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云南民族地区食用松毛虫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  相似文献   
22.
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献资源建设的价值与地位,并结合民族院校图书馆民族文献资源状况,提出了开发利用与保护民族文献资源策略。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花香鼓舞”的研究,对其未来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深入的探究和思索。笔 者认为,“花香鼓舞”的当代传承不应只是动作形式上的传承,更应该是二老艺人的保护,舞蹈演 员及舞蹈编导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4.
云南省瑞丽市竹类资源丰富,竹林景观独特,有着丰富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具有开发竹文化旅游的优势。文章综合分析了瑞丽市的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民族地区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居民地方依恋研究是城市地方依恋研究的崭新视角。以鄂尔多斯康巴什为例,采用主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鄂尔多斯市居民对康巴什的生态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并着重关注蒙古族与汉族居民的生态游憩地方依恋差异,以明晰康巴什生态游憩地方依恋特征成因。康巴什生态游憩地方依恋特征在中国民族地区城市居民中具有良好的普遍性,本研究可为打造令居民认同的民族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6.
本文概述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物种资源 ,总结了民族地区物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实现民族地区物种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以云南红河屋顶绿化为主线,从当地人文思想、民族文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红河州的屋顶绿化现状、屋顶绿化特色及物种的特性。同时说明屋顶绿化有利于节能降耗,适合经济发达城市或者经济欠发达城市,特别是在西部土地稀少,又缺水地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云南省新平县的老厂乡是典型的彝族乡镇,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挖笋制丝,作为贡品。直至今日,竹林面积近4900hm2,而且是集中连片分布,可谓是"滇中第一大竹园"。这么丰富的竹资源却因没能引进资金和技术而未能得到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更不用说形成成熟的竹产业。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地区民族竹文化进行考察和开发,研究民族贫困地区竹文化旅游开发在竹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9.
云南腾冲傈僳族社区林地林木资源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集体林地林木的合理流转奠定了产权基础,也加快了云南少数民族山区林地林木流转的步伐。然而改革后的少数民族山区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能力,在林木资源流转中面临诸多问题。对腾冲傈僳族社区林地林木流转状况的研究得出,只有规范流转管理,形成健全的林地流转市场和合理的流转价格体系;完善流转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并建立流转的激励机制等,才能引导当地的林地林木资源进行合理流转,才能使当地少数民族从森林经营中真正获益。  相似文献   
30.
杨跃洲 《湖南农机》2012,39(1):150-151,153
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搞好该项工作,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机安全生产,对社会和谐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育和造就沧源县少数民族地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在认清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培训力量,健全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加培训投入,切实充分发挥农机培训学校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