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17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在工程设计中,交叠钢筋的上下位置是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确定的。因此,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布筋,不可自行改变。本文详细介绍了钢筋砼工程中的基础、梁、板在施工中交叠钢筋的摆放位置及顺序。  相似文献   
32.
在梯度差为4℃的7个恒温箱中饲养白茨一条萤叶甲。采取在各温箱间来回移动培养管或不移动的方法实现不同的变温处理和恒温处理。以王如松温度发育模型为依据,比较了恒温与变温的不同影响。在适生温区内的变温处理可促进发育,超越适生区的过高或过低的变温对发育不利。成虫的生态寿命率((K-Y)/Y)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Logistic模型拟合。温度对成虫产卵量之影响为抛物线型关系,最适温为27℃。用实验种群数据计算了不同温度处理的平均世代(T)和增长率(r)。最佳温度在27℃左右。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消落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水淹强度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选取不同海拔高程(水淹强度)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消落带土壤为研究对象,定量解析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淹强度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总体上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土地利用、水淹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影响的解释度分别为22.1%,13.7%,9.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主要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淹水强度交互作用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对应的解释度分别为3.9%,0.6%;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颗粒有机碳主要受淹水强度的影响,其方差解释度分别为65.1%,5.5%。多元因子分析(MFA)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MBC含量主要与EC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不同水淹强度可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TN和C∶N,进而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DOC分布。土壤POC含量与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OC可被用来衡量消落带不同水淹强度下有机碳库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对狗牙根种群的影响,为库区低位消落带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8和2009年调查了三峡库区长寿段156m消落带的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种群,研究了狗牙根种群地上分株与地下茎的生长发育,以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2009年狗牙根地下茎的总茎长和总茎节数显著增长,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303.5%(P〈0.01)、411.1%(P〈0.01);而分株的茎长、茎节数、叶宽、叶片数均显著被抑制,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60.1%(P〈0.01)、55.1%(P〈0.01)、28.6%(P〈0.01)、33.8%(P〈0.01)。同时,地下茎的总芽数、萌发芽数和芽数/茎长显著升高,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500.7%(P〈0.01)、228.5%(P〈0.01)和50.9%(P〈0.01),而萌发率比2008年低45.3%(P〈0.01)。2009年狗牙根植株的分株、地下茎和根的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与2008年相比,其单位面积上分株、地下茎和根的鲜质量分别降低了65.6%、23.4%和70.8%,干质量分别降低了65.9%、18.8%和64.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但其地下茎的鲜质量/总鲜质量和干质量/总干质量比2008年分别高64.6%(P〈0.01)、64.7%(P〈0.01)。[结论]库区水位调节显著促进了低位消落带狗牙根种群地下茎的茎长生长、芽和分株形成,而抑制了分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5.
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大多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研究结果可用于田间自然条件下种群发生的预测。然而,西花蓟马在自然界中接触的不是恒温,而是昼夜波动的温度。论文旨在比较恒温和昼夜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实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探讨用恒温构建的西花蓟马生命表结果来预测自然条件下蓟马种群发生动态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在恒温(26℃)和均温相同的昼夜波动温度(20-32℃)条件下,构建西花蓟马实验种群在菜豆豆荚上的年龄-阶段特异生命表,比较2种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的生活史和种群参数。因为卵的孵化率随着成虫年龄变化,所以根据孵化卵的数量来计算年龄-特异繁殖率,以准确揭示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用bootstrap方法来计算种群生长参数的平均数和标准误;用U检验(Mann-Whitney test)(Sigmaplot 12.0)估计恒温和波动温度下西花蓟马种群参数、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间的差异。【结果】恒温和波动温度对西花蓟马的成虫前期发育历期、总产卵前期、成虫前期存活率以及生命表参数等有明显影响(P<0.05),而对成虫寿命和繁殖力等影响不显著。