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5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了解水分胁迫对植物表皮蜡质含量的影响及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植株抗旱性的关系,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抗旱能力不同的4个大麦品种从植株挑旗期到成熟期的旗叶及旗叶鞘表皮蜡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探讨大麦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抗旱能力的关系及机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增加,随着植株生长发育及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其变化趋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抗旱能力不同的大麦品种表皮蜡质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然而,抗旱品种的叶片表皮蜡质含量的变化强度较弱抗旱性品种的大。干旱胁迫初期,抗旱品种表皮蜡质变化明显,推测叶片表皮蜡质含量迅速增加可能是植物响应外界不良环境自我调节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62.
水稻OsCER4基因编码脂肪醛脱羧酶,与拟南芥CER1基因高度同源,是否参与植物表面蜡质合成尚不清楚,为了探讨其功能,扩增了OsCER4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约2 kb的序列作为该基因的启动子,以常规技术将启动子和OsCER4基因反义片段克隆到pCAMBIA双元载体1380中,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并进行了转化苗OsCER4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由OsCER4自身启动子驱动的反义RNA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转入水稻中花11中,多数OsCER4基因反义转化植株为阳性转化植株,后代分离比符合3∶1,反义RNA转化植株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量下降.  相似文献   
63.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冬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与冬瓜产量和固形物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与冬瓜产量和固形物含量呈曲线相关,一定范围内施用能显著提高冬瓜产量和固形物含量,效应大小为氮>钾>磷;氮钾间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最佳施肥量为667 m2施纯N 31~33 kg、P2O517~21 kg、K2O 29~32 kg。  相似文献   
64.
白蜡虫对不同气候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蜡虫考察及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白蜡虫不但在南温带有分布,而且在中、北温带及北、中、南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甚至在越南热带也有白蜡虫自然种群分布,或通过引种能生存繁衍。这表叫白蜡虫对不同气候环境适应性强,可塑性大。因此,白蜡虫是一种广温性昆虫。  相似文献   
65.
在静风、平均气温 1 7.0 -1 8.1℃的室内条件下 ,对大蜡螟成虫悬吊飞行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1日龄未交配雌蛾单次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4 4 3 8.65± 2 85 2 .5 6)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可达 (93 .6± 63 .3 ) min;1日龄未交配雄蛾连续飞行最远距离可达 (3 1 0 1 .47± 1 2 1 9.84) m,连续飞行的最长时间可达 (65 .0± 3 8.95 ) min;5 -1 1日龄未交配雄蛾的连续飞行最远距离为 (4 1 3 .66± 2 0 3 .0 9) m,连续飞行最长时间为 (1 0 .47± 3 .3 9) min,比 1日龄未交配蛾的显著短  相似文献   
66.
柿树受日本龟蜡蚧危害后,分别以轻微受害(对照)、中等受害、严重受害三个等级研究了柿树体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动态变化过程,旨在揭示树体保护酶与树体抗虫作用的关系。结论如下:树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受害区有两个增高峰,分别在4月底和6月底,丙二醛含量与受害程度成正相关。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中等受害区形成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第二个高峰期为7月。严重受害区在前期与对照相当,7月达到高峰,为三区之最,一直到树体生长后期,严重受害区都与对照和中等受害区保持着显著的差异,受害程度越重,SOD活性越强,有利于柿树对害虫的防御。过氧化物酶在受害区5月为第一个高峰期,第二个高峰期是7月。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受害区柿树生长中后期出现高峰,7月初中等受害区CAT活性最大,而严重受害区出现高峰时间较迟在7月下旬,但持续增长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7.
MYB转录因子在植物苯丙烷代谢的调控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对木质素的合成有影响。为解析MYB基因家族在调控采后莲雾果实絮状绵软的分子机制,利用莲雾转录组数据库测序结果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莲雾果实木质素合成相关的20个MYB转录因子基因(MYB基因)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并选择在贮藏期间差异表达的1个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其对莲雾果实木质素合成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0个MYB基因包含91~591个不等的氨基酸残基,定位于细胞核,不存在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随机卷曲组成,在所有莲雾果实MYB蛋白中均有分布,20条莲雾MYB蛋白的三级结构绝大部分相似。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莲雾MYB蛋白与番樱桃、巨桉和玫瑰木的亲缘性较近。从莲雾果实中成功克隆得到SsMYB48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K204557.1;拟南芥的组织表达结果表明,SsMYB48基因对木质素合成关键酶基因AtF5H和AtPOD的影响较大,说明SsMYB48基因对木质素的合成可能起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莲雾MYB基因家族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包含蔬菜、油料作物、药用植物、观赏植物和染料植物等,是一类1年生、2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是中国最重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之一。蜡质的主要成分是超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十字花科植物的蜡质是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形成的保护结构,在维持水分平衡、反射紫外线、减少外来机械损伤、降低低温伤害、抵御细菌真菌入侵、防止果实开裂与昆虫侵食等抵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十字花科植物蜡质类型、生理功能、遗传特性、合成与转运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蜡质代谢研究提供参考。图2表2参61  相似文献   
69.
为探明冬瓜果实、茎、叶柄及叶片能否从大气环境中吸收DEHP。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检测技术测定冬瓜根、茎及叶中DEHP的含量,并分析期果实中DEHP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DEHP的含量是根中的6倍,从底部到顶部茎叶中DEHP的含量依次降低。相邻部位DEHP含量为叶柄叶片茎。冬瓜果皮中累积的DEHP高,果肉相对较低,进一步证明了植物吸收DEHP不是来源于地下部分而是来自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70.
嫁接冬瓜和自根苗冬瓜需肥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明确嫁接苗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提高嫁接苗冬瓜的产量。采用大田栽培试验,研究嫁接冬瓜干物质和N、P、K养分吸收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嫁接苗和自根苗冬瓜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征基本一致,各生育期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净吸收积累和累积速率随着生育期推进不断递增,但嫁接苗干物质、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和累积速率总体上高于自根苗。(2)冬瓜干物质在果实发育期前累积速率慢,在果实发育期累积速率快;嫁接苗在果实发育期前冬瓜干物质累积量仅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23.5%,其中59.65%~67.74%干物质量分配在叶片上;果实发育期干物质净累积量占全生育期的76.5%,其中52.85%~ 72.57%干物质分配在果实上。(3)纵观整个生育期,嫁接苗冬瓜N、P、K吸收利用比例为1.0∶0.20∶1.31,但各个生育期的养分吸收利用比例差异很大,各生育期N、K的吸收比例依次为1.0∶0.1∶0.16,1.0∶0.1∶0.37,1.0∶0.13∶1.01,1.0∶0.22∶1.39以及1.0∶0.24∶1.65。(4)嫁接苗平均每生产1 t冬瓜果实所需要的N为1.70 kg,P为0.34 kg,K为2.24 kg,其中N需求量显著少于自根苗,P需求量显著高于自根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