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6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林业   797篇
农学   535篇
基础科学   43篇
  415篇
综合类   2511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829篇
畜牧兽医   560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02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51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991.
研究开发一种电容式生物质近距离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检测生物质(如玉米秸秆)存在与否的功能.在收割条件下,检测和量化玉米秸秆是这一技术的一个应用示例.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个非侵入型、电容式单面生物质逼近传感器,并对该生物传感器是否适合生物质数量的量化进行了评价.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一些电容式传感器模型进行了模拟,然后做出了...  相似文献   
992.
利用1958-2009年间那曲地区绵羊的统计资料,对那曲地区绵羊数量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58-2001年44a间,那曲地区绵羊数量占富群比例为48%~63%,绵羊数量虽呈现增长趋势,但绵羊增长率也逐渐得到控制;从2002-2009年8a间,绵羊数量占畜群比例为48%~55%,绵羊增长率逐年呈下降...  相似文献   
993.
污水灌溉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莲  陈龙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92-94,115
采用沙颍河污水,分别以全清水(CK)、全污水和清污比1∶1、2∶1、3∶1的污水灌溉盆栽大豆,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污水灌溉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沙颍河污水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明显。污水含量高时,会显著抑制大豆幼苗、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刺激真菌的生长。随污水含量的不断减少,大豆幼苗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用清污比2∶1的污水灌溉时,大豆幼苗生长指标和叶绿素含量(2.35 mg/g)达到最高,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绿素b增加最多,与全清(CK)相比,分别增加了127.76%、119.27%;相对电导率随污水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根际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污水含量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用清污比1∶1的污水灌溉时,其数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10×107cfu/g、3.33×106cfu/g。当污水含量比例适当时,污水中的营养成分对大豆幼苗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其中多项指标以(1∶1)~(2∶1)稀释度的污水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峰型,且未成熟、成熟个体同时存在,由此判断作业海域中柔鱼存在2个种群,即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和大型的秋季产卵群体,且以小型的冬春季产卵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索云杉天然群体表型性状的频率分布特征,及其在频率水平上的表型多样性,根据性状值大小分组统计频率,绘制频率分布图,应用频率数据计算各群体的多样性指标值:表型多样度(Dp)和表型Shannon信息指数(Ip),用多重比较与PCA主成分分析对10个群体分类。频数分布分析结果显示:云杉群体的表型性状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根据DP和IP对群体排序,按群体多样性从大到小依次为阿坝、卓尼、林坡、铁布、热务沟、黑水、巴西、川盘、大录、小金。多重比较与PCA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杉10个天然群体可分为3类,其中第1类的小金、热务沟群体的表型频率多样性较低,但性状值较大,位于云杉分布区的南部;第2类的7个群体表型频率多样性较大至中等,性状值较小至中等,位于云杉分布区的中部和北部;第3类的阿坝群体表型频率多样性最大,性状值偏小;DP和IP相关极显著(r=0.995)。  相似文献   
996.
(西农1376×WT212)×花育888复交得到的F1,对F1花药组织培养获得DH群体,遗传分析表明,此DH群体的株高、旗叶长、旗叶宽、主穗长、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百粒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93%、78%、18%、81%、38%、64%、29%和74%;控制各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约为3、4、13、4、8、5、9和4对。控制株高、主穗长、主穗粒数的基因间没有互作,控制旗叶宽和主穗小穗数的基因间存在互作,控制旗叶长、单株穗数和百粒质量的基因间可能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997.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子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地貌类型(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地)和6种微地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和流动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沙拐枣种群特征、更新苗的数量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对应关系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沙拐枣种群密度、覆盖度表现为:半固定沙丘>丘间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地与流动沙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在流动沙丘最大,丘间低地最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种群地径、新梢长无显著差异(P<0.05)。(2)流动沙丘各部位密度、株高、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固定沙丘则表现为差异性显著(P<0.05),顶部大于迎风坡和背风坡。(3)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拐枣幼苗数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丘间地,且与5~ 30 cm土壤水分含量大小相对应。(4)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998.
张丽  高敏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2):301-307
分析了新疆15 个行政区2000、2005、2009 年的人口数量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分布特征,研究了人口变化的驱动因子。并运用GIS 软件生成2009 年新疆人口密度图。结果表明:新疆人口数量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呈现出大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增加,区域人口密度差异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分布特点。并指出新疆人口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是与地理自然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状况以及国家政策等是相关的,其中经济水平在各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马鑫  缪勇  黄凯  李辉  李宾宾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310-314
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和时间动态空间生态位宽度与种群密度关系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地区春甘蓝田小菜蛾的种群动态,旨在为小菜蛾的科学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甘蓝田小菜蛾种群动态可分为3 个发展阶段——点片发生阶段(低密度、高聚块)、扩张发生阶段(中密度、低聚块)和猖獗发生阶段(高密度、低聚块)。小菜蛾对春甘蓝的为害情况比较复杂,种群密度较低时主要为害甘蓝心叶;随着甘蓝的生长和小菜蛾种群密度的上升逐渐向内层叶和外层叶扩展,最终导致甘蓝全株受害。小菜蛾种群处于点片发生阶段时是春甘蓝田小菜蛾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00.
运轮1号玉米群体轮回选择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玉米育种的重要因素,而群体轮回选择是拓宽玉米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以具有中国reid 血缘的8 个自交系组成的群体和美国坚秆种质群体BSSS 杂交后经过一轮混合授粉形成运轮1 号玉米群体。3 轮混合选择后,以昌7-2 为测验种分析了运轮1号群体的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群体内单株间产量配合力差异显著,遗传变异较丰富。从138 个测交种中筛选出20 个较优良的对应自交单株作为新一轮轮回选择的亲本。预计新一轮合成群体产量配合力将提高11.6%,灌浆脱水速率较对照优越,其他农艺性状也得到相应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