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115篇
基础科学   49篇
  177篇
综合类   928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333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1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陈桂平  客绍英  陈玉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92-16394
[目的]为深入研究菘蓝对根腐病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菘蓝根腐病菌毒素处理菘蓝幼苗,筛选最适处理浓度;对最适浓度毒素处理过的菘蓝幼苗的外部形态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稀释10、20倍毒素处理过的菘蓝幼苗在试验期间全部萎蔫死亡,稀释40、50倍毒素处理过的菘蓝幼苗在试验期间大部分无病变现象,稀释30倍毒素处理过的菘蓝幼苗病变现象明显,处理72 h后50%幼苗萎蔫死亡。经稀释30倍毒素处理的菘蓝幼苗可溶性蛋白的谱带大体相同,但也出现了个别特异性条带;经毒素处理的样品蛋白条带数多于对照,且染色较深。[结论]菘蓝根腐病菌毒素的筛选压力以稀释30倍最好。  相似文献   
72.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接连掀起公路、运河和铁路建设的高潮,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全国性的交通网络,这对于沟通农业与市场的联系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农业所需物资及农产品通过发达的交通能迅速便利地交流,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英国农民对市场反应的灵敏也有赖于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就刺激了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又促进了市场的扩大与完善,这对于英国农业,对于英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及其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参与木质素的降解或聚合,具有氧化木质素的能力,但不同来源的漆酶其氧化降解木质素的能力相差很大。漆酶的结构决定了漆酶的特性,因而也就决定了漆酶氧化降解木质素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漆酶分子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4.
朱红密孔菌培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红密孔菌培养性状的研究赵桂华,何文龙,宋桢,李向东关键词朱红密孔菌,杨木,木腐菌,培养性状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cinnabarinus(Jacq.)Karst)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针阔叶材上;在我国分布于20个省,生长在栎、桦、椴及其...  相似文献   
75.
利用病原菌防治害虫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2003年4月从山西省灵丘县下关林区油松林内采集的越冬油松毛虫DendrolimustabulaeformisTsaietLiu幼虫的僵虫尸,经实验室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得到的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株,用2×108孢子/mL、2×107孢子/mL和2×106孢子/mL3种浓度的孢子液对靖远松叶蜂DiprionjingyuanensisXiaoetZhang幼虫分别进行室内和林间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室内感染4龄幼虫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3.37%、78.82%、62.05%,LT50分别为5.794d、6.237d、7.603d;感染5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8.23%、59.1%、45.79%,LT50分别为7.244d、8.414d、12.274d;林间感染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5.26%、54.21%、38.23%,LT50分别为16.788d、19.187d、30.2d。结果表明靖远松叶蜂幼虫校正死亡率与白僵菌孢子液浓度呈正相关,与LT50呈负相关,与龄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6.
将广西大学林学院提供的菌株喷施于被松突圆蚧侵染的松树树冠上,结果表明:5种生防菌对松突圆蚧的致死率均远远高于松突圆蚧的自然死亡率,防治效果显著。第1次试验进行后的第125天和第2次试验进行后的第85天再次对松突圆蚧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菌液对松突圆蚧的防治作用可以持续4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77.
中的鞘氨醇类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香港红树林的两株南海海洋真菌(2526#和1850#)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分别解析为鞘氨醇类化合物N-(2’,3‘-二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A)、n-(2’,3‘-二羟基二十六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B)、2‘-dehydroxycerebroside D(C)和cerebroside D(D)。化合物A和B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8.
This study describes a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two alkylammonium compounds [didecyldimeth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DBF) and didec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DAC)] when applied via vacuum impregnation or superficial treatment. Treated wood specimens were tested for their termite and microbial resistance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higher chemical retentions were needed to suppress the feeding by Coptotermes formosanus ≦3% mass loss in the multichoice test than in the no-choice test. The DBF and DDAC retention levels necessary to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3% mass loss after 12-week fungal exposure varied with wood species. The retention level of 3 kg/m3 for DBF and DDAC was generally high to keep the nondurable wood species free of decay. Although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DBF and DDAC in the efficacy against decay and termite attack, the former slightly outperformed the latter as an antimold and antisapstain agent.  相似文献   
79.
从百合种球消毒、圃地消毒、药剂防治方面开展百合真菌性病害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联合运用圃地消毒和种球消毒,可以有效地预防百合真菌性病害初次侵染发生,采用25%的蓝点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1 500倍液,80%的云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防治百合真菌性病害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0.
杜鹃花属植物内生真菌对毛棉杜鹃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粤北3种野生杜鹃花属植物根样中的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菌株号:YJ1,YS2)、杂色曲霉A. versicolor(菌株号:GD1)3个内生真菌菌株及其混合菌剂进行瓶内接种试验,比较其对毛棉杜鹃(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幼苗的菌根侵染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菌株及其混合菌剂均可与毛棉杜鹃幼苗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但不同菌剂在不同培养基上对毛棉杜鹃幼苗根系的侵染力、苗高增长和生物量增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数菌剂(YS2、M3、M1、M2)在MMN培养基上对幼苗根系侵染力显著高于WPM培养基和混合基质培养基(P<0.05),而多数接菌苗(YJ1、GD1、M2、M3)在WPM培养基上生长显著优于MMN培养基(P<0.05),YS2、GD1和混合菌剂M2(YS2+GD1)对毛棉杜鹃幼苗的增高和增重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