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7篇
  51篇
综合类   17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尿素包接法预浓缩鱼油生理活性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鱼油中生理活性组分EPA和DHA的含量,以鱼油乙酯为原料,将其与饱和的尿素-乙醇溶液进行包合作用,而使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成结晶析出,以达到预浓缩的目的。随着尿素与鱼油乙酯摩尔比的增加,或结晶温度的降低,容易获得EPA和DHA含量在70%以上的制品。  相似文献   
32.
EMS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3.
对醋酸纤维丝束在不同溶剂、不同条件下的化学降解进行试验,测定其产物葡萄糖的比旋光度,以正交法为手段推导其最佳降解条件,对其废弃物的环保和再利用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34.
在厌氧恒温培养条件下 ,测定了添加 EDTA、黄腐酸及醋酸盐对 4种不同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对铁的还原能力 ,以添加人工合成的 Fe(OH ) 3作为对比。结果表明 ,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对铁还原的影响在不同水稻土中表现不同 ,其中吉林和广东水稻土的变化明显 ,并且醋酸盐的作用大于黄腐酸 ;四川和江西水稻土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后铁还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添加 Fe(OH) 3在吉林水稻土中能够引起铁还原的滞后现象 ,但最终的铁还原量与四川及江西水稻土相似 ,都较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在 2 5℃条件下培养 ,不同土壤中易还原氧化铁的数量不同 ,表现为吉林水稻土 >四川水稻土 >广东水稻土 >江西水稻土 ,其中广东水稻土中具有很大的铁还原潜力。  相似文献   
35.
大蒜(Allium Sativum)属百合科,其茎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大蒜含有具杀菌作用的蒜素和蒜氨酸,日益受到医学界的注视。从70年代初开始,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在对大蒜食疗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致力于大蒜素保健食品的研制,美国于80年代初推出了大蒜素保健饮料,日本也获得无臭蒜素生产技术。我国近几年才开始进行大蒜素保健饮料的研制,但由于没有解决好大蒜素液制备工艺技术和大蒜素液脱臭技术,现在尚未形成批量生产。为此,我们对大蒜素液制备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试验,初步确定了酒精浸提法生产大蒜素液的较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6.
使君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使君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纯,并采用波谱和理化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使君子中共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其分别为单硬脂酸甘油脂(Ⅰ)、单棕榈酸甘油脂(Ⅱ)、赤桐甾醇(Ⅲ)、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Ⅳ)、豆甾醇(Ⅴ)、熊果甲酯(Ⅵ)、白桦脂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没食子酸(Ⅸ)、丁二酸(Ⅹ)、苯甲酸(Ⅺ)和蔗糖(Ⅻ)。其中化合物Ⅳ,Ⅴ,Ⅷ,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7.
An isotope dilution method using [1‐13C]sodium acetate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eeding ensiled hop (Humulus lupulus L.) residues on plasma acetate turnover rate in six adult crossbred sheep. The sheep were fed 63 g/kg body weight (BW)0.75/day of either mixed hay of orchardgrass (Dactylis glomerata L.) and reed canarygrass (Phalaris arundinacea L.) and round bale silage at 3:1 ratio (Hay‐diet), or another where round bale silage was replaced by ensiled hop residues (Hop‐diet) with a crossover design each of a 3‐week period. The isotope dilution method was performed on day 21 of each dietary treatment.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was similar between diets, and nitrogen (N) digestibility was lower (P = 0.001) for Hop‐diet than Hay‐diet. However, N reten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diets. Plasma acetate concentration was lower (P = 0.04) for Hop‐diet than Hay‐diet, and the turnover rate of plasma acetate did not differ between diets.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lactate and 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 were similar between diets. Hop‐diet was found almost comparable to Hay‐diet on plasma acetate turnover rate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refore,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hop residues partially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ly used round bale silage for rearing sheep.  相似文献   
38.
在储粮容量7000t的高大平房仓空仓内,设置一个高7.50 m、直径300mm的熏蒸室,分别在7.50m、5.61m、3.74m、1.87m和0.1m的高度放置试虫,先后从0.10m、3.74m和7.50m的高度施药,测定了甲酸乙酯对处于不同高度的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杀虫效果。结果为:在0.10m高度施药,甲酸乙酯对于靠近施药点的试虫可完全致死,而在1.87m及其以上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施药点的死亡率。在高度3.74m处施药,施药点及其以下两种害虫的死亡率均显著大于施药点以上的害虫死亡率,3.74m及其以下的谷蠹均完全死亡,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则出现了0.1m处100%,1.87m和3.74m处则分别只有96.7%和81%。经7.50m高度施药,0.10m高度处的害虫死亡率达100%,且害虫死亡率出现自下而上递减的结果。本实验表明,作为熏蒸剂的甲酸乙酯在空间被施用后,静态条件下向上扩散且有效杀虫的高度小于2m;在高空施药后主要扩散趋势为向下运动(下沉),对施药点以下的害虫效果较好,建...  相似文献   
39.
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的合成及其选矿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节油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萜烯二硫代羧酸乙酯和萜烯黄原酸乙酯的混合物,并对其在选矿工艺中用作铜捕收剂的性能进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40.
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的制备工艺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铃薯原淀粉在水相体系、碱性条件下与醋酸酐作用,生成马铃薯淀粉醋酸酯,然后与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得到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交联剂用量等条件,得出制取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2 h,交联剂用量2%。所制取的马铃薯交联淀粉醋酸酯较原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老化性、抗分离性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