西花蓟马成虫前期发育历期在恒温(11.86 d)下显著长于在波动温度(11.36 d)下。总产卵前期在恒温与波动温度下分别为12.50和11.37 d,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成虫前期在恒温下存活率(0.48)显著高于波动温度下存活率(0.44)。西花蓟马成虫寿命在恒温(雌虫13.56 d,雄虫10.15 d)和波动温度(雌虫11.37 d,雄虫9.71 d)下无显著差异。西花蓟马繁殖力在恒温(35.38卵/雌)和波动温度(34.74卵/雌)下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和净增殖率(R0)在恒温下分别为0.121/d、1.129/d和7.538,在波动温度下分别为0.127/d、1.135/d和8.831。西花蓟马在波动温度下的种群增长要比在恒温下快。【结论】与自然的昼夜波动温度条件相比,恒温可能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了许多生命表参数,从而影响种群动态监测结果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研究干旱年澜沧江小湾库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现状,为消落带植被恢复和维护等相关研究提供本底资料和参考.[方法]以2019年消落带典型区域固定样地调查为依托,综合运用无人机遥感、GNSS定位和GIS空间分析,于2020年7月进行干旱年复位调查,绘制研究区消落带植被分布图,定量刻画干旱年研究区消落带植被自然恢复的...  相似文献   
37.
作用在塑料大棚结构上的主要动力荷载是风荷载,考虑脉动风作用的塑料大棚结构风振响应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受力特点。为了对塑料大棚结构进行时域内风振响应分析,必须解决脉动风速时程模拟问题。为此,采用谐波叠加法对塑料大棚结构表面的脉动风速进行模拟,获得不同空间点的风速时程曲线,对比了模拟功率谱与目标功率谱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空间位置的相干性随两点距离增加的变化规律,模拟了不同点的脉动风压,从而为研究塑料大棚结构风振响应提供了荷载条件。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狗牙根根系分泌物对消落带Pb迁移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的作用,通过模拟试验,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优势植物狗牙根根系分泌的低分子量有机酸,研究在干湿交替环境作用下,根系分泌物对污染土壤及上覆水中Pb总量、土壤中Pb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环境作用下,表层土壤中Pb含量不断减少,底层土壤中Pb含量不断增加;2次落干—淹水结束后,各处理表层土壤中Pb含量为混酸>柠檬酸≈乙酸>丙二酸>对照,底层土壤Pb含量为混酸>柠檬酸≈乙酸>丙二酸>对照。表层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Pb是导致土壤总Pb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大减少幅度分别为24.89%和19.04%;但添加了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处理,表层土壤中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Pb含量比对照高,可交换态Pb含量比对照低;且有机酸促进了底层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态Pb含量的增加。在2次淹水过程中,上覆水Pb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低分子量有机酸抑制了土壤向上覆水释放Pb。总的来说,在干湿交替环境作用下,狗牙根根系分泌物降低了表层土壤中Pb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9.
Structural solarization of greenhouses is a nonchemical sanitation procedure. The method involves dry heating, since maximal temperatures may exceed 60°C and consequent relative humidity (r.h.) is low (ca 15%), under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and r.h. regimes. Thirty-five structural solariz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ver 7 years, testing one bacterial and five fungal plant pathogens. Various aspects of pathogen thermal inactivation under this method were studied. Thermal inactivation of the various pathogens differed according to the organism and inoculum form. Sensitivity to heat was highest with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 and lowest with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 inoculum in dry infected tomato stems, with ED80 values of 7 and 47 days, respectively; intermediate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Pythium sp.,F. oxysporum f.sp.melonis, F. oxysporum f.sp.basilici andSclerotium rolfsii. The maximal ambient temperatures were in the range of 28.2° to 33.1°C. Structural solarization for sanitation can be a useful componen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greenhouses. http://www.phytoparasitica.org posting Sept. 28, 2004.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5种变温处理对5个过期西瓜品种种子发芽率和播后1周株高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低温到高温的变温处理,可提高西瓜种子的发芽率,反之则不能;所有变温处理都能促进西瓜播种后的株高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