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60篇
  免费   1330篇
  国内免费   2858篇
林业   2144篇
农学   1666篇
基础科学   1444篇
  8030篇
综合类   9549篇
农作物   848篇
水产渔业   313篇
畜牧兽医   985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1453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519篇
  2022年   830篇
  2021年   776篇
  2020年   806篇
  2019年   988篇
  2018年   753篇
  2017年   1256篇
  2016年   1455篇
  2015年   1133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1618篇
  2012年   1913篇
  2011年   1924篇
  2010年   1555篇
  2009年   1492篇
  2008年   1252篇
  2007年   1388篇
  2006年   1125篇
  2005年   878篇
  2004年   640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91.
种植密度对滴灌马铃薯生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耕培土滴灌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长、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共设密度分别为7.28×104 株/hm2(RS25),6.67×104 株/hm2(RS35),5.55×104 株/hm2(CK)3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商品薯率均有降低的趋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少,其中RS35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最高,分别达到47 325 kg/hm2和12.05 kg/m3;在马铃薯品质方面,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粗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淀粉和维生素C随着密度的大幅增加而降低,其中RS25处理的淀粉较CK降低了5.57%,RS25处理的维生素C较CK降低了7.96%,同时RS35与CK处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种植密度为6.67×104 株/hm2的RS35处理马铃薯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黑龙江地区滴灌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2.
93.
中国东北漫川漫岗典型黑土区沟道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50 km2黑土区进行实测调查,旨在评估研究区沟道侵蚀现状。[方法] 选取沟道侵蚀严重的450 km2的漫川漫岗黑土区为调查区域,首先在谷歌卫星影像上进行侵蚀沟识别和定位,再对侵蚀沟立体形态进行实地测量。[结果] ①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8%,6%,1%。②研究区坡耕地占86%,坡度0.25°~3.0°占64%,大于5°的占12%。③共有侵蚀沟1 049条,其中耕地中侵蚀沟577条,占总侵蚀沟条数的55%;沟壑密度1.2 km/km2,按沟壑密度衡量沟蚀强度为中度;沟壑面积比例为2.89%,以此界定沟蚀强度为剧烈。④研究区侵蚀沟平均长度、宽度、深度和面积分别为996,13.1,2.7 m和2.4 hm2。[结论] 漫川漫岗黑土区沟道侵蚀严重,主要危害坡耕地,但侵蚀沟相对较小,易于治理。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楸树无性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015-1、1-3、7080、1-4和004-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对楸树无性系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5个楸树无性系氮肥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氮肥利用率介于27.14%~31.24%之间。楸树无性系根和叶的肥料氮比例(Ndff)明显大于茎,楸树无性系根和叶对氮肥的竞争力较强,茎对氮肥的竞争力最弱。015-1茎部氮素分配率及无性系7080根部氮素分配率明显高于其他4个无性系;氮素分配率在各个器官中差异显著,叶片氮素的分配率最高,总体趋势为叶根茎。本研究结果为楸树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6.
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奶牛小区建设给奶牛群带来的主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奶牛小区生产经营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奶牛业发展的奶牛小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97.
以桃江县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导致林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管护措施不到位、造林技术缺陷、自然灾害侵害、生理老化、环境污染等。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8.
针对近年的研究热点,通过SWAT模型对半干旱、盐碱化严重的吉林省大安市进行降水入渗模拟。以2000、2004和2008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讨论LUCC与降水入渗量的相关关系。2008年与2000年相比,难利用地的面积有所降低,旱地、草地等发生了大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内土地状况有所好转。通过SWAT模型运行得到的结果显示:2008年的平均降水入渗量为56.27 mm,比2000年的值高。利用降水入渗系数法进行计算,也得到了2008年的降水入渗量高于2000年的结果,这与SWAT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有着相同的趋势,且平均降水入渗量的标准偏差为5.27,说明SWAT模型对于研究区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和SWAT模型模拟数据可以得知,LUCC对研究区的降水入渗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析微地形下土壤受雨滴打击后产生的结皮类型及团聚体组成差异。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坡面不同位置的结皮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以及土壤可蚀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为指标,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0.2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分别占37.28%、43.58%、36.69%、40.34%;(2)以降雨历时5 min为例,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率分别为:51.49%、46.00%、62.76%、51.02%;(3)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为:0.15、0.20、0.14、0.17 mm;(4)原状土、结构结皮、沉积结皮、过渡带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的大小分别为:0.223、0.200、0.229、0.205。微地形下产生结皮差异使得水稳性团聚体分布有所区别,因此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和可蚀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0.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