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3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882篇
林业   746篇
农学   613篇
基础科学   500篇
  2423篇
综合类   2963篇
农作物   440篇
水产渔业   290篇
畜牧兽医   557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25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01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444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80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本文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寄生于家鸭小肠上皮细胞的菲莱氏温扬球虫的受精和卵囊壁的形成过程。作者在感染后96 h 的样品中发现一例大、小配子已受精;小配子已进入大配子中,大配子胞质中有一根纵切的鞭毛,小配子的核呈流体状,位于大配子核附近。卵囊壁是由成囊颗粒内含物进入合子表面的膜之间沉积成层而形成。成囊颗粒Ⅰ形成外层卵囊壁,成囊颗粒Ⅱ形成内层卵囊壁。沉积于膜之间的成囊颗粒Ⅰ内含物逐渐浓缩,堆积成颗粒状,使卵囊壁外层外表面形成颗粒状突起。成熟的卵囊壁由三层组成:即薄的外周膜、外层和内层。其内的合子原生质还被两层单位膜包裹。  相似文献   
22.
应用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微分析技术,对貉受精过程和受精卵膜元素研究的结果表明,貉卵子的卵丘细胞具有吞噬和过滤功能;卵丘细胞间的精子顶体尚未发生囊泡化,而附着于透明带的精子发生了顶体反应,并以80°角穿入透明带,在其穿入的前方打开一个通道,最后穿过。穿过透明带的精子以赤道段或顶体后区同卵膜融合,并激发皮质颗粒释放,接着穿入卵内,最终发育成雌、雄原核。原核期受精卵质膜上具有高含量的钙,并呈集团分布,它在皮质颗粒胞吐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牛胚胎移植技术已趋于成熟。我国新疆牧科院用一步细管法移植牛冻胚受胎率达41%;牛和羊鲜胚四分胚移植也产下1头犊牛和6只羔羊。家畜体外受精,因卵子体外成熟和受精卵体外培养尚不过关,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胚胎性别鉴定,1990年Koopman发现单拷贝基因,该基因是Y染色体的性决定区,命名为SRY,可利用PCR技术制成雄性特异DNA探针盒,进行马、牛、羊、猪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北京农学院等单位用PCR扩增牛SRY序列进行奶牛胚胎性别鉴定准确率达100%。英、日、法等国已获得牛胚胎细胞核移植后代;我国也获得1只核移植兔。北农大和新疆牧科院合作以绵羊精子为载体导入牛生长激素基因rMTbGH DNA成功,外源基因整合率为3%。  相似文献   
24.
受精用液种类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5.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制度群落现存量与营养物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比较研究了不同放牧制度对群落现存量与营养物质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划区轮牧和对照区牧草现存量差异不明显,但高于自由放牧区。轮牧和对照区群落现存量变化呈先增加,然后又下降的动态规律,自由放牧植物现存量几乎一直呈下降趋势。与轮牧和对照区相比,自由放牧区牧草在生长初期粗蛋白质、粗灰分、磷的含量均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生长后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26.
27.
28.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ivestock farming a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intensification of poultry, pig and dairy cow production systems. The major impacts are mainly caused by housing of livestock, which can lead to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associated with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emissions and losses from manure. European countries regulate the potential for these types of pollution through a number of mechanisms, which have received wide public acceptance. In grazing systems, nitrogen pollu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is also the subject of legislation. Perhaps because of this regulatory approach, surveys of the public have found that human food quality and animal welfare are more important issues than effects on air and water quality when considering livestock systems.Variation in stocking rates of grazing ruminants can change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pastures with potential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e, a greenhouse gas. In European countries, maximum stocking rates have been set to reduce these impacts. Surveys of the European public have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for the mitigation of these environmental effects but that they also value strongly the cultural component of grazed livestock systems. There are few underlying concepts about how society view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ivestock systems. These are used to conclude that current attitudes are likely to prevail in the next decade.  相似文献   
29.
长期培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5a的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有关酶活性研究表明:耕种和不同的培肥方式均能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生物活性,其中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明显,多酚氧化酶显著性则较差。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这两种酶与有关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揭示出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30.
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