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9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林业   1129篇
农学   274篇
基础科学   71篇
  1320篇
综合类   2724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658篇
畜牧兽医   609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40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4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0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9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以炭纤维为载体的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酵母废水,通过逐步提高进料浓度的方式,对厌氧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能力及反应器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当控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d,进料COD浓度由启动时2 798mg/L分阶段提升至5 596和13 990mg/L的过程中,相应的沼气容积产气率分别为0.06、0.14和0.37L/(L·d),平均甲烷含量分别为57%、71%和74%,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64%和65%,反应器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料COD浓度继续提高至22 980mg/L,对应COD容积负荷达4.7g/(L·d)时,COD去除率降至49%,但pH能维持在7.7,平均甲烷含量为66%,沼气容积产气率进一步上升到0.58L/(L·d)。可见,过高的进料容积负荷虽然提高了容积产气率,但会造成沼气转化效率的下降。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和运行时间的延长,反应器内微生物菌群逐渐稳定并演化成了以甲烷螺菌属(Methanospirillum)、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为古菌代表和以食酸菌属(Acidovorax)、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为细菌代表的优势菌属构成的沼气微生物菌群,优势菌属占总微生物数量的比例为58%。启动初期和稳定期的沼液中古菌、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69.23%、30.77%和66.86%、33.14%;产甲烷类菌株在古菌菌群中的比例从起始阶段的33.11%提升到稳定阶段的76.70%,氢营养型产甲烷菌成为古菌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类群(由起始阶段的24.67%升高到稳定阶段的60.13%)。  相似文献   
992.
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分类学、生态学方法对湖北来凤楠属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来凤县有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2种楠属植物,而桢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具体分析调查结果可知:来凤桢楠林群落物种多样,共有维管束植物30科42属46种,含单种植物的属偏多,桢楠是群落优势种;泛热带分布科占绝大多数;群落中有27种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偏少;桢楠种群结构不合理,属衰退型,桢楠的优势地位可能被取代。  相似文献   
993.
994.
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蚂蚁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群落的生态学规律,对藏东南嘎隆拉和墨脱河谷不同样地的蚂蚁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藏东南地区蚂蚁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和手拣法进行调查;利用Estmaete S 9.1.0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抽样充分性;利用多样性分析法,分析了蚂蚁群落的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均匀度及群落相似性等群落特征。[结果]合计发现蚁科Formicidae昆虫8亚科,45属,96种。分析发现,不同植被类型优势种和稀有种组成不同,稀有种较多。低海拔区域的沟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蚂蚁优势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特征。多样性分析发现,各样地中的蚂蚁群落物种丰富度0 42种,个体密度0.0 1 805.6头·m-2,多样性指数02.285 5,均匀度指数0.251 0 0.873 6,优势度指数0.147 0 1.000 0。其中海拔1 200 m沟谷雨林的蚂蚁物种丰富度最高(42种);海拔1 450 m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多样性指数最高(2.285 5),优势度最低(0.147 0);海拔2 960m高山松林均匀度指数最高(0.873 6);高海拔的针叶林蚂蚁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低,优势度最高。北坡分布的物种稀少,南坡物种丰富;群落相似性系数表明不同海拔和植被的蚂蚁群落间差异显著。[结论]嘎隆拉和墨脱河谷生境存在明显差异,蚂蚁群落的物种数目、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和植被的更替而降低的规律,但在南坡下部和中部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热带和温带物种的聚集群,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Multi-Domain Effect)。植被、海拔和坡向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995.
延川不同类型枣园蜘蛛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蜘蛛是枣园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天敌之一,研究枣园蜘蛛群落的多样性可为枣园害虫生物防治提供应用基础数据。2014年5月至10月,在延川县北村和庄头村选择4个不同管理模式的枣园样地,采用扣管法和扫网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样,共获取蜘蛛134头,隶属于7科,其中园蛛科、蟹蛛科、逍遥蛛科、猫蛛科为优势科,狼蛛科、跳蛛科和平腹蛛科为常见类群。数据表明,评价范围内枣园的丰富度指数(dma)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而其多样性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较低,反映出蜘蛛对不同管理模式枣园生态系统的响应;5月到7月蜘蛛数量相对稳定,7月到8月上升趋势明显,8月下旬到10月上旬开始下降;自然生长的平地枣园样地蜘蛛多样性要高于杂草单一或人工管理的其他样地,人为干扰少、相对潮湿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蜘蛛栖息生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索社区内存在的多处零散、废弃、闲置和一些设计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的场地在雨洪管理环节中的作用,通过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悦芳园景观设计,对该类型场地雨水景观设计进行探索。该设计采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将雨水渗透、传输、储蓄作为雨水处理的主要环节,通过雨水景观设施设计来模拟场地原有的自然水循环的过程;场地雨水处理由渗透铺装、种植池、草地进行雨水渗透吸收,通过渗沟、植草沟进行传输,由雨水花园进行储存利用;场地内平均每年节约用水1 179.45m3,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悦芳园景观设计也可为社区公共开放空间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研究高寒草甸添加不同磷(P)肥梯度对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探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及其互作关系。采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0 g m~(-2)(CK),10 g m~(-2)(P10),20 g m~(-2)(P20),30 g m~(-2)(P30)4个施P肥水平下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肥显著增加高寒草甸的速效养分、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但对有机质、全氮和pH无显著影响。AWCD值在表层(0~10 cm)无显著变化,但深层(10~20 cm)则为P20>P30>P10>CK。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表层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而深层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胺类、酯类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其中在表层糖类和酯类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而深层碳源利用均在P20处理下显著提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代谢活性的主要因子。因此,在退化高寒草甸适量添加P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998.
为明确库姆塔格沙漠北界阿奇克谷地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探索该地区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NA、R2A培养基分离培养土壤细菌,通过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结果表明,R2A平板菌落数量和种类较多;发现13株潜在新种菌株,已知菌种分属3大类群、4属、20种,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类群,芽胞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inaquosorum)为优势菌种。与其他类似环境相比,阿奇克谷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生物量偏小,可培养的细菌多为抗性、耐性强的极端微生物。该地区特有的微生物资源、功能微生物和新菌资源丰富,为防沙治沙、微生物菌剂开发等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结果对库姆塔格沙漠的自然生态保护以及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样方调查,结合区系分析、重要值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白水寨景区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5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65种,隶属于38科55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层次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作为主要构成层次,物种最为丰富;红花荷在群落中处于主导地位,种质资源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000.
Amazonian Dark Earth (ADE) is a highly fertile soil of anthropogenic origin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charred black carbon (BC).It is considered a model of fertility;however,knowledge on the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inhabiting ADE and its BC particles is scarce.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ADE and its BC from four sit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three agricultural systems and a secondary pristine forest) in the Brazilian Central Amazon were evaluated by 18S rRNA gene pyrosequencing.Fungal communities in ADE and BC were dissimilar and showed differential abundances of fungal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Estimated fungal species richness (abunda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e and Chao-1 index) and diversity estimators (Shannon and Simpson's reciprocal indices) were higher in ADE than in BC in all agricultural areas.No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ose parameters in ADE and BC samples from the secondary forest.Pezizomycotina fungi and OTUs assigned to Cordyceps confragosa,Acremonium vitellinum,Camarops microspora,and Hirsutella rhossiliensis were more abundant in BC particles than in ADE.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a breakthrough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fungal communities in BC particles from ADE,and will be valuable in future studies considering biochar application in so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