SS)和青贮玉米秸秆(corn straw silage,CS)对生长水牛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选择21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饲喂SS+精料、CS+精料、SS+CS+精料,进行为期30 d饲养试验。试验2:另选6头体重、胎次相同或相近的6月龄生长水牛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SS和CS,不喂精料,利用全收粪法进行为期4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①SS和CS单独饲喂对生长水牛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影响不显著(P>0.05),饲喂CS组生长水牛平均日增重(ADG)较SS组高,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组合饲喂时生长水牛ADMI、ADG比其单独饲喂时高。②CS的养分消化率、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率均高于SS,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③SS和C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动物机体无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单独饲喂时CS养分消化率较SS高,CS及SS对生长水牛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且二者组合饲喂能提高生长水牛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58.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959.
南方林区速生乡土阔叶树种的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南方林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分布着大量的阔叶树种天然林.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