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5篇
  免费   1908篇
  国内免费   3086篇
林业   2090篇
农学   1683篇
基础科学   4769篇
  9196篇
综合类   9067篇
农作物   774篇
水产渔业   1668篇
畜牧兽医   970篇
园艺   471篇
植物保护   2351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767篇
  2021年   884篇
  2020年   960篇
  2019年   1127篇
  2018年   868篇
  2017年   1280篇
  2016年   1575篇
  2015年   1141篇
  2014年   1384篇
  2013年   1698篇
  2012年   2275篇
  2011年   2114篇
  2010年   1716篇
  2009年   1578篇
  2008年   1566篇
  2007年   1763篇
  2006年   1475篇
  2005年   1252篇
  2004年   1053篇
  2003年   882篇
  2002年   734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68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椒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鱼山渔场-椒江口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丰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均是3个季节最高,丰度的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的南部,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占绝对优势;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次之,丰度的高值区在大陈岛西南海域,以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和海龙箭虫(Sagitta nagae)占优势;秋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最低,丰度分布较为均匀,以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和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调查结果与同时期浮游植物丰度的调查结果相比,3个季节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丰度的高值区并不一致,这是因为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主要因素是营养盐和光照,而浮游动物的分布主要是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上述生态特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椒江口海域的季节性水团变化密切相关,春季以低温低盐性质的沿岸流为主,夏季受高温高盐性质的台湾暖流水影响,水团的转换使调查水域的营养盐、温度、盐度和透明度等发生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苗木对体内水分运输过程的调控机制,基于水力结构理论,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利用改良的"冲洗法"对2年生刺槐苗木的水力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并探讨了管道理论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刺槐苗木茎段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和胡伯尔值均随被测茎段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苗木不同生长阶段,其导水率、比导率和叶比导率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生长旺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胡伯尔值为生长初期最大,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推断,①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苗木更倾向于保护那些较粗茎段;②苗木水力结构特征与提体内生理活动呈正相关关系;③管道模型假说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和适用性,在对于水分在林木体内的运输过程以及调控机制的解释,管道模型假说过于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993.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戴全裕  张玉书 《水产学报》1988,12(2):135-144
通过苏州东郊城河试验:凤眼莲对城河污水及其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收积累和净化能力。经凤眼莲净化后,其污水中酚浓度从0.005~0.023毫克/升降到检不出来,总氮从5.330毫克/升降至2.330毫克/升,总磷从0.840毫克/升降至0.183毫克/升,COD从54.8毫克/升降至29.36毫克/升,水质透明度也有很大改善,从36.7厘米提高到90厘米左右。对重金属铜从0.57ppb降至0.32ppb,Pb0.14ppb降至0.06ppb,锌65.6ppb降至23.6ppb,镉0.14ppb降至O.03ppb等,从而使河水达到了渔业用水标准。根据实验结果,凤眼莲喂鱼后鱼类对重金属没有明显的二次富集现象,在鱼肉中重金属含量均在食品卫生标准(汞0.3毫克/公斤,铅2毫克/公斤、砷1毫克/公斤)以下。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温度下刺参对有机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常规实验生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不同规格刺参对有机沉积物的摄食与吸收,在水温为13 2~22 3℃时,大、中、小3种规格刺参对有机沉积物平均摄食率[g/(g·h)]依次为0 00324,0 00648,0 00959,对有机沉积物平均吸收率依次为7 32%,13 49%,17 61%。温度为15 13℃时,大规格刺参的吸收率最高(15 32%);当温度上升到23 2℃,中、小两种规格刺参吸收率达最高(依次为23 56%、26 49%)。刺参对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吸收与利用,降低了水底有机物的含量,可有效抑制水体有害物质的积累及产生。  相似文献   
996.
孙绪文 《齐鲁渔业》1996,13(6):15-16
1994年6月中旬从韩国出口7~13g/尾牙鲆苗8万尾,利用室内循环水锅炉升温进行工厂化养殖9个月,平均体重500g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养殖过程中,试验了放养密度,投饵,水质管理及腹水病,纤毛虫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97.
生物活性水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长江蔬菜》2014,(20):48-52
以北农青贮30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生物活性水稀释10、25、50、100、200、400、800、4000倍对玉米种子进行浸种处理,以蒸馏水为对照,比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吸水值、贮藏物质转运率、生物量、根长、芽长、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除稀释10倍处理外,不同浓度生物活性水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苗期的长势和叶绿素的含量,其中稀释100倍的生物活性水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稀释50倍的生物活性水在苗期对壮苗和促进株高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浅水芹夏秋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水芹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浅水芹夏秋栽培宜采用免催芽直接排种;覆盖方式以遮阳网大棚覆盖为最佳,其次为稻草覆盖,最适宜的稻草覆盖量为200~2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999.
盐碱地渗水调配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丰富、闲置的重盐碱地,经过合理调配水质,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健康养殖技术方案,实施了大面积南美白对虾盐碱地健康养殖。尤其是通过在用盐碱地渗出的咸水与淡水混合调配成的,盐度为5~20的养殖用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钾离子,有效提高了虾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00.
山东省东平湖轮虫种类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平湖设6个采样点,分别于枯、丰及平水期采样调查,共获轮虫52种,隶属3亚目10科26属,其中47种为东平湖轮虫记录,整个轮虫群落中,优势种15种,普通种24种,偶见种13种,平均密度688个/L,调查结果表明,东平湖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属富营养型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