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1篇
  免费   1432篇
  国内免费   1865篇
林业   1565篇
农学   2658篇
基础科学   616篇
  1803篇
综合类   8903篇
农作物   3164篇
水产渔业   1049篇
畜牧兽医   5983篇
园艺   1651篇
植物保护   626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718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870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830篇
  2016年   1171篇
  2015年   1375篇
  2014年   1614篇
  2013年   1664篇
  2012年   1868篇
  2011年   1610篇
  2010年   1271篇
  2009年   1319篇
  2008年   1080篇
  2007年   1219篇
  2006年   1393篇
  2005年   1053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96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8 毫秒
51.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模拟野外栖息环境,加强科学饲养管理,成功繁殖荒漠猫的饲养管理方法和荒漠猫的发情、交配、妊娠、哺乳等繁殖行为。同时对在西宁动物园产下并成活的3只幼猫的体尺、体重、形态和行为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2.
浅谈我国的马鹿饲养业及发展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我国北方 14省市自治区形成我国马鹿饲养业的人工选育品种及地方品种等 10种马鹿的数量分布、饲养方式、经营体制、繁育体系、饲养模式及其数量规模 ;典型的 6种马鹿的突出优良性状及品质评定 ;饲养马鹿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发展趋势 ;并从 6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马鹿饲养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3.
高产奶牛福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代志  张召辉 《家畜生态》2004,25(1):1-3,22
近20年,荷斯坦牛成为优势奶牛品种,营养改善促使奶牛产奶量大幅度增加,工厂化管理致使奶牛运动量减少、生产性疾病频发,奶牛康乐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改善高产奶牛福利的呼声高涨。本文以生产性疾患为中心,从规模化生产、遗传改良、畜舍环境等角度讨论了高产奶牛的福利问题。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优良家系选育,树种内种源研究,高世代种子园研究,乡土树种栽培驯化,外来树种引种,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所采取的措施,无性繁殖技术等林木良种繁育概况;并就林木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设想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5.
阐述了机械化奶站真空系统的组成、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设计机械化挤奶站真空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不同能量水平对羊生产性能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选用山羊和绵羊各21只,研究能量水平对羊采食量(DMI)、日增重(ADG)、饲料转化率(FCR)、胰岛素、生长激素和孕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绵羊的DMI显著大于山羊的(P<0.05),低能量水平下,绵羊的DMI显著大于山羊的(P<0.05)。绵羊的ADG显著高于山羊的(P<0.05),高能量水平下两种羊的ADG显著高于低能量水平的(P <0.05),FCR在绵羊与山羊之间、不同能量水平之间及互作之间都不显著(P>0.05)。试验前期山羊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大于绵羊的(P<0.05),在低能量水平下,山羊的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绵羊的(P<0.05)。试验前期山羊的孕酮水平显著高于绵羊的(P<0.05),高能量水平下的孕酮极显著地高于中、低能量水平下的孕酮(P<0.01),中等能量水平下,山羊的孕酮浓度显著高于绵羊的(P<0.05)。  相似文献   
57.
在MRS平板上,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了Nisin对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12生长的抑制作用。当Nisin浓度≥50ug/ml时,对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5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Bb-12则几乎不生长,即使Nisin的浓度仅为25ug/ml,当L.acidophilus La-5和B.bifidum Bb-12单独或两者共同在37℃发酵10%(w/w)还原脱脂奶时,脱脂奶中添加的50ug/ml Nisin对B.bifidum Bb-12表现出杀菌作用,而对L.acidophilus La-5则为抑菌作用。当延长培养时间后。L.acidophilus La-5的存在可以降低Nisin对B.bifidum Bb-12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58.
西藏阿里地区家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飚  樊江文 《家畜生态》2002,23(4):49-51,55
在西藏阿里地区畜牧业生产考察的基础上,对家畜繁育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繁育体系建设原则及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提出了西藏阿里地区繁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内容,并对繁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针对繁育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13~18周龄笼养蛋鸭适宜蛋白质和蛋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 32 4羽满 1 2周龄的金定鸭 ,通过饲养试验、代谢试验、屠宰试验和对试鸭产蛋期 (1 9~ 2 8周龄 )产蛋性能的观察 ,研究了在等能条件下(ME :1 1 51MJ/kg) ,不同蛋白质水平 (CP :1 3 %、 1 5 %、 1 7% )和蛋氨酸水平 (Met/CP :0 0 1 7、 0 0 2 2、 0 0 2 7)组成的 9种饲粮对 1 3~ 1 8周龄笼养蛋鸭的生长性能、养分利用、体成分沉积和产蛋期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阶段饲粮粗蛋白、蛋氨酸水平对体增重影响不显著 (P >0 0 5) ;体增重与蛋氨酸 (% )呈一定的正相关 (r=0 4574) ;CP为 1 3%、Met/CP为 0 0 2 7组采食量一直较稳定、较高 ,且饲料效率又好。代谢试验 :不同粗蛋白、蛋氨酸水平饲粮对试鸭氮存留率和能量的利用率影响显著(P <0 0 5或P<0 0 1 ) ,且它们随饲粮CP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随蛋氨酸水平升高而升高 ;磷的利用率也分别以CP为 1 3%的水平和Met/CP为 0 0 2 7的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水平对磷利用率 (P <0 0 1 )。屠宰试验 :当Met/CP为 0 0 2 7时 ,体氮沉积量和体磷沉积量最佳。产蛋性能 :开产日龄和高峰日龄与 1 3~ 1 8周龄CP食入量呈弱的负相关 (r=- 0 1 83 3和r=- 0 0 984) ,与蛋氨酸食入量呈正相关 (r =0 5780和r =0 435 0 )。饲粮粗蛋白、蛋氨酸水平对 1 9~ 2 8周龄  相似文献   
60.
The population of male Kirtland's warbler (Dendroica kirtlandii) in the breeding season has averaged 206 from 1971 to 1987. The Kirtland's warbler occupies dense jack pine (Pinus banksiana) barrens from 5 to 23 years old and from 1.4 to 5.0 m high, formerly of wildfire origin. In 1984, 73% of the males censused were found in habitat naturally regenerated from wildfire or prescribed burning. The rest were in plantations (11%) or in harvested, unburned jack pine stands stocked by natural regeneration (16%). Twenty-two percent (630 of 2,886) of the Kirtland's warbler males counted in the annual censuses from 1971 through 1984 were found in 26 stands that were unburned and naturally regenerated following harvest. From 1982 to 1987, suitable regenerating areas were barely sufficient to replace currently occupied maturing stands, so population growth was impeded. Ecosystems of suitable size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ildfire and plantation) doubled in area by 1989. In response, the population of Kirtland's warblers increased from 167 to 398 males between 1987 and 1992, but they withdrew almost entirely from the unburned, unplanted barrens by 1989 when the area of more suitable regeneration types increased. Minimum (368 males) and maximum (542 males)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1996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1984 average density (1.9 males per 40 ha) and peak population in burns (2.8 males per 40 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