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授粉温度对黄瓜网室采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授粉温度的高低,对黄瓜制种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试验表明,黄瓜采种的适宜授粉温度为20~31℃之间,最适温度为27~30℃;在18~20℃和31~33℃时,也能进行授粉,但效果较差;当气温处于18℃以下或33℃以上时,就不应再进行授粉工作了。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源抗生素—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抑制活性及贮藏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5种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浸渍法试验了大蒜素对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并考察了对果实颜色和硬度的影响。【结果】室内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对5种主要致病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crospore)、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a fuckelian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44.12、301.13、241.02、261.83和281.67 mg?L-1,EC90值分别为2765.46、1644.17、1154.00、1041.68和1048.63 mg?L-1。果实贮藏6%大蒜素水乳剂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1000 mg?L-1处理药后14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9.81%~89.24%,药后21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31.00%~45.04%,且可一定程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结论】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防治药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玉米起源于南美,明中期传入我国。明后期、清中叶后随着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压力,促使山区人民开垦土地和选择玉米这一高产农作物种植。明末、清中叶开始在淮南山区大面积种植,进而在我国南北各地逐步传播。居民迁移、政府推广、区域之间的相互学习是玉米种植发展的直接原因,最终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64.
云南省30年森林资源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1978—2007年间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执行的技术标准的变化,通过对各期清查样地数据库的同标准整理和重新抽样估计,获得30年间6次森林资源清查的可比数据序列,分析了主要森林资源指标30年间的变化,并结合这期间的重大林业决策和林业工程进行了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65.
黎飞 《农业考古》2020,(1):55-62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出现了粮食危机。为应对粮食危机,国民政府、重庆市政府开始设立粮政管理机构。从全国粮食管理局时期到粮食部时期,重庆的粮政管理机构逐步实现了权责统一。这一时期,重庆的粮政管理机构相继开展了粮食调查、粮食管理和田赋征收等工作,不仅保证了战时军粮的供应,稳定了陪都的粮价,而且奠定了战后全国粮食管理工作的基础。然而,重庆粮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粮政管理机构人员贪污腐败严重。  相似文献   
66.
鉴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对制定灌溉策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本文依据黄淮海农作区50个气象台站近50年(1960—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SIMETAW模型计算了研究区域7个亚区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适宜灌溉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各主要气象因子时空变化趋势以及需水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1970—1999年间显著下降9.21~18.90mm.10a 1;冬小麦需水量多年平均值为452.4 mm;灌溉需要量在不同亚区间变化不同,其中在汾渭谷地水浇地二熟旱地一熟兼二熟区和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呈上升趋势,每10年上升10.02~13.48 mm;生育期降水耦合度仅为0.40。生育期需水量、灌溉需要量在空间上呈现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在豫西丘陵山地旱坡地一熟水浇地二熟区最高,分别为457.32 mm、335.33 mm;在海河低平原缺水水浇地二熟兼旱地一熟区最低,分别为363.24 mm和247.51 mm。50年来,黄淮海农作区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不显著下降,风速、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显著下降;冬小麦需水量下降主要受太阳辐射、温度、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降水的综合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气象原因为太阳辐射量下降,温度、日照时数、平均风速与冬小麦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平均湿度与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陕西省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榆林地区1644—1949年干旱灾害等级、时间变化及成因。[方法]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并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结果]在1644—1949年的306a里,榆林地区有明确记载的旱灾86次,平均每3.6a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发生32次,中度旱灾发生41次,大旱灾发生7次,特大旱灾发生6次,分别占旱灾总数的37.2%,47.7%,8.1%和7.0%。榆林地区1644—1949年旱灾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第Ⅰ阶段为1644—1829年,为旱灾少发阶段;第Ⅱ阶段为1830—1949年,为旱灾多发阶段。该区1876—1879年、1899—1901年和1928—1931年连年发生严重旱灾,代表了3次干旱气候事件的存在,在此期间,榆林地区的气候性质发生了改变,由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转变为温带干旱非季风气候。榆林地区1644—1949年的旱灾有7a左右的短周期,14a左右的中周期,36a左右的长周期。[结论]榆林地区旱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年降水量的减少,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年的降水量分别减少100mm余和150mm余,中小规模的旱灾部分是降水量集中造成,部分是年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旱灾等级与频次指示,1644—1829年为气候较湿润阶段,1830—1949年为气候较干旱阶段。  相似文献   
68.
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玻璃室内的高温和室外的常温,研究了结实期温度对稻米理化特性和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结实期温度的升高,稻米的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胶稠度变化,而直链淀粉含量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结实期日平均气温与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碱消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糊化开始温度随结实期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最高粘度、最低粘度及下降粘度值的变化因品种生态类型不同而异,即在高温条件下结实的稻米与在常温条件下结裨稻米相比,其最高粘度,最低粘度以及下降粘度值,早熟品种前者比后者大,而晚熟品种前者比后者小。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补喂竹叶提取物后伊犁马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剂量和不同饲喂试验期对伊犁马挤奶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4匹伊犁母马,其体型结构相似,胎次相近,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竹叶提取物,0~20 d为第1阶段,21~40 d为第2阶段,41~60 d为第3阶段。采集马匹挤奶期间心率变异性指标。将24匹伊犁马随机分为对照组0 g/d;试验Ⅰ组10 g/d;试验Ⅱ组20 g/d;试验Ⅲ组30 g/d四组,分析不同时期和剂量的HRV差异性。【结果】第3阶段SDT HR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2和第3阶段RMSSD均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1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5);第3阶段SD2极显著高于第2阶段(P<0.01),且第2阶段又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P<0.01)。第3阶段VLF极显著高于第1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的LF和HF两个指标均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第3阶段TP极显著高于第1阶段和第2阶段(P<0.01)。对照组Mean HR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P<0.05);第Ⅱ组SD2极显著高于第Ⅳ组(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2和VL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LF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中HF、TP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对照组LF/HF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结论】伊犁马补喂竹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马匹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其挤奶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0.
在新疆两个最主要的甜菜产区南疆的焉耆和北疆的伊犁进行丸粒种甜菜种子适宜播种时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南疆焉耆盆地以3月中旬为宜,北疆伊犁以3月底到4月初为宜,即3月27日-4月5日,此期播种田间出苗及苗期遭受外界危害几率小,苗期长势强壮,最终收获块根产量和舍糖都高,单位面积产糖量好.农民和糖厂的收益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