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8篇
  免费   1037篇
  国内免费   1321篇
林业   1620篇
农学   1775篇
基础科学   32篇
  1747篇
综合类   6037篇
农作物   1003篇
水产渔业   1353篇
畜牧兽医   2535篇
园艺   767篇
植物保护   1057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586篇
  2018年   451篇
  2017年   648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659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852篇
  2012年   1088篇
  2011年   1282篇
  2010年   1090篇
  2009年   1036篇
  2008年   1067篇
  2007年   1058篇
  2006年   887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02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 order to develop a promising vaccine candidate utilizing a combined approach to induce both antibody production and T-cell activity, the DNA fragment containing MA of HCV with five conserved epitopes was synthesized. Two types of HCV vaccine candidates (the DNA type and DNA/polymer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MA. PLA-PEG-PLA and PLGA-PEG-PLGA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micelles with encapsulated plasmid pcDNA3.1(+)-MA. The preparation of copolymers, the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plasmid DNA, in vitro expression, and immunogenicity in transgenic mice were evalu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ven single immunization and oral immunization with DNA/polymers achieved satisfying immune responses in vivo tests. As biodegradable and nontoxic triblock copolymers, the novel copolymers demonstrated a great advantage, as they made long-term and single-immunizing vaccines possible; in addition, the copolymers showed a better adjuvant effect and scarcely any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92.
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现有闽楠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7个SSR位点对江西和福建16个闽楠群体的237份材料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逐步聚类(随机取样策略,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和模拟退火算法(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遗传距离最大化策略)4种取样方法构建闽楠核心种质,并将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SSR位点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7.14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2.115,Shannon信息指数为0.778,观测杂合度为0.302,期望杂合度为0.442。基于逐步聚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相较于基于模拟退火算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遗传参数指标都相对较高。对其进行t检验后,选择以基于逐步聚类位点优先取样策略在25%的取样比例下选取的种质为核心种质,其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性位点百分率、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保留率分别为初始种质的98%、104.92%、90.09%、97.94%。筛选出的59份核心种质材料能够较好地代表闽楠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闽楠的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通过分析评价野生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资源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同时构建核心种质,为刺梨资源的保护和发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10对EST-SSR引物和9个果实品质性状指标对收集的12个刺梨自然居群(共102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原贵州省32份初级核心种质,采用位点优先取样策略进一步构建西南地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黔西(QX)居群拥有最高的Shannon信息指数I=0.6965,基因多样性指数h=0.3935,多态位点百分率p=84.62%;而古丈(GZ)居群则无论在分子数据还是表型数据都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最低;AMOVA分析表明刺梨居群内遗传变异在87%以上,居群间基因流Nem在3.5以上、平均Nei’s遗传距离(GD)0.223。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等位基因保留率和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均为100%,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西南地区野生刺梨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具有基因交流频繁、Nei’s遗传距离小等特点,构建的19份核心种质从等位基因保留率、稀有等位基因保留率及地理分布均能够较好地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自然居群以黔西(QX)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因此,野生刺梨的保护策略可采用就地保护黔西(QX)居群与迁地保护19份核心种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94.
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韶关翁源县的东南部,本研究在查阅文献、历史标本的基础上,对本区进行全面踏查、标本采集并鉴定,从而进行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33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132种,隶属于62属24科,裸子植物6种,隶属于4属4科,被子植物1198种,隶属于588属148科;本区的表征科主要以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等为主。植物区系地理组成复杂,主要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且热带、亚热带的过渡性质明显。从中国特有种的分布情况来看,该地区与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江西西南部联系较为紧密,体现了南岭山脉植物区系的一致性与整体性;珍稀濒危植物共计48种;植被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征。青云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度高、植被类型多样,建议将园洞、青山口等珍稀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列为优先保护区域。  相似文献   
95.
为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的多样性,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 000余份样品,经过微观形态观察和基因ITS序列比对,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主要对其孢子形态特征、表面特征及长宽比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质量性状上,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上,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6.
97.
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 HPLC 测定方法,分析菠萝愈伤组织 DNA 甲基化水平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菠萝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机理奠定基础。通过对流动相和水解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菠萝 DNA 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方法。结 果表明,分离 C 和 5m-C 的最佳流动相为甲醇∶磷酸二氢钾∶三乙胺为 10∶90∶0.2(V/V),pH 3.0,DNA 的最佳水解 温度为 90 ℃。利用此体系分析菠萝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 DNA 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菠萝愈伤组织在分化过 程中 DNA 总甲基化水平呈动态变化,变化范围为 5.14%~96.86%。此外,胚性愈伤组织甲基化水平低于非胚性愈伤组 织。推测 DNA 甲基化影响菠萝愈伤组织的分化及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
为了满足人们对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必须在加快畜禽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畜禽遗传特性有望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因组选择为核心的分子育种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该技术可实现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并显著降低育种成本。虽然在某些畜种中(如奶牛),基因组选择取得了成功,群体也获得较大遗传进展,但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亟需寻找能够进一步加快遗传进展的方法。研究表明,在SNP标记数据中加入目标性状的已知功能基因信息,可以提高基因组育种值预测的准确性,进而加快遗传进展。而挖掘更多基因组信息的同时,开发更优化的分析方法可以更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文章总结了主要畜禽物种的可用基因组数据,包括牛、绵羊、山羊、猪和鸡以及这些数据是如何有助于鉴定影响重要性状的遗传标记和基因,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
放牧是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草地最简单而又有效的利用方式,但放牧中的家畜家禽通过采食牧草、践踏土壤和牧草以及粪便排泄影响着草地植被和土壤,不同强度的放牧对地下土壤与地上植被的影响不同。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来放牧对地下部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容重、有机碳以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植被多样性及草群成分的影响等,旨在为今后家畜放牧行为研究以及放牧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Soils encompass a huge diversity of organisms which mostly remains to be characterized due to a number of methodological and logistical issues. Nonetheless, remark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 toward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characterize and describe soil biodiversity, especially thank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approaches relying on direct DNA extraction from the soil matrix.Metabarcoding can be applied to DNA from any environment or organism, and is gaining increasing prominence in biodiversity studies. This approach is already commonly used to characteriz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its application is now being extended to other soil organisms, i.e. meso- and macro-fauna.These developments offer unprecedented scientific and oper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soil bio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and to propose tools and strategies for biodiversity diagnosis. However, these opportunities also come with challenges tha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must face. Such challenges are related to i) clarification of terminology, (ii) standardisation of methods and further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for additional taxonomic groups, (iii)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database, and (iv) ways to avoid waste of information and data derived from metabarco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common application of metabarcoding in soil biodiversity assessment, we discuss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propose solutions towards a more homogeneou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