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6篇
  免费   1009篇
  国内免费   1868篇
林业   1643篇
农学   1127篇
基础科学   601篇
  6358篇
综合类   7283篇
农作物   442篇
水产渔业   119篇
畜牧兽医   654篇
园艺   221篇
植物保护   955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608篇
  2018年   467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978篇
  2015年   743篇
  2014年   980篇
  2013年   1119篇
  2012年   1472篇
  2011年   1300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999篇
  2008年   901篇
  2007年   990篇
  2006年   849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中国东北漫川漫岗典型黑土区沟道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450 km2黑土区进行实测调查,旨在评估研究区沟道侵蚀现状。[方法] 选取沟道侵蚀严重的450 km2的漫川漫岗黑土区为调查区域,首先在谷歌卫星影像上进行侵蚀沟识别和定位,再对侵蚀沟立体形态进行实地测量。[结果] ①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8%,6%,1%。②研究区坡耕地占86%,坡度0.25°~3.0°占64%,大于5°的占12%。③共有侵蚀沟1 049条,其中耕地中侵蚀沟577条,占总侵蚀沟条数的55%;沟壑密度1.2 km/km2,按沟壑密度衡量沟蚀强度为中度;沟壑面积比例为2.89%,以此界定沟蚀强度为剧烈。④研究区侵蚀沟平均长度、宽度、深度和面积分别为996,13.1,2.7 m和2.4 hm2。[结论] 漫川漫岗黑土区沟道侵蚀严重,主要危害坡耕地,但侵蚀沟相对较小,易于治理。  相似文献   
82.
统一底图底数是编制各类空间规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作为当前权威性最高、现势性最强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数据,所采用的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用地用海分类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工作分类和用地用海分类进行衔接分析,提出了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现状底图底数转换的总体技术思路、关键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3.
对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奶牛养殖小区的饲养经营模式及效益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奶牛小区建设给奶牛群带来的主要变化。通过分析不同模式奶牛小区生产经营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奶牛业发展的奶牛小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84.
以桃江县人工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导致林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管护措施不到位、造林技术缺陷、自然灾害侵害、生理老化、环境污染等。针对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5.
针对近年的研究热点,通过SWAT模型对半干旱、盐碱化严重的吉林省大安市进行降水入渗模拟。以2000、2004和2008年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SWAT模型的模拟结果,讨论LUCC与降水入渗量的相关关系。2008年与2000年相比,难利用地的面积有所降低,旱地、草地等发生了大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内土地状况有所好转。通过SWAT模型运行得到的结果显示:2008年的平均降水入渗量为56.27 mm,比2000年的值高。利用降水入渗系数法进行计算,也得到了2008年的降水入渗量高于2000年的结果,这与SWAT模型模拟得到的结果有着相同的趋势,且平均降水入渗量的标准偏差为5.27,说明SWAT模型对于研究区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和SWAT模型模拟数据可以得知,LUCC对研究区的降水入渗量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为了稳定和提高苹果产量,通过对2013 年渭南白水县500 个点农业土壤区进行分析,并对土壤pH、全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锰、锌、铜进行有效的对比研究。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结果发现:白水县苹果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中性偏碱,并且土壤中的全氮和有机质的含量丰富,速效钾较丰富;有效锌、有效磷含量适中;有效铜含量高,有效铁、碱解氮、有效锰含量低。  相似文献   
87.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从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视角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地权稳定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33.79%的农户已完成新一轮土地确权颁证,62.64%的农户认为研究地块在未来不会被重新调整,即感知的地权稳定性水平较高。新一轮土地确权显著强化了农户的地权稳定性感知,且在控制村庄内土地不平等的情境中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且土地不平等在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重视规范土地确权程序,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同时,注重以政策调整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地不平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渝北区未来存量用地的挖潜方向,通过构建商服圈,并利用建筑、人口经济、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从功能、强度和区位潜力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其权重,计算渝北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并依此识别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宗地.结果表明:①渝北区划定商服圈总面积15 827.25 hm~2,因受地形、政策和城市双核心发展因素影响商服圈呈不规则形状;②用于潜力评价的宗地因城市开发过程中各类用地并存且未实现更新而未呈现同心圆模式;③渝北区可用于二次开发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178.88 hm~2,主要布局于两路老城区南部、龙山—龙溪—龙塔街道西北部和创新经济走廊中部等区域.④渝北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是未来改造盘活的主要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89.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Current potato breeding approaches are hampered by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ostly seed tubers, tetrasomic inheritance and inbreeding depression. Genomic selection (GS) demonstrated interesting results regardless of the ploidy level, and can be harnessed to circumvent these problems. In this work, three GS models were evaluated using 50,107 informative SilicoDArT markers and 11 traits in two values for cultivation and use (VCU) potato trials. Two key breeding problems modelled included predi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 new and unphenotyped clones (cross‐validation) and (ii) a VCU using another as training set (TS). GS models performed comparably. Cross‐validation accuracy was high for D35, D45, DMW and BVAL, in ascending order. Prediction accuracies of the VCU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but the best prediction was obtained for the smaller VCU using the bigger as TS. Cross‐validation and VCU prediction accuracies were higher when bigger TSs were used. The findings herein indicate that GS can be attractively integrated in potato breeding, particularly in early clonal generations to predict and select for traits with low heritability which would otherwise require more testing years, environments 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