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0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2110篇
林业   1341篇
农学   1836篇
基础科学   1427篇
  2775篇
综合类   6823篇
农作物   1509篇
水产渔业   582篇
畜牧兽医   2297篇
园艺   579篇
植物保护   124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431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749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730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825篇
  2016年   1050篇
  2015年   759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1040篇
  2012年   1414篇
  2011年   1448篇
  2010年   1083篇
  2009年   1102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1036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709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白菜镉积累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87 个白菜品种, 于春夏和秋冬两生长季节在镉(Cd) 污染土壤中进行植株地上部Cd 积累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 且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82.
不同培养条件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温度、pH值及培养基含水量处理 ,对鲍鱼菇菌丝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鲍鱼菇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2 0~ 31℃ ,最适温度为 2 5~2 8℃ ;pH值适宜的范围为 4 0~ 7 0 ,最适pH值为 5 5~6 0 ;培养基含水量适宜的范围为 6 0 %~ 80 % ,最适含水量为 80 %。  相似文献   
83.
以间套作小麦玉米、单作小麦和单作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单作和间套作小麦玉米叶片叶绿素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为: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间套作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大于相应单作;单作和间套作小麦开花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沉淀值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0*,0.948*,0.968*,0.957*)。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单作玉米叶绿素含量高于相应间套作玉米;单作和间套作玉米孕穗期叶绿素含量与其蛋白质含量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61*和0.870*)。  相似文献   
84.
基于毛乌素沙地的野外观测资料,对毛乌素沙地典型地形断面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积聚期、消耗期和稳定期;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把土壤剖面划分为土壤水分易变层、利用层和调节层;沿着坡度减小的方向,各地形断面对应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升高,丘间地土壤水分含量明显高于该断面上其余各点。  相似文献   
85.
花粉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粉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研究表明,不同花粉品种其含量不同,差别甚大。因此,它为花粉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儿童营养品应采用不含或含量低的花粉,而作为治疗不育症或经年期的药物,应采用高含量的花粉品种。  相似文献   
86.
禽流感病毒夹心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禽流感病毒(AIV)湖北分离株(H9N2亚型)提纯物为免疫原,制备出鸡抗AIV和兔抗AIV抗体,经用琼脂扩散法测得效价分别为1:32和1:16。以纯化的鸡抗AIVIgG为包被抗体,兔抗AIVIgG为第二抗体,建立了检测AIV抗原的夹心ELISA法。结果表明,鸡抗AIVIgG的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兔抗AIV IgG的最适工作浓度为5μg/mL;对已知的阳性样品,用夹心ELISA法测得的病毒滴度比血球凝集滴度高16倍以上,且能检出其它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痘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等无交叉反应,说明本方法有很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14个鸡场送检的、患有呼吸道疾病或有腹膜炎、眼炎、产蛋下降、怀疑为禽流感感染的病鸡进行了检测,结果有7个鸡场为阳性。本方法的建立为禽流感病鸡群的临床检验提供了一种方便、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7.
88.
Feed intake and diet composition appear to affect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pigs. Two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feed intake level and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on the intestinal temperature (IT) of pigs housed under thermo neutral conditions. Ten pigs (64.1 ± 1.3 kg initial body weight) fitted with an ileal cannula were used. A thermometer set to register the IT at 5‐min intervals was implanted into the ileum through the cannula. In both trials,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19.1 to 21.6°C and the pigs were fed at 07:00 and 19:00 hr (same amount each time). In trial 1, the pigs were fed daily 1.2 or 1.8 kg of a wheat–soybean meal diet. The IT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along a 24‐hr period regardless the feed intake level. The IT rapidly increased up to 0.61 and 0.74°C after the morning meal and up to 0.53 and 0.47°C after the evening meal in pigs fed 1.2 and 1.8 kg/d respectively. The postprandial IT was higher in pigs fed 1.8 kg after each meal (p < .05). In trial 2, pigs were fed daily 1.8 kg of a low (11%) or a high (22%) crude protein diet. The IT followed a similar pattern along the 24‐hr period regardless the dietary protein level. The postprandial I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pigs fed the low protein or the high protein (p > .10). The IT rapidly increased up to 0.66 and 0.62°C after the morning meal in pigs fed the high‐ and low‐protein diet (p < .05), but there was no change after the evening meal (p > .10). In conclusion, the feed intake level affected the IT of pigs housed under TN conditions, but the dietary protein content had no effect.  相似文献   
89.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土壤湿度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草业科学》2018,35(1):46-53
利用青海省三江源区兴海县牧业气象站1999-2016年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牧草生育期资料,分析了高寒草原土壤湿度的年、季变化特征以及牧草生长季不同生育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原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增加趋势,春季除40-50 cm土层外,其他各层土壤湿度均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且与生长季降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气候变化,牧草抽穗、开花、成熟和枯黄期的土壤相对湿度随年际延长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牧草抽穗期、枯黄和全生育期的土壤湿度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牧草生长季土壤湿度的增加有利于草地植被生长。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荧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其中以3,4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施用更高浓度的激活蛋白(5,6μg/m L),上述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促进效果下降或者消失。施用中浓度激活蛋白(3,4μg/m L)大豆产量增加了11.21%~14.76%。结果表明,喷洒合适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是一种促进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