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88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6篇
  91篇
综合类   246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对不同昆虫蕈状体组织形态的比较、功能专化性以及蕈状体演化机制的研究,发现蕈状体演化趋势与肯扬细胞亚群关系紧密,此外,传入输出信号类型和强度变化与昆虫行为生态学相关。  相似文献   
62.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信息资源建设与获取方式的改变,极大刺激了开放获取活动的开展。观察疫情期间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动态有助把握后疫情时代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方法/过程]通过网站调查,梳理与总结海外开放获取动态。[结果/结论]疫情期间,图书馆开放获取动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的大规模增加、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网络资源的开放与整合、线上资源服务的创新、各机构的合作共建以及开放获取发展进程的加速等。  相似文献   
64.
通过总结国内外常绿果树体胚发生体系研究现状,介绍了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的建立,综述了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理生化机制及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提出目前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以期为今后常绿果树体胚发生体系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云南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俊  孙振中  魏巧  蒋龙 《草业科学》2008,25(10):88-94
云南省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的丰富性。为此,介绍了云南省自然条件概况并对云南省牧草种质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分布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列出了云南草地主要牧草资源植物以及11类草地的草群组成。针对云南省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从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广泛收集牧草种质资源,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和永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并对牧草种质资源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婴幼儿配方奶粉是根据婴幼儿生长的不同时期发育所需营养不同的特点而设计的产品,它是婴儿母乳的替代食品。并就中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发展市场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及对发展中国婴儿配方奶粉市场的建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Data comprising 7211 lactation records of 2894 cows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parameters for milk production (lactation milk yield, LMY and lactation length, LL) and fertility (calving interval, CI; number of services per conception, NSC and age at first calving, AFC) traits. Genetic, environmental and phenotypic trends were also estimated. Variance components were estimated using univariate, bivariate and trivariate animal models on based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procedures. Univariate models were used for each trait, while bivariate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and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between milk 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traits and between LMY, LL, CI and NSC within each lactation. Trivariate models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LMY, LL, CI and NSC in the first three lactations.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rom the univariate model were 0.16, 0.07, 0.03, 0.04 and 0.01 for LMY, LL, CI, AFC and NSC, respectively.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rom trivariate analysis were higher for milk production traits than those from univariate analyses. Genetic correlations were high and undesirable between milk production and fertility traits, while phenotypic correlations were correspondingly low. Genetic trends were close to zero for all traits, while environmental and phenotypic trends fluctuat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相似文献   
68.
我国人造板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人造板工业是找国林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对调整林业产业的产品结构,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林产品的不同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发展很快,人造板总产量仅低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今后的10来年内,我国人造协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人造板工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和股份制方向发展;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人造板新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加强行业管理和骨干企业建设,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贸易等等,以促进人造板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9.
本文论述森林工程的科研工作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森林工程专业学科及其科研机构存在必要性;森林工程专业科研机构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0.
90年代世界营林机械发展特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介绍了世界营林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了90 年代营林机械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