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32.
在陕西半湿润偏旱地区秸秆覆盖保墒条件下研究氮素施用方式对小麦后期旗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配合施肥可以提高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延缓叶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提高粒重和产量;施肥可以抑制叶绿素降解,而分次施N对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作用更强;施N肥延缓了旗叶蛋白质的降解,分次施N处理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而且随时间降低较慢,后期追施N肥可延长叶片功能期;施N肥加速了旗叶丙二醛降解,分次施N处理丙二醛含量相对较低,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增高速度较慢,三次施N的丙二醛含量比两次施氮低。  相似文献   
33.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培育出的耐盐丰产小麦新品系“101”、“78”,在耐盐比较试验中具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硫酸盐溶液浓度为1.5%时,发芽率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以氯化物一硫酸盐为主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盐分含量为1.5%时,“101”、“78”的三叶期死亡率、旗叶干尖长度低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产量高于轮抗6、德选1和对照新冬17。在轻度-中度盐渍化地上,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益;在中上等肥力的地上,和其他丰产性品种相比,具有较好的效益。“78”属弱冬性,冬前晚播不影响产量,是接棉花茬、玉米茬的优良小麦。  相似文献   
34.
非洲栽培稻作为重要的水稻种质资源,其基因渗入系可以为普通栽培稻的遗传背景提供新的有利基因,如果能将这些优良基因引入普通栽培稻中,可为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本研究以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YIL60与轮回亲本中9B(Z9B)杂交衍生的包含188个株系的F2和F2:3群体为材料,对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千粒重,剑叶形态性状包括剑叶长、剑叶宽进行数量性状点位(QTL)检测。结果共检测到16个QTL,包括2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2个籽粒长宽比QTL、2个千粒重QTL、1个剑叶长QTL、6个剑叶宽QTL,分布于第1、第6、第7、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为2.25%~25.64%;有4个多效性QTL区间,有4个QTL qGW7-1、qFLL10、qFLW10、qTGW7在F2和F2:3群体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第7号染色体RM3859-RM3394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粒长、粒宽、籽粒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贡献率最高达17.10%,是一个来源于非洲栽培稻的新粒形QTL。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粒形、剑叶形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旨在建立晚籼稻合理氮肥施用技术,探究了氮肥用量与运筹方式对晚籼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以‘益9优447’和‘益9优651’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氮肥用量和3种氮肥运筹方式,并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和剑叶SPAD值等指标。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可增加晚籼稻有效穗数12.3%~61.9%,降低花后剑叶SPAD值衰减率5.9~8.5个百分点,增大花后干物质转运量0.8~1.1倍,提高花后干物质转运率5.5~10.2个百分点和增加产量23.5%~35.6%。氮肥运筹方式对晚籼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较小。氮肥用量270 kg/hm2与运筹方式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0%:20%:25%:15%组合处理的产量及干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最高。氮肥用量180 kg/hm2与氮肥运筹方式基肥:分蘖肥:穗肥=60%:20%:20%组合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应增加氮肥基肥使用比例;氮肥用量为270 kg/hm2时,可适当增加氮肥后期追肥次数和比例。  相似文献   
36.
不同育栽方式水稻籽粒灌浆结实与旗叶衰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肥床旱育手栽、半水育秧手栽及塑盘旱育抛栽水稻籽粒灌浆及旗叶衰老特征。结果表明:半水育秧手栽水稻籽粒活跃生长期长,但起始生长势弱,平均生长速率低、旗叶早期衰老慢,而后期快,肥床旱育手栽则相反,起始生长势和平均生长速率最高、活跃生长时期最短,旗叶前期衰老快后期慢,塑盘旱育抛栽介于两者之间。籽粒灌浆与旗叶衰老有较好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7.
两优培九与其亲本剑叶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娜  陈国祥  吕川根 《杂交水稻》2004,19(1):53-55,59
比较研究了两优培九与其双亲成熟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在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电子传递活性以及能量的吸收、传递与转化(光谱分析、希尔反应、光合磷酸化和ATP含量)上都具有超亲优势.表明两优培九的高光合特性在成熟剑叶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是其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8.
以具不同抗冷力的籼稻品种青华6号(冷敏感)和桂山矮选3(抗冷)为材料,采用PAM调制荧光仪检测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抗冷力的籼稻品种防御低温光抑制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籼稻抽穗期剑叶经低温光抑制胁迫后,与黑暗低温处理比较,光照低温处理引起的初始荧光Fo上升,Fv/Fm比值下降明显。抗冷的桂山矮选3比冷敏感的青华6号的Fo上升和Fv/Fm下降的幅度较为显著,但在常温弱光下其恢复较快。荧光猝灭分析亦表明,低温光抑制胁迫引起光化学猝灭qP下降,非光化学猝灭qN受抑制明显,但恢复较快一些。由此可认为,低温诱导籼稻光抑制发生,低温光抑制的程度不完全是伤害的结果,其恢复能力的强弱更能准确地反映品种间抗光抑制的能力。桂山矮选3比青华6号具有较强的防御低温光抑制的能力可能与叶黄素循环库的大小以及玉米黄质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9.
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改良刮制法研究了水稻剑叶的气孔密度。结果表明,水稻剑叶中部的气孔密度通常高于基部和尖部,而基部与尖部之间气孔密度的大小却没有一定规律,剑叶气孔密度是高值出现的位置因类型而异,最小值的位置通常位于叶基或叶尖。一般情况,剑叶中部的气孔密度与剑叶的平均气孔密度较接近,可用来代表整个叶片的气孔密度。各类型水稻剑叶气孔密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其变化形式各异,变化图形曲线存在着蜂和谷。  相似文献   
40.
F. H. Mcneal  M. A. Berg 《Euphytica》1977,26(3):739-744
Summary Five spring wheat crosses were evaluated over a 6-year period using comparisons between F2 and F3 data and between near-isogenic F4 populations selected for flag leaf area. Nonsignificant r values for F2 vs. F3 flag leaf measurements may be due to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flag leaf area, but are probably also an indication of low heritability for this plant character. Near-isogenic population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flag leaf area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 in grain yield, an indication that other plant parts must be more influential in determining grain yield. Flag leaf area, by itself, appears not to be a good index to plant performance.Joint contribution of ARS/USDA and the Montan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Published with approval of the Director of the Montan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as Paper No. 725. Journal Series. Use of data from Research Centers at Moccasin. Havre. Huntley, and Kalispell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