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155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15篇
  310篇
综合类   667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绿色防控蛴螬,于2006-2018年秋作物收获后、小麦播种前,调查河南省漯河市5个区县不同茬口秋作物田内金龟子幼虫种类、虫口密度以及主要秋作物种植面积,同时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内设置1台黑光灯,监测金龟子成虫的上灯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2006-2018年,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2.06头/m2下降到2018年的1.01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94.12%下降到2018年的38.37%;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幼虫平均密度由2006年的0.06头/m2上升到2018年的1.59头/m2,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2.61%增加到2018年的60.46%,表明金龟子幼虫优势种由铜绿丽金龟变为暗黑鳃金龟。灯下金龟子成虫种类和数量变化与金龟子幼虫变化趋势相同。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玉米种植面积、红薯种植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7和-0.690,暗黑鳃金龟幼虫密度与大豆种植面积、花生种植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和0.657,表明大豆、花生种植面积增加,玉米、红薯种植面积减少,是暗黑鳃金龟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对番茄叶表分离到的几种真菌和木霉菌BTW41(T.atroviride)之间相互关系作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木霉菌具有较强的营养竞争能力,几种叶面真菌和木霉菌混合处理叶片试验中,黑曲霉菌混合木霉菌的处理会影响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使木霉菌在番茄叶表的定殖量减少,而其它几种真菌未使木霉菌定殖量减少。  相似文献   
33.
将生态学领域中的Iogistic方程引入微生物动力学的研究中,建立了3个分别基于Monod方程、Herbert方程和Logistic方程的关于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浓度(χ)和底物浓度(s)的模型以形成对照.同时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程的关于微生物浓度(χ)和时间(t)的模型.这些均采用实验数据拟合以证明其精确性.该工作有助于研究微生物生长特性,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地研究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在水体的微生物作用下的氧化分解过程,建立新的河流、湖泊、水库等生物学水质模型.本研究中采用的数值方法是非线性最小二乘法、Interior-reflective Newton算法.在L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分批培养和Pseudomonas sp.分批培养中,基于Logistic方程的χ-s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940和0.9867,在Pseudomonas sp.分批培养中,z-t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是0.9972。  相似文献   
34.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35.
To have a preliminary insight into biosafety of genetically transformed hybrid triploid poplars (Populus tomentosa × P. bolleana) × P. tomentosa with the cowpea trypsin inhibitor (CpTI) gene, two layers of rhizospheric soil (from 0 to 20 cm deep and from 20 to 40 cm deep, respectively) were collected for microorganism culture, counting assay and PCR analysi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ransgenic poplars on non-target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 and transgene dispersal. When the same soil layer of suspension stock solution was diluted at both 1:1 000 and 1:10 000 rate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acterium colony numbers between the inoculation plates of both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poplars. The uniform results were revealed for both soil layer suspension solutions of identical poplars at both dilution rates except for non-transgenic poplars at 1:10 000 dilution rates from the same type of soil.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morphology of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as observed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potential transgene dispersal from root exudates or fallen leaves to non-target microbes was repudiated by PCR analysis, in which no CpTI gene specific DNA band was amplified for 15 sites of transgenic rhizospheric soil sampl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ransgenic poplar with the CpTI gene has no severe impact on rhizospheric microorganisms and is tentatively safe to surrounding soil micro-ecosystem.  相似文献   
36.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道了按照森林土壤标准物质要求采集的二个土壤样品(碱性土-碱灰性褐土;酸性土-黄红壤)和一个植物样品(杉木叶)的制备过程,粒径2mm的土壤样品采用Y型混样,0.149mm的土壤和0.177mm的植物样品采用高铝瓷球磨制备,土壤样品用高湿灭活,植物样品用^60Co辐射灭活,在二年测定标准样品稳定性和同时进行标准样品中微生物类群和数量的分析。土壤、植物标准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检验,其结果均达到标准物质要求。  相似文献   
38.
武夷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分布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武夷山 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组成变化进行了定位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异养微生物数量和组成比例都有明显差异 ,即使在同一森林类型条件下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都有其优势和特殊的细菌属、真菌属以及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39.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群(简称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EM能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且在水温为25℃,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h,台液加入量(VEM/V污水)为1/104,曝气时间为HRT/3,进水PH值为8.0时处理效果最佳.在此最佳处理条件下,测定了污水中BOD5,CODcr随时问的变化情况,并与不加EM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加EM的污水中有机物去除率大大增加,2d后接近最高值并趋于稳定.EM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优势是:较少或不产生污泥,曝气时间短,但如果要较好地应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必须提高污水中的EM浓度.  相似文献   
40.
应用中心点四分法并附设样方的方法调查了地处韩江中游的蕉岭长潭次生常绿阔叶林。结果显示:群落的红背椎、木荷、枫香、石栎为优势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11.1%;常见种约占群落总种数的27.8%;偶见种占61.1%,其数量最高但在群落中处于附属地位;各种类在群落中的分布较均匀。群落可明显分为林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表明了韩江中游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在保护较好情况下,群落顺向演替重新恢复的特征和趋势。经营管理中应根据群落特点,在加强管护基础上促进森林的顺向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