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2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79篇
林业   273篇
农学   297篇
基础科学   241篇
  620篇
综合类   1556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180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子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86-2000年连续15年田间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发病率)与相关因子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与相关因子的关联度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蚜量>平均温度>降雨量>平均湿度,明确了各相关因子对花生病毒病年度流行程度影响的主次关系。花生苗期(5-6月份)蚜量与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关联度最大,是花生病毒病流行程度的主导因子,生产上可以花生苗期的蚜量为主要依据,及时提出必要的措施,控制花生病毒病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鲁南经济带主栽种植的21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南经济带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容重、穗粒数、千粒重、最高总茎数、成穗率、株高、基本苗、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小麦品种川麦44不仅本身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性,而且以其为亲本已选育审定新品种11个,是小麦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明确川麦44的遗传特性,鉴定其含有的重要基因或QTL位点,为更好地利用川麦44选育新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明确小麦-外源易位对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的影响以及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在染色体层面的遗传规律。利用660K SNP芯片数据分析川麦44对其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明确衍生品种中来源于川麦44的高传递率区段。利用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QTL连锁标记,对川麦44中有利于育种的重要基因位点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学鉴定表明川麦44不含四川小麦品种中常见的2条易位染色体6VS/6AL和1RS/1BL。其衍生品种中,仅昌麦32和昌麦34含1对1RS/1BL易位染色体,其余品种不含有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系谱分析表明,昌麦32和昌麦34的易位染色体遗传自另外一个杂交亲本——昌麦19。1RS/1BL易位的导入可能是昌麦32和昌麦34表现为弱筋的原因之一。除了小麦-外源易位染色体,多个染色体的核型在川麦44及其10个衍生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其中,4A染色体有2种类型,80%的衍生品种与川麦44相同核型相同;5A染色体有4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7B染色体有2种类型,与川麦44相同的频率为40%。660K SNP芯片分析共鉴定到1 106个分布于川麦44所有染色体上的高遗传率区段,平均长度为1.57 Mb。从基因组层面来看,B基因组的区段总长度和总数均最大。从不同染色体来看,区段最长的3条为别为4A、2B和5B,区段数最多的3条染色体分别为4A、2B和3B。利用61个已知的小麦基因功能标记及13个产量相关QTL连锁SNP标记分析川麦44及其衍生品种,再与之前获得的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对比,发现有9个基因的标记和3个QTL位点标记锚定在川麦44高传递率区段内,这些基因被认为是潜在的川麦44高被选择基因。依据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的等位类型推断,其中2个功能基因TaSdrNAM-A1和3个QTL位点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可能是川麦44携带的重要优势等位基因或位点,在培育衍生品种过程中被优先选择保留。5个基因或QTL位点分别对穗发芽、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穗长4个性状具有正向效应。【结论】重要育种亲本川麦44基因组片段在衍生品种中的长度短,具有较高的遗传配合力,易于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重组,不易导致连锁累赘问题。TaSdNAM-A1QTKW.sicau-2AS.1QTKW.Sicau-4ALQSL.sicau-5AL.2是利用川麦44育种的5个重要靶基因位点,可加强对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4.
陕南地区林业扶贫贡献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林业扶贫贡献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林下经济对家庭贡献的收益最高,其次是林业生态工程。使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元回归统计,以受访者年龄、林地面积、是否发展林下经济、是否参与其他林业扶贫项目以及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变量实证分析了林业扶贫贡献中农户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大小和发展林下经济2个因素对林业扶贫贡献有显著影响。本研究认为国家实施的林下经济政策落实为林业扶贫打下了良好基础,发挥了支撑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拥有社会资本的标志之一。长远来看,把发展林下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农户现有的林地,可有效提升林业项目产生的效益,增强林业扶贫的贡献,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95.
