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416篇
林业   92篇
农学   488篇
基础科学   61篇
  229篇
综合类   1380篇
农作物   22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4篇
园艺   168篇
植物保护   78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粉锈宁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每666.6m~28克用药量对各类型感病小麦品种的效应是有显著差异的,对慢锈品种和前期中感,但抽穗后有抗性的品种均可控制为害,而对极感品种则未能控制产量损失;等比系列用药量对各类型感病品种的效应也是有明显差异的,在 ED_(50)和 ED_(95)(克/666.6m~2)平均值上,极感品种为9.38和74.85,高感品种为4.53和25.43,中感品种为3.62和20.96,慢锈品种为1.82和15.30。根据这一结果,模拟出各类型感病品种大田防治的每666.6m~2适宜用药量,高感品种9—12克,中感品种7—9克,慢锈品种4—6克,并经实践证明,这一剂量标准是可行的。拌种对压低各类型感病品种的成株期病情也有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类型品种流行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72.
特谱唑防治小麦锈病毒理与应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室内测定结果,特谱唑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用灌土法施药的效果可与叶面喷雾法相比拟,但基本上是向上传导。此药具有很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在病菌潜育期施药,可控制到不发病,最多只显退绿斑;在退绿期施药,可使病菌夏孢子堆变成褐色小点,孢子粉极少,但对夏孢子的萌发影响则弱。此药剂比三唑酮毒力强,其毒力指数(三唑酮为100)都在900以上,即达到 EC_(50)和 EC_(95)所需的剂量,前者只需后者的11%以下,特别是保护作用突出。据田间试验结果,此药剂的用药量比三唑酮少,如控制条锈病为害所需的剂量只要三唑酮的三分之一。防治条锈病的用药量一般以45—47g/ha(有效成分)为合适;用药期以病叶率5%—10%、小麦处于旗叶伸长期为宜;施药次数以上述的合适剂量和适期喷施1次即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为害,收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6个日本脐橙优良品种对柑桔溃疡病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象州柑桔溃疡病疫区引种试栽了6个日本脐橙品种,丹下,铃木,森田,清家,白柳,吉田。经3年调查观察,发现品种间抗病性和丰产性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丹下表现最好,可在疫区适当发展这一优质脐橙品种。  相似文献   
74.
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叶片RNA和rRNA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示踪方法研究了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叶片的RNA和rRNA合成。结果表21h期间,表现不亲和性反应的叶片总RNA合成有所增加,而亲和性反应寄主叶片则低rRNA合成未受侵染影响。在接种后39~45h期间,只有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RNA和大幅度增加。对rRNA各组分合成的测定表明条锈菌侵染所影响的只是大分子量rRNA,胞质和叶绿体rRNA的合成也存在差别。文中讨论了上述变化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75.
In this study carried out from 1987 to 1994, in a very conducive environment to stripe rust, nine Chinese land races and one Italian cultivar of wheat showed fair levels of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to rust disease. The nine old Chinese cultivars had a commercial planting history in this conducive environment ranging from 20 to 100 years, in a cultivation area of 20 to 467 thousand hectares p.a. with no apparent erosion of resistance. The Italian cultivar has been used commercially for 15 years in China without showing a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quantitative resistance. All these data warran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ten cultivars have a form of durabl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76.
影响朱砂叶螨自然种群消长的气象因子的模糊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987-1992年年茄子田内朱砂叶螨自然种群数量动态及同期气象资料,利用条件频率法建立了气象因子对叶螨种群消长的隶属函数,详细讨论了温度、湿度、降雨对群消长的影响,用隶属函数对叶螨种群消长进行了拟合,拟合率为93.5%。结果表明,能很好地对气象因子进行模糊划分。  相似文献   
77.
1993年全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3年我国小麦秆锈病发生较轻,从8个省18个区县中的47个品种上采集到的95个标样中分离到菌株336个,鉴定出21C3CKR、21C3CKH、21C3CTR、21C3CTH、21C3CFR、21C3CFH、34C1MKR、34C1MKH和34C2MKR等9个致病类型;21C3CKR的出现频率为65.2%,居于首位,21C3CDH为14.5%,21C3CTR为10.7%,21C3CFR为4.2%  相似文献   
78.
棉花对硃砂叶螨抗性的鉴定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1991年进行的棉花抗硃砂叶螨试验表明,海岛棉和二倍体栽培棉(中棉和草棉)对硃砂叶螨具有较高水平的抗性,它们的抗螨性已通过远缘杂交技术转移到了感螨的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来自四川省和河南省的一些品种以及来自美国的PD种质系对硃砂叶螨的抗性比湖北省当地品种要差。叶片有毛,无腺体和高含淀粉的棉花,硃砂叶螨为害较重;而叶片具有致密茸毛、棉酚、可溶性糖、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高以及叶片鲜重高的品种抗螨性较强。  相似文献   
79.
作者应用生物间遗传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河北省的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供试的叶锈菌是来自河北省的177个标样,供试的28个小麦品种包括河北省的主要生产品种、区试品种(系)抗源和新鉴别寄主。用毒力频率法分析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关系,有6个品种即鉴61、保麦2号、翼植88-5163、石86-2848、唐86-4043和百农3217表现较抗病。根据这6个品种对叶锈菌群体的反应、列出33种不同的毒性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若干品种对叶锈菌群体同时表现抵抗或感染计算抗性组合,为品种合理布局选择最佳组合,在小种鉴定方面,用新鉴别寄主对177个菌株的反应鉴定出频率在3.4%以上的小种8个,其中以V1,9-16和V1,9-12,14-16的频率较高,分别为13.6%和10.7%,也是近两年来北方冬麦区常出现的小种类型。在小种鉴定的基础上,根据28个品种与6个优势小种互作所出现的浸染型来推导品种和叶锈菌的基因型,共推导出7个抗性基因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  相似文献   
80.
柿广翅蜡蝉在某些柑桔产区新上升为主要害虫。我们于1986年7月间在宜昌柑桔产区对其卵块分布图式进行了调查,通过10组资料分析,得如下结果:(1)由比较频次法测得卵块在桔园呈负二项或截尾负二项分布。(2)由聚集强度测定方法测得卵块在桔园呈聚集分布图式,其分布的基本成份是疏松的个体群,个体群的分布是聚集的,个体内的分布是随机的。(3)由 IwaoM~*指标法求得个体群大小为1~3株(10组资料平均为1.7株)桔树所占面积。(4)由 Blackich 的λ值测得,卵块密度大于6的9组资料其聚集是由于卵块自身聚集行为习性造成(由成虫产卵行为决定),或某些环境因子作用引起。而有一组密度为2.4的资料,其聚集可能完全由于某些环境条件的作用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