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1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1734篇
农学   652篇
基础科学   321篇
  578篇
综合类   3079篇
农作物   531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61篇
园艺   419篇
植物保护   33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604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282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12.
以太空春石斛丛生芽为试验材料,初步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现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以1/2MS培养基最适宜;激素NAA和IBA对黄苗影响差异不显著,NAA0.2mg/L较适宜;而附加物质香蕉对黄苗的影响较大,黄苗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3.
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双胚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注入处理,在其后代群体内筛选到具有双胚苗特征的突变单株。在突变单株的纯化过程中对其多胚苗性状的表现进行了观察鉴定。随后,在突变体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趋于稳定时对两个株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多胚苗频率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可以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有效地改良,由此可以获得具有遗传变异特点的新种质,其双胚苗特性随着自交世代的推进而得到保持。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在其性状表达特征、性状表达频率和性状表达条件等方面均显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在试验材料的群体内多胚苗发生频率因材料种类不同或发芽温度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种子经过去颖壳处理后可以使其双苗频率提高32.4%~36.0%。在同源四倍体双胚苗材料中,其苗位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4.
大青杨无性系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大青杨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苗木培育以扦插育苗为主,育苗地应选择地势较为平坦,排水良好,具有灌溉条件,土壤比较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种条采集应在晚秋至早春苗木休眠期内进行,最好采用一年生平茬苗干,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水份充足、冬芽饱满的枝条做种条,插穗的长度12~15 cm为宜。扦插时间一般当天最高气温大于16℃时即可进行。可采取高床或垄式扦插,扦插时最好覆膜。造林时采用"根苗"造林。幼林抚育根据造林《规程》采取3、2、2、1次抚育。造林后结合头2次幼林抚育及时定干,每株保留1个健壮的萌条,否则影响生长。  相似文献   
115.
Models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cropping systems on weed demography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testing new rules for integrated weed management that may reduce the use of herbicides and preserve the biodiversity of agro-ecosystems. Such models already exist for a few species and should now be extended to a larger flora, in order to predict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n the evolution of weed communities. This review analysed the literature from 1973 to 2006, focusing on 45 species, to identify past reasons for choosing particular species when modelling the effects of cropping systems on the processes leading to seedling emergence. The frequency or harmfulness of the species were the main reason for studying them. It appears that the studied species were mainly autumn-emerging in north-western Europe cropping systems and summer-emerging in North America; the effects of deep soil tillage were studied mainly in Europe, as simplified sowing techniques are more often practised in North America. A voluminous literature exists on seed persistence in the soil, dormancy, germination and emergence, but rarely with the attempt of establishing gene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 parameters. Until now, such an approach has been mostly developed in ecological studies. Taxa, as well as ecological preferences, seed size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weed emergence model parame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a range of species for multi-specific modelling purposes.  相似文献   
116.
地菍的育苗与园林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组织培养后移栽于大田的地苍无性系苗茎段为试材,对地苍的育苗与园林应用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扦插育苗时选择使用50mg/L浓度的ATP生根粉处理穗条,较为经济有效;容器育苗时选择“80%田土+10%细河沙+10%东北泥炭土”作为栽培基质,其容器苗生长较好,满盆率较高;地苍作为边坡绿化材料时宜应用于光照条件良好的缓坡;作为花坛营造材料时不宜散铺,满铺或模拟自然群落铺种效果较好,以模拟自然群落铺种效果最好;作为盆栽材料时单株盆栽的成活率、成苗率和满盆率、缀花数等均明显小于3株盆栽的。  相似文献   
117.
中亚热带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幼林的光合生态特性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是湖南乃至亚热带地区极具发展前景的阔叶纸浆原料林树种.为了系统研究四川桤木与台湾桤木在湖南的适应性,对四川桤木、台湾桤木4年生幼林的主要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桤木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四川桤木光合作用日变化在6月、9月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型,4月和10月、11月净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型;台湾桤木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4月、6月、10月和11月呈双峰曲线型,而9月份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型.一年中以6月份的净光合速率峰值最高,分别达18.68和23.51μmol/m2.s,10月或11月最低.(2)两种桤木光照强度日变化始终成单峰曲线,只是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在4月、6月和9月,光照强度峰值在中午12:00~13:00出现,10月光照强度以中午12:00最高,11月13:00最高;一年中,光照强度峰值6月份最高(1 800μmol/m2.s),11月份的最小,仅1 260μmol/m2.s.(3)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趋势规律和净光合速率一致,两种桤木的蒸腾速率和叶面水气压亏缺的日变化有单峰与双峰曲线两种类型;一年中两种桤木蒸腾速率峰值均以6月份的的峰值最高为8.10 mol/m2.s(台湾桤木)和6.38 mol/m2.s(四川桤木),其次是4月份,在11月份的蒸腾速率的峰值最小;两种桤木的叶面水气压亏缺峰值均以6月最高,其次是9月、10月,生长初期的4月份和末期的11月份较小.(4)四川桤木光饱和点为262~468μmol/m2.s,光补偿点介于11~104μmol/m2.s,不同部位的叶片和不同季节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有差异;台湾桤木的光饱和点介于288~409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102μmol/m2.s,二种桤木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即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8.
4种乡土阔叶树种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苦槠、小叶青冈、枫香与木荷4种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开展容器苗生长规律及其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4个树种的苗高、地径生长规律不尽相同,苗高在7-9月呈直线型生长,9-11月生长趋缓;地径则在6- 11月呈均匀直线型生长。由木荷容器苗在设施大棚内、外培育比较知,优良的设施条件主要影响出苗期与幼苗期苗木的生长量。并提出了容器苗生产培育中控制苗木生长的时期和节约培育成本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9.
乳源木莲管形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乳源木莲进行不同基质配比、容器规格、营养液施肥、苗高生长节律等管形容器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培育乳源木莲管形容器苗的理想基质材料应以泥炭、鸡粪泥炭、蛭石、珍珠岩等轻型基质为主,容器规格大小与培育期限和苗龄是密切相关的,采用N、P、K配比3:2:1、1:1:1两种配方营养液配方施肥可促进苗木生长发育和根系成团,提高苗木综合质量;乳源木莲管形容器苗的年高生长进程呈现慢—快—慢的“S”形节律,存在着明显的速生期,在该期内的苗高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20.
飞播造林是延安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延安市南部飞播区造林用种质量对出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种子质量与成苗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在延安地区开展飞播造林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