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8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油污染土壤已是土壤生态环境保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高效修复污染土壤日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经济、高效且生态可承受的绿色清洁技术。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在石油污染土壤堆腐化修复过程中,通过添加石油降解菌(群)、氧化剂、营养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等措施来强化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优势降解菌群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单菌株的石油降解实验及GC—MS分析以4株降解菌构建成优势降解菌群投加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并以土壤呼吸作为评价生物活性的指标。结果表明,在40d的修复过程中,生物强化效率比自然修复提高了15.59%。影响生物修复效果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氮磷浓度、通氧量等。温度越高降解率越大,生物生长越活跃,在40℃翻土条件下的土壤修复率达到68.82%.比15℃同条件下的修复率高了25.88%;投加氮磷营养物质,增加土壤的通氧量也有利于生物生长,促进降解。  相似文献   
33.
利用鸡粪和锯末为原料进行自然通风堆肥试验,引入复合菌剂,研究外源微生物对堆肥的影响。实验共设6个处理,从接种量出发,设堆肥初始加入菌剂量0.1%、0.2%、0.5%及空白;从接种时间考虑,设初始不接种、第14d加入0.2%,以及初始接种0.1%、第14d又接入0.1%的菌剂。结果表明,初始接种对温度升高有促进作用,在后期起保温作用,温度多次出现回升,有利于物料的充分分解,并且该菌剂有利于有机碳的分解和氮的保存,而后期接种加速了温度下降,影响效果小。综合各个处理,初始接种0.2%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4.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联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成员馆的建设和发展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无论是用户培训还是馆员培训,其成员馆尤其是中小型成员馆都面临一定的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联盟合作培训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案,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针对多个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联合,实现跨平台任务匹配中存在的敏感数据泄露和集中式服务器不可信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密文策略属性基可搜索加密(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searchable encryption,CP-ABSE)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联盟链隐私匹配方案。该方案基于联盟链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联合平台,为多平台数据共享提供去中心化的可信环境;基于CP-ABSE技术实现跨平台的任务匹配,支持对任务密文数据的检索以及细粒度的访问控制,保护作业任务发布方和农机手的敏感数据;使用智能合约实现农田作业任务与农机手之间的匹配服务,避免集中式服务器存在的单点故障和恶意违规操作等问题。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以及匹配结果的可信性。基于Hyperledger Fabric构建了一个原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当全局属性数量为200时,系统构建和私钥生成的运行时间分别约8和2.5 s,搜索令牌生成与数据加密的计算开销分别为60和80 ms,匹配智能合约平均时延约为250 ms。该方案破解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对于促进农机社...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电子文献联盟采购主题研究的概述,简析了联盟采购中的组织模式、采购模式、资源共享模式、集团内的利益问题,以及在采购中与生产者的合作和需兼顾的长远方针。目的在于给参加电子文献联盟采购成员和从事该主题研究者一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37.
Contaminated soil from a 100-year-old mix-load site located in Reading, PA was evaluated for its potential to provide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capable of degrading two widely utilized herbicides, atrazine (2-chloro-4-ethylamino-6-isopropylamino-S-triazine; AT) and alachlor (2-chloro-2′,6′-diethyl-N-[methoxymethyl]-acetanilide; AL). Three different locations from the site were chosen for experimentation based on herbicide handling activities. Standard enrich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solate a selective microbial consortium (SCM) with the desirable degrading capabilities. Three enrichment treatment schemes were evaluated; AT and AL, AL alone, and only AT. Degradative organisms were isolated from only one of the sample location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the soil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sample locations were found that might have had an effect on the ability of the indigenous microbial populations within the soil to degrade AT and AL. In the initial cultures from this location, degradation occurred in the AT and AL treatment only. Because the AT and AL were the only sources of carbon and nitrogen (N) for the microb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L alone was not a sufficient N source. In general, the ability to degrade AL by the SMC was dependent on AT degradation. Alachlor degradation did not begin until approximately 15% of the AT was transformed. Once all of the AT was removed very little further AL degradation occurred. The average half-life (t1/2) of AT was 7.5 d, while average t1/2 for AL degradation was 11 d. Individual colonies from the SMC were identified by fatty acids methyl ester (FAME) analysis. Fiv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with similarity indexes above 70%. These isolate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Alcaligenes xylosoxydans subsp. denitrificans, Alcaligenes xylosoxydans subsp. xylosoxydans, Pseudomonas putida, Pseudomonas marginalis, and Providencia rustigianii.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台湾地区图书馆联盟发展状况的分析,探讨了大陆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状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发展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39.
吉林省图书馆馆联盟(CLJ)坚持公益性原则,整合了省内39家不同系统图书馆的资源,以DBWIN-L4P平台为依托,为社会提供免费的参考咨询及电子文献远程传递服务。在介绍基于DBWIN-L4P平台技术的"吉林省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远程传递网"及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改进其局限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目的]综合分析云南省保山市2016年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结果,为玉米品种的选育改良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16年北玉玉米品种联合体国家区域试验(西南春播组)7个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在保山试点的产量、抗性、果穗性状及农艺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6个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民生5961和周玉0913产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和品种综合评判影响较大的主成分有4个,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穗长、灰斑病、穗粗和株高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双穗率和百粒重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是出籽率因子,第四主成分主要为倒伏率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可将7个品种聚为四大类:第I类为民生5961,综合表现突出;第II类包括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较优;第III类为康农玉508,综合表现中等;第IV类细分为2个亚类,第IV-1亚类包含中单888和金白玉2号,综合表现较差;第IV-2亚类为对照种渝单8号,综合表现最差.[结论]7个参试玉米品种中,民生5961、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在保山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