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林业   1篇
农学   94篇
  14篇
综合类   273篇
农作物   10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陆18S的选育及育性表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选育低温钝感的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从抗罗早与5690杂交后代中获得一不育株,通过自然和人工低温的增压选择,育成了水稻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陆18S,该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了23.5℃,在湖南稳定不育期达90d左右,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达50%,可育期自交结实率在30%以上,具有广亲和性,一般配合力强,农艺性状好,米质优、耐寒性好,中抗稻瘟病,用其选配的早晚稻组合经参加省(市)区试,应用前景看  相似文献   
102.
M.T. Lopez  S.S. Virmani 《Euphytica》2000,114(3):211-215
A breeding program was initia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 in 1990 to develop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TGMS) rice lines for developing two-line rice hybrids for the tropics. The TGMS trait was transferred from a temperate japonica TGMS mutant, Norin PL 12, to indica and tropical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using the pedigree selection procedure. Six new TGMS rice lines adapted to tropical conditions were developed which showed complete pollen and spikelet sterility when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30 °C 1–2 week after panicle initiation. However, up to 85.5% spikelet fertility was observed when these lines were exposed to 26–29 °C during the critical stage. Using two of these TGMS lines, some heterotic rice hybrids showing 1–1.6 t/ha higher grain yield than the inbred check varieties were identified in unreplicated observational yield trial conducted at IRRI. Two of the six two-line hybrids yield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heck variety in a replicated preliminary yield tria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 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开花期前,设置0(清水,对照)、50、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 MeJA(水溶液,喷施)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郑麦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6.31%、70.36%和112.22%,在晚播条件下分别为82.53%、92.53%和166.18%,均正常可育;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2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70.1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42.07个百分点;在晚播条件下,200、300和5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74.71%、74.01%和73.45...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半薄切片观察;并对其成熟期的花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突变体分别与中恢8015和02428杂交,构建BC_1F_1、F_1株系和BC_1F_2、F_2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whf41突变体的花药瘦小且呈透明乳白色,花药中不包含花粉粒细胞;半薄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外壁,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而不进行程序性死亡,最终膨胀的绒毡层和花粉细胞碎片逐渐融合并充满药室;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发现突变体花药内外壁均呈平滑状而缺乏脂类物质,花粉细胞逐渐破碎并降解。遗传分析表明,whf41突变体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XD-5和XD-1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45.6 kb,其中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该区间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LOC_Os03g07250的第4个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替换和3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翻译序列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的缺失,致使其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该表型。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whf41突变体中CYP704B2和一系列花药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下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断,Os WHF41是CYP704B2的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进一步明确CYP704B2在水稻花药脂质合成与花粉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以抗除草剂核单基因隐性不育系Yu98-8A1不育株为母本,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选育出双抗(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核不育系Yu98-8A2.花冠、花药表型及花粉发育显微观察表明,新型不育系保持了原不育系转育受体Yu98-8A1的败育特性.棉铃虫抗性及草甘膦抗性试验暗示,Yu98-8A2既保持了原不育系Yu98-8A1的除草剂抗性,又聚合了棉铃虫抗性;PCR分子鉴定表明,Yu98-8A2聚合了Bt及EPSPS-G6基因.  相似文献   
106.
选用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SE152S与配合力高、适应性广的珍汕97杂交,F1代与大穗型、植株形态优良的核不育材料S02073复交,其后代置于高海拔生态环境分离筛选稳定的不育株,经过多年异地轮回选育、穿梭育种,育成植株形态优良、不育性稳定的闽科107S。研究表明:用该不育系配组杂交稻能够消除感光性,制种产量高,具有较好的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制种安全是影响两系杂交稻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隐患途径。【方法】以1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4个反温敏核不育系配组并对F1育性进行观察,选择矮紫S(温敏核不育系)和矮雁s(反温敏核不育系)为构建永久核不育系的供源亲本。通过回交将矮紫S和矮雁s的育性基因导入到桥梁亲本天丰B中,分别育成天丰B的近等基因系天丰S和天丰s。【结果】天丰S和天丰s杂交获得的天丰Ss即为永久核不育系。对天丰Ss的育性、可恢性等特性的研究表明,天丰Ss在自然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天丰Ss及其3个亲本与5个恢复系杂交的F1组合结实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永久核不育系的创制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8.
109.
育性敏感期低温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0.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09-4212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