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93篇
  免费   3692篇
  国内免费   5349篇
林业   8881篇
农学   5572篇
基础科学   3999篇
  9911篇
综合类   37974篇
农作物   3210篇
水产渔业   2301篇
畜牧兽医   6931篇
园艺   2016篇
植物保护   3739篇
  2024年   412篇
  2023年   1020篇
  2022年   1537篇
  2021年   1678篇
  2020年   1670篇
  2019年   2189篇
  2018年   1149篇
  2017年   2146篇
  2016年   2735篇
  2015年   2463篇
  2014年   3470篇
  2013年   3547篇
  2012年   5355篇
  2011年   5716篇
  2010年   4692篇
  2009年   4654篇
  2008年   4376篇
  2007年   5298篇
  2006年   4696篇
  2005年   3949篇
  2004年   3017篇
  2003年   2621篇
  2002年   2017篇
  2001年   1780篇
  2000年   1634篇
  1999年   1291篇
  1998年   1126篇
  1997年   1021篇
  1996年   1004篇
  1995年   986篇
  1994年   938篇
  1993年   815篇
  1992年   768篇
  1991年   627篇
  1990年   576篇
  1989年   520篇
  1988年   404篇
  1987年   275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In this paper, we study urban migrants' sense of place in Guangzhou, China, focusing on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 between place attachm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pendence as the three key place dimensions. Through both quantitativ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in‐depth interviews data, 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migrants' sense of place demonstrates complex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ree registers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identity formation and functional depend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sense of place is also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experiences of living as urban ‘outsiders’. Our research also reveals a strikin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ity and community levels in terms of the ways in which migrants' sense of place is constructed. Urban migrants tend to exploit the functional utilities of microscopic urban spaces to meet their demands for recreation, education and socialis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ir sense of place to the city is largely compromised by their attachment to the hometown and conditioned by thei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to the city.  相似文献   
72.
经调查,陕北黄土区小哭属(Berberis)植物资源有6种,蕴藏量3000担左右。可分为抗旱、中生和湿生3种生态类型。播种育苗试验,种子沙藏处理比热水浸种和干播,平均出苗率分别提高9%和15%,平均提前5天、10天。  相似文献   
73.
棉花群体叶面积载荷量与产量关系及对源的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因而群体成铃数增多,产量提高。同时由剪叶、疏蕾试验揭示了,当群体叶面积系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叶面积载荷量使产量进一步上升,群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通过减少叶面积,提高叶面积载铃量可以使产量增加。而当叶面积过小时,虽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因此叶面积载荷量可作为反映棉花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及改进栽培技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4.
为了拓宽青蒿素在动物中的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实验室制备了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对该包合物的表征进行了鉴定。XRD谱图中包合物特征峰的变化和^1 HNMR中包合物的青蒿素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确认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应用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预防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青蒿素抗球虫指数均低于160,说明其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5.
鳞翅目昆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许多科的老熟幼虫都要吐丝结茧,为蛹期提供适当的蔽护场所,因此结茧和脱茧是鳞翅目结茧昆虫完成变态发育的重要过程。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简述这些昆虫独特的茧及脱茧方式,以期更好地了解昆虫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6.
77.
指纹图谱技术在紫花苜蓿品种鉴定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毛培胜  王颖 《草业科学》2005,22(2):26-29
品种鉴定是确定品种真实性的一种重要质量检验手段,通过分析比较指纹图谱技术在紫花苜蓿品种鉴定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在我国现阶段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品种鉴定应在现有常规技术基础上不断提高完善,并深入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制,才能为我国紫花苜蓿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8.
何永金  王宏 《草业科学》1999,16(1):40-41
对柔毛野豌豆进行了根瘤菌接种,使柔毛野豌豆的产草量提高了60%-69%,土壤多固氮30kg/hm^2,改良了土壤,增加了绿肥效果,为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9.
长江源区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源区的土地沙漠化是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曲麻莱和治多两县境内的通天河阶地及楚玛尔河滩地 ,在玉树、称多县和塘古拉山乡也有分布。在青藏公路的五道粱至二道沟以东的河滩地区 ,有大片流动沙丘分布。在沱沱河口以东有连片的流动沙丘分布 ,其余地区为不连片的零星流动沙丘和沙漠化土地分布 ,长江源区共有沙漠化土地面积 1 9475 .32k 。土地沙漠化的迅速扩展 ,不仅影响本区生态环境 ,同时直接影响着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根据本区高海拔寒冷的严酷自然条件 ,依科技为先导 ,建立科技示范工程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恢复植被与防治沙漠化土地相结合 ,即采取封育保护或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条件适宜的地区结合补播、治沙造林 ,运用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技术措施 ,建立新的生态系统 ,改善生态环境 ,恢复和重建长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0.
通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BHK21细胞悬浮培养并逐级放大,分别接种口蹄疫OJMS/2000株与Asia 1/JSL株,纯化灭活后制备50批疫苗,结果均符合《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疫苗(OJMS株+JSL株)制造及检验规程》(以下称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标准,病毒146S抗原含量比转瓶培养提高10倍以上、疫苗的不良反应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