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林业   257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255篇
  1002篇
综合类   1218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0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农田物联网中,控制命令往往由具有多维度信息的复杂事件触发,因此需要根据传感器所监测的大量单一事件检测复杂事件,即复杂事件处理。复杂事件模型描述了原子事件组合成复杂事件的组合模式,是复杂事件处理的基础。现有的复杂事件模型主要考虑原子事件的时间分布特性,而未考虑农田事件具有的空间分布特性。本文研究了面向农田物联网复杂事件处理的时空事件模型并定义了合适的事件模型描述语言,首先建立了描述复杂事件模式的时空事件模型,针对多个复杂事件间的关系,通过有向图建立了复杂事件层次模型;针对一个复杂事件内部关系,通过对农田物联网事件常见时序逻辑关系和空间拓扑关系的分析,定义了9类时间关系算符、8类空间关系算符用于判断子事件与复杂事件间的时空关系,并定义了5类时间耦合算符、7类空间耦合算符用于计算复杂事件的时空属性,为描述事件组合模式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考虑可读性和易解析性,设计了基于XML的事件模型描述语言;基于案例,通过与其他常用的复杂事件模型相比较,说明了本文事件模型和描述语言更加适用于描述农田物联网复杂事件。  相似文献   
42.
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雏形。其不仅能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而且对生态环境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阐述了精准农业的含义,论述了国内外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动态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状况,指出了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和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3.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影响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研究中模型已成为重要的工具而受到人们关注。在介绍国际上发表的模型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今后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娟 《农机化研究》2007,(8):10-12,16
从具体案例分析入手,指出了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中增加耕地系数单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结合增加耕地面积这一农用地整理的主要目标,提出了增加耕地面积与增加耕地系数相结合的潜力评价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的方向.  相似文献   
45.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网对农田地土壤水分的影响,分别于无叶期、半叶期、全叶期,分3次对商都县西井子镇农田防护林带林网内外土壤水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在改善农田土壤水份、调节小气候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湖州市是一座江南古城,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湖州市境内,其区域内河道网络纵横交错,产生了众多的桥梁和滨水地带.为进一步提升湖州滨湖度假区环境品质,增加度假休闲氛围,打造国内一流休闲旅游度假区,现对滨湖休闲景现带的景观设计理念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7.
Organic inputs are believed to be able to increase soil phosphorus (P) availability. Natural fallow and pig slurry amendments are the two important organic inputs for agricultural soils.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are to investigate P accumulation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P fractionation patterns as affected by natural fallow and pig slurry drip irrigation in a coastal saline soil. The study showed that P accumulation occurred mainly in upper soil profiles and that natural fallow or pig slurry drip irrigation alone would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otal P distribution in soil profiles. However, soil P fractio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from bottom to top, bioavailable P content and percentage increased whereas residual P percentage declined. The percentage of extractable inorganic P was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that of extractable organic P. In comparison with natural fallow conditions, under pig slurry drip-irrigation condi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uperphosphate fertilizer HCl Pi into residual P was lower whereas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uperphosphate fertilizer HCl Pi into bioavailable P was higher. The higher bioavailable P percentage and lower average Corg/P ratio in a long-term pig slurry drip-irrigation plot than those in other plots indicated that long-term pig slurry drip-irrigation was more efficient in improving soil P availability than natural fallow and short-term pig slurry drip irrigation.  相似文献   
48.
黄土坡面土壤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治土壤退化的关键措施,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从试验到推广已有几十年历史。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区的实地调查,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退耕年限植被恢复区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黄土坡面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土壤物理结构将日趋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将逐渐的提高,并主要集中在植被恢复10~20年期间,20年后,尤其是30年后,土壤理化性质较为稳定,而且,植被维护的好坏往往影响其稳定性。同时,水热条件较好的安塞地区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改善程度更明显,而水热条件较差的皇甫川流域土壤理化性质随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结果可为退耕的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类型区划原则,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然后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从生态、社会经济2个层次中选取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大的28个指标因子,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每个生态类型区的特征和自然状况,确定不同生态区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50.
耕地和建设用地区域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日益减少的耕地资源和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从1997年开始实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政策。但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增加、耕地减少的趋势仍在加快。本文基于陕西省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视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分析,通过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相对百分比等模型分析陕西省各市(区)耕地、建设用地统计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和标准分配面积的时空差异状况,并据此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陕西省区域土地利用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