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雪灾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全功 《草业科学》1996,13(6):60-63
1995年10月至1996年4月的雪灾给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畜牧业带业的巨大损失及深刻地教训,围绕正在实施的草地基本建设,提出了围栏草地综合治理,人工草地建植,牦牛和藏羊肥育场建设,放牧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抗灾保畜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云贵高原山区草地生物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20年来在云贵高原山区进行的难利用草地改良技术进行了总结.划区围栏是控制家畜放牧和草地管理的基础,可将载畜量从3.5个羊单位/hm2提高到7.5个羊单位/hm2; 免耕补播要先用畜群(牛群效果最好)清除天然植被,补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等豆科牧草,待其成苗后再补播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等禾本科牧草效果明显;施肥以磷肥为主,补播初期施钙镁磷肥750 kg/hm2, 第3年转为维持施肥375kg/hm2,草地生产力最高;轮牧与定牧结合,羊群与牛群顺序放牧时,草地和家畜的生产性能俱佳.合理地、综合地运用这些技术可提高山区草地的综合效益,对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3.
围栏封育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围栏封育作为简便而有效的草原恢复措施,在我国草原恢复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有关围栏封育措施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会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连续5年的植被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围栏封育样地和自由放牧样地的植被组成和生产力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围栏封育措施使退化羊草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较自由放牧样地略有提高,群落生态优势度略有降低,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围栏封育措施改变了退化草原的优势物种组成。随着封育措施的实施,总体上草原群落优势种为羊草和大针茅,反映出典型草原特征;而自由放牧样地,羊草和大针茅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恒定。 3)围栏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群落植被的平均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量。但随着围封时间的延长群落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凋落物量增高。4)围栏封育对退化草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存在不同步性。其中群落生物量受围封措施影响最为明显,2年围封已使其达到峰值;其次是群落的优势种,4年围封已使群落优势种恢复成典型草原群落代表种;反映最为缓慢的是群落多样性指标,7年围封措施并没有使群落的多样性指标与自由放牧样地形成显著差异。由此表明,采用围栏封育措施时需充分考虑恢复目的,制定恢复时间,从而提高草原的可持续利用能力,降低恢复成本。  相似文献   
84.
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干旱荒漠区封育沙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长,沙地60 cm以下各层的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由25.62~29.84 g.k-g 1减小到18.02~22.82 g.k-g 1,变异系数在37.17%~59.18%;在不同植被类型下,沙地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大,土壤含水量则越小,土壤含水量变化在8.53~44.39 g.k-g 1。披针叶黄花草地的土壤含水量(20.82 g.k-g 1)>沙蒿半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7.06 g.k-g 1)>柠条灌木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2.52 g.k-g 1);从恢复方式看,自然恢复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20.45~26.52 g.k-g 1)相对较高,而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含量(8.69~14.14 g.kg-1)相对较低,自然+人工恢复植被区土壤水分含量(13.62~26.93g.k-g 1)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85.
不同封育年限下典型草原栗钙土物理性状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内蒙古退化典型草原围封恢复系列进行研究,测定了不同围封年限下的栗钙土物理性状.结果表明,(1)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紧实度逐渐下降,土壤密度变小.孔隙度增大,土粒密度基本不变.土壤机械组成中:粘粒、粉粒含量增加,沙粒含量下降.(2)通过Duncan方差分析,发现围封10a左右是土壤以上物理性状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86.
准噶尔盆地南缘人工封育促进天然植被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县北部沙漠的荒漠植被年内变化特征为:4月植被开始返青,5月底植被盖度均较4月减少,6月随着短命植物完成生活史,植被盖度显著降低,7月由于有一定量的降水,植被盖度有所上升,8月后降雨明显减少,大量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干旱而死亡,多年生草本植物枯梢和灌木植物生长势降低,植被盖度下降,到10月底植被盖度降到最低.未封育区牲畜采食使植被难以恢复,践踏使沙地不能稳定,梭梭灌木林地风蚀严重,草本植物的数量少于封育区,梭梭灌木林分布不均匀;而封育区植被盖度较大,梭梭灌木林分布较均匀,梭梭灌木林地稳定,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自然植被生态系统.试验表明,在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下.通过封育或避免人为干预.荒漠区生态植被的自然恢复.可大大增加防风固沙能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7.
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化羊草草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良试验研究,三种措施都改善了草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增加牧草在草群中所占比重。施肥改良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在草群中比重分别比对照区增加19.8%~39.9%和27.5%~34.4%,使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5.3%~21.3%,可食牧草产量增加22.0%~57.8%。围栏封育使豆科和菊科牧草分别增加13.4%~26.7%和4.7%~9.0%,可食牧草产量增加13.1%~78.0%。浅耕翻使豆科和菊科牧草比重分别增加17.7%~27.3%、23.2%~36.3%,禾本科牧草比重降低10.1%~12.1%,可食牧草产量由第1年减少28.5%转为增加28.6%。由此得出,施肥和围栏封育是草地改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
Domestic herbivores’ effect on vegetation is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being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forage resources degradation.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paddock size controls grazing impact’s heterogeneity because as size decreases, herbivores’ utilization is spatially more even. However, this has not been critically evaluated in commercial-scale paddocks isolating paddock size effects from othe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erbivores and vegetation. Here we assessed how paddock size mediates the heterogeneity of continuous sheep grazing effects on vegetation, at constant stocking rate in Patagonian steppes. We selected three small (ca. 110 ha) and three large (ca. 1 100 ha) paddocks dominated by the same plant community. All paddocks contained a single watering point and presented similar shape. Total and specific plant cover, vegetation patchiness, population size distribution of dominant grass species, plant morphology, and sheep feces density were estimated at increasing distances from watering poin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getation variables and distance from the watering point were in most cases asymptotic exponential, although responses generally differed between small and large paddocks. In small paddocks, vegetation variables mostly reached a plateau at a short distance from the watering point (~ 200 m). Instead, in large paddocks, the changes in vegetation variables were larger and more gradual, and reached a plateau at much greater distances (~ 2 000 m). Vegetation heterogeneity throughout the paddock was lower in small than large paddock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ddock size mediate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grazing effects on vegetation. Reducing paddock size decreases grazing impac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hich makes plant-animal interactions more predictable and might improve forag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89.
围栏禁牧对退化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5年5月19日至2005年9月13日研究了呼伦贝尔典型草原区自由放牧和围栏禁牧对0~110 cm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围栏禁牧对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表现为提高20~70 cm土层的水分含量,而放牧提高了0~10 cm表土水分含量。呼伦贝尔典型草原自然降雨和冰雪的融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深度为0~90 cm,在该范围内的土壤水分明显受降雨的影响。90 cm以下土壤在年内变化幅度较小,含水量在3%~5%之间。  相似文献   
90.
为探究放牧、长期围封对祁连山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放牧和长期围封高寒草甸4个优势种牧草[(嵩草(Kobresia humili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 L)和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Rehder)]营养品质年际和月际变化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与长期围封相比,放牧显著增加了嵩草、珠芽蓼和锦鸡儿粗蛋白(CP)和消化率(DMD),显著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放牧和长期围封对4个优势种牧草CP、DMD和NDF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即多雨年份CP和DMD显著高于干旱年份(P<0.05);返青季6月份CP和DMD显著高于枯黄季9月份,NDF则与之相反;放牧和年份、月份互作对4个优势种营养品质影响各有不同。本研究能为草原长期围封和解封提供理论参考,对草原管理和利用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