近15年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2017年时间段为例,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2003、2008、2013年和2017年4期区域绿地斑块,利用动态度、景观指数以及变化程度等方法,从规模与格局的角度对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区域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区域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由2003年的6 090.33 km2减少至2017年的5 577.92 km2。其中2008年前,区域绿地规模变化较大,动态度为-1.55%,2008年后规模减速放缓,动态度为-0.09%;2)研究期内,区域绿地面积减少率位于70%~100%区间的单元数呈递减趋势,粗放式的区域绿地开发得到控制,但区域绿地总体稳定性不断下降。区域绿地面积增长率主要位于0~30%,面积总体增幅较小,增长率≥100%的单元分布离散,并呈现由山体周边向山体内部、沿江沿河处转移的特征;3)区域绿地的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不断增加,斑块大小中位数、连接度以及聚集度总体下降。区域绿地在斑块特征上呈现小型化、破碎化,在空间分布上趋于离散的特征;4)高程、第二产业占比、公路里程等因素是影响南京都市圈区域绿地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96.
沈惠平  王达  李菊  孟庆梅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5):370-377,426
根据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拓扑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实现一平移两转动(1T2R)的并联机构,分析了该机构的方位特征(POC)、自由度(DOF)及耦合度(κ)等主要拓扑特性。由于该机构仅含1个耦合度κ=1的子运动链(SKC),得不到符号式位置正解,为此对其进行拓扑降耦设计,得到了零耦合度(κ=0)、具有符号式位置正解、但POC/DOF保持不变的1T2R并联机构,并推导出其符号式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基于雅可比矩阵对机构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基于符号式位置正解对机构的工作空间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符号式位置正解的工作空间计算方法具有无需预估工作空间范围、计算量少、工作空间边界计算精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传统灌区水资源多目标模型求解过程中难以兼顾多维配置要求的问题,基于目标协调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目标实现度3个指标提出了一种复合多目标方法。为验证该方法有效性,以甘肃省黑河中游17个灌区间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函数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分别使用传统方法与复合多目标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多目标方法所获得的优化配置方案可以将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5.42%~7.57%。结果验证了传统多目标模型在协调多个冲突目标方面较单目标模型有显著优势,而复合多目标方法所获得的优化方案更能体现决策者对研究区域种植业发展与灌区水资源配置的多元要求。  相似文献   
998.
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相似洪水的识别,挖掘流域历史洪水数据,可用于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从而为水库预泄调度工作提供指导。研究分析影响洪水形成的流域产流特性、气象成因和季节性因素等,经过指标聚类筛选出累积降雨量、洪水起涨时间、前期平均流量作为相似指标归类历史洪水,使用灰色关联度优选最相似洪水并进行洪量移用。以新丰江水库流域为对象,在212场洪水事件中选取100场洪水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除小量级和少数大量级的洪水,洪量预测误差整体偏小,有59场洪水的预报洪量误差小于30%,集中于"龙舟水"时期的第二类洪水,其整体误差在三类中最小。该方法有助于提前预判入库洪量,对华南地区多年调节水库的洪量预报调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从生产效率、产业效益、绿色化生产、劳动者素质和农民收入5个要素层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用熵值法、莫兰指数和协调度方法测度中国(不含港、澳、台)31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8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和协调度。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上升,由2000年的0.355 39上升至2018年的0.482 40,年均增长率为1.71%。(2)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具有集聚连片的特点,从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相邻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彼此相互影响,空间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同高同低”状态。(3)2000—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趋好,但还有待加强。(4)各省级行政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具有一致性,即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各构成要素的协调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把握广西农业机械化区域化进程,为促进广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出可靠性建议。选取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6项指标,并运用C-D生产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分析2004—2018年的影响广西农民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根据回归结果和对应的弹性系数测算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2004—2018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14.92%,相比2008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经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6.51%,2018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9.40%,广西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较低。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平整土地规格;因地制宜推广和研究适宜广西的农业机械;落实好相关的农机补贴和维修、转移剩余劳动力等工作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