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7篇
  免费   1203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林业   4056篇
农学   719篇
基础科学   853篇
  3975篇
综合类   6720篇
农作物   310篇
水产渔业   703篇
畜牧兽医   1082篇
园艺   245篇
植物保护   124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633篇
  2019年   734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1019篇
  2012年   1370篇
  2011年   1362篇
  2010年   1005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1107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587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对非生物生态因子———水、光照、温度、溶氧、降水等和生物生态因子———食物、流行病和群体密度等对乌鳢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流行病的防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2.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3.
INTRODUCTIONThe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and the Zhejiang ProvincialGovernment, followed the natural law and the economicsociety law of development, has laid down the strategicdecision of "to make the ecology province constructionas the carrier, makes afforested Zhejiang" strategicdecision from 2002. From now on, within 20 years,Zhejiang Province will b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vince with developedeconomy, exquisite ecologicalenvironment, harmoni…  相似文献   
54.
吕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351-4352
对目前我国的征地问题进行思考,可对有效化解政府与农民冲突以及保护农民权益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5.
东北鼢鼠生活习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北鼢鼠生活习性定位监测,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规律与地形、气温、土壤湿度等生态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东北鼢鼠的雌雄比例,繁殖情况、洞道结构和食性等,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J172等5个柳树良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个柳树良种在不同类型区的扦插育苗试验,分析苗木生长量、生长季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结果表明:①各参试因素对生长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品种(系)>类型区>覆膜>扦插方法,因此在柳树壮苗培育中,应首先考虑优良品种的选择。②在不同类型区内,影响树木生长的主导生态因子亦不同。在高寒湿润区,热量是影响生长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故其覆用地膜的效果十分显著,其生长量较对照提高28.6%;在川塬区,土壤水肥是影响生长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故其覆用地膜的效果不太显著,应着重加强土壤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57.
澜沧江、金沙江云南德钦段形成了独特的干暖河谷区自然环境,分析了其特点、成因。探讨了其生态建设的思路应是尊重自然规律、发扬优秀民风习俗、引进实用技术、发展非公林业。  相似文献   
58.
59.
使用GIS区划了白河林业局森林经营类型,并和原有的森林经营类型进行了比较。在数字化区划的森林经营类型中,二级系统被采纳。首先,白河林业局被区划为林地和非林地,其中,总面积的96%为林地,然后,林地区划为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在重新区划的森林经营类型中,商品林达到总面积的45.0%,是最主要的森林经营类型:重点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分别为总面积的21.2%和29.9%。两个区划结果有很大的不同,在数字化区划的森林经营类型中,各类型斑块数量较多,面积较小,这些不同主要由使用数据,区划单位和区划方法的不同引起的。研究表明,GIS在区划森林经营类型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二类数据和其它类型数据的结合是必要的。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60.
彭珂珊 《四川草原》2003,(3):5-8,10
农牧交错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通过建国50多年的艰苦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经济产业带,生产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农牧产品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并对西部地区起着重要的吸引和辐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按照典型剖析、专题研究、总结提高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农牧交错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