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8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儒学社会秩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在汉代形成的儒学社会秩序尊重了远古传统、运用了儒学理论、吸取了秦代经验与教训,也符合了时代要求。以仁爱原则为基础、以礼教和儒家法等伦理控制为手段、以维护家国同构的宗法秩序为目的是儒学社会秩序的基木构成。分析儒学社会秩序的特点与当代积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陇川县是一个典型的景颇、阿昌、德昂、傣、傈僳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农业县,少数民族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0%,其社会发育进程上属于从原始公社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直过区",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较低,收入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因此,提高"直过区"农民群众科技素质是从根本上解决陇川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阐述了"直过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人类的生态适应使一定时空内人的生存需求和其生活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并体现于不同民族的社区资源管理和利用当中.对哈尼族资源管理方式的调查研究得出:该民族独特的社区资源管理方式的形成是生态适应的结果,这种传统的良性社区资源管理模式可为今天的资源可持续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民族聚落的发展,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时代进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选取怒江州独龙江乡的独龙族聚落,探究其分布特征与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独龙族聚落进行核密度分析时,搜索半径10 km最为合理,核密度估计值最大为3.92个/km2;独龙族聚落核密度分布全局Moran′s I=0.6823,表现为空间集聚的态势,分析局部自相关发现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HH集聚型和LL集聚型,HL和LH集聚性极少,HH型集聚集中在中部区域,LL型集聚集中在北部区域;空间计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聚落点分布的因素为地形位指数>道路密度>水系密度,地形位指数和道路密度为正相关,水系密度为负相关。证实了独龙族的聚落分布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贵州境内汉代墓葬分布较广,通过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可以考察古夜郎族群民风民俗的面貌。贵州汉代墓葬的出土文物反映,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古夜郎族群已经具有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巫觋鬼神的过度信仰,体现了古夜郎族群以农牧为基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寄托;生殖崇拜的多种多样,附着着古夜郎族群在农牧社会条件下繁衍后代的文化色彩;赫章可乐出土的“套头葬”,具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科考文旅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创新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重大举措。针对为民族地区培养既有厚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又懂民族语言和民族习惯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应当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对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二是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应该进行“重点突破”;三是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四是强化实践教学,重点培养法律人才在民族地区的执业能力;五是建章立制,为少数民族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7.
新阶段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成效,关系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以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新疆南疆三地州连片特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分析新疆南疆三地州扶贫开发绩效。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绩效在逐年提高,但增幅在减缓,其中,社会发展水平年均增幅最高,其次是生产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而生态环境改善年均增幅最小。基于此,对新疆南疆三地州提高扶贫开发绩效水平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8.
茶史和茶马古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茶叶出产区与茶叶消费区之间的联系如何建立起来。关于茶叶贸易与茶叶消费的很多历史研究已经涉及这一问题,但较少论及作为茶叶生产者的当地人对茶叶消费者等他人的态度。本文讨论了云南景迈山布朗族和傣族的两种茶祖故事,它们都说本民族/族群的祖先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本民族/族群种茶的历史大约有2000年,但没有讲述与对方民族/族群的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这两种茶祖故事是最近才产生的,它们之间不仅互相矛盾,而且与其他地方及族群的茶祖故事也不一致,很多内容与已知的历史不符。这些现象显示了这两种茶祖故事是在“以言行事”,通过宣称本民族是茶文化的发明者,来吹捧本地、本民族所产的茶叶。这一行为中隐含了“发明者即最佳者”的观念,凸显了这两个民族/族群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9.
阐述了知识经济环境下欠发达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欠发达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现状,提出了欠发达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0.
运用民族生态学、社会林业学、文化人类学,采用社会调查并结合PRA和RRA方法对桂北地区进行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生物多样性调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地少数民族对自然的崇拜、饮食文化、禁忌文化、民间文学、节日文化、佛教文化、村规民约等朴素的生态文化对桂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