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5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653篇
林业   640篇
农学   381篇
基础科学   304篇
  1914篇
综合类   2535篇
农作物   244篇
水产渔业   155篇
畜牧兽医   645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56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方丘陵山地农业具有耕地细碎化的典型特征,土地细碎化条件下的紧凑型种植模式是普遍现象,细碎化耕地条件的机械化依靠小型作业机械。为描述作业机械在细碎化耕地条件下的行为特征,田间调查发现,快速进退、频繁转向、循边收获、移动困难等是细碎化耕地条件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显著特点。小型收割机在南方的普遍应用状况表明丘陵山地作业机械的性能评价需要以土地适应性为主导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2.
为掌握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免疫场猪群抗体水平和非疫苗免疫场猪群病原感染情况,试验利用ELISA方法对该地区猪群进行了PRRSV和PCV2抗体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在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8.8%和58.7%,规模越大的猪场合格率越高,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6.8%和77.4%),50头母猪以下场最低(分别为48.3%和44.2%),种猪的合格率均最高,而育肥猪群合格率均最低。在非疫苗免疫猪群中,PRRSV和PCV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6%和65.3%,PRRSV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100~200头母猪规模场(46.5%),最高的是50头母猪以下规模场(68.8%),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抗体阳性率均在71%以上;随猪场规模越大,PCV2抗体阳性率越低,200~500头母猪规模场抗体阳性率为41.4%,50~100头规模场和50头以下场的阳性率分别为78.9%和78.6%,种公、母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分别为37.5%和40.4%),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2.2%和79.5%)。本研究反映了豫南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和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疫苗免疫猪场的疫苗免疫效果和非疫苗免疫猪场病原感染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为该地区PRRS和PCVD防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下坡耕地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存在的干旱与水土流失并存的问题,选取了垄向区田、鼠道、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等6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不同水土保持技术模式0~1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与时段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土壤储水量大小的技术模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常规耕作。各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总蒸散量大小依次为:鼠道+暗管+垄向区田>鼠道+垄向区田>鼠道+暗管>鼠道>垄向区田>常规耕作。研究结果为松嫩平原北部丘陵漫岗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技术模式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现状,阐述了夏玉米产量与降水的关系及夏玉米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并提出了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秸秆覆盖和"双行交错"种植技术等措施,为解决黄淮夏玉米高产过程中水分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5.
四川丘陵季节性干旱区水稻田间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Ⅱ优7号为供试水稻品种,通过精确计量稻田进出水量,研究了四川典型丘陵地区稻田耗水量.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利用率为71.59%,但降水与稻田需水不完全同步;全生育期总灌水量为6 298.6 m3/hm2;稻田耗水量为8 884.4 m3/hm2.相关分析表明,稻田耗水量与稻谷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生产中,节水仍有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996.
通过3年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鄱阳湖棉区“亩产千斤子棉”超高产创建,总结分析了在“千斤棉”创建中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基础条件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提出了科学选择试验地选点、合理密植、适度化控、应用滴灌管道抗旱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应对措施来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7.
李鑫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李园园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5):528-532
为降低黄曲霉毒素大量样品的制备成本,在实验室已有的抗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8F6的基础上,成功克隆得到了该单克隆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片段。通过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并引入连接肽(Linker) 编码序列,构建VH-Linker-VL结构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 并将该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表达载体pCANTAB 5E 上,使单链抗体以噬菌体展示形式在大肠杆菌TG1 中表达。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到该ScFv对黄曲霉毒素B1的抑制率(IC50)值为0.57ng/mL,表明该单链抗体与亲本鼠单抗有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异性,且具有很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绿洲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采用春小麦垄作沟灌的方法,研究了垄作沟灌栽培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促进了春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地上部的生长。与平作相比,0~20、20~50和50~100cm土层内根长分别增加39.21%~40.60%、26.99%~27.58%和39.43%~59.49%,叶面积系数增加0.22~1.16,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56%~42.68%,株高降低6.41cm。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垄作春小麦增产7.18%~34.97%,平均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10.35%和5.0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31~0.16kg·mm-1,说明垄作栽培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99.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抗干热风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基于黄淮海地区52个气象站1961-2010年50年5月11日至6月10日的逐日最高气温、14时空气相对湿度和14时风速资料,利用气候趋势和相似性分析法分析了黄淮海冬小麦生长后期干热风的发生趋势。结果表明,黄淮海大部分区域平均日最高气温呈现下降趋势,14时空气相对湿度呈现增加趋势,14时风速呈现减小趋势,单一要素达到干热风标准的日数呈现减少趋势。干热风发生的主导因子是日最高气温,其次是14时空气相对湿度,14时风速是次要因子。说明黄淮海大部分区域发生各级干热风的趋势有所减小或显著减小,这对当地冬小麦高产、稳产有利,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不能完全排除发生极端高温灾害事件的可能性,而且一小部分区域存在有利于干热风发生的要件,因此对干热风的防御仍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000.
16S~23SrRNA基因序列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围绕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细菌多样性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得人们在细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得以摆脱传统分离培养的束缚,进而使分析方法得以长足拓展,并为指导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作者就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特点、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