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林业   279篇
农学   233篇
基础科学   103篇
  211篇
综合类   1206篇
农作物   199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57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鄂尔多斯聚鑫龙煤矿不同修复年限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以修复年限为3~7年的林下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为研究对象,并以人工草地和撂荒地作为对照,调查不同样地草本群落物种组成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灰色关联耦合模型法对草本植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探明二者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草本植物种类55种,其中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和豆科为主,三者共占比为60%。2)随着修复年限增加,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逐渐接近于人工草地的植物种数;草本群落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不明显。3)研究区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粉粒、砂粒、pH和土壤容重关系较为密切。4)研究区草本植物的多样性与土壤的耦合协调程度随修复年限增加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修复7年样地的草本植物与土壤耦合度最高(0.72),为中度协调。研究表明研究区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系统的协调程度表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但还未达到最佳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992.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应用的基本思想是:以目前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一股票来对湖泊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最有效地分配。把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划分成若干等份,并以股份的形式(即排污权)发放到市场,各有污染排放要求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排放量到市场上购买相应的排污权。通过流通和优胜劣汰,来实现对环境容量最有效地利用。政府通过调节水环境容量的发放量,能够在宏观上有效控制水体的等级。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强化油茶果采摘机器人工作的稳定性,以自行研制油茶果采摘机器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采摘机械臂结构进行分析,综合运用D-H表示法和圆柱坐标表示法建立机械臂数学模型,应用MatLab求解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的机械臂正运动学方程,仿真得到油茶果采摘机械臂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994.
崔国屹  张艳    晁阳  赵永华    潘博华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1):319-326
为探究秦岭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变化,基于1980—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秦岭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时空分异性,以及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土地利用转型及贡献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427 km2,建设用地面积大幅上涨395 km2,其余地类变化较小;(2)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定在0.557~0.559,在研究时段内整体有所下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3)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区主要分布在华阴市北部、商南县北部等8个热点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区主要分布在商州区的南部、长安区北部等10个冷点区域。(4)旱地转化为草地、林地等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林地退化、草地转化为旱地、旱地变为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是影响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秦岭地区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秦岭生态保护工作中应该合理开发建设用地,并提升生态用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5.
油茶籽种皮富含多种活性成分,本文通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油茶籽种皮成分、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实现油茶籽种皮变废为宝和深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比了酸法、碱法、亚临界水和离子液体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海南油茶籽种皮中的总酚含量、纤维素组成,并运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油茶籽种皮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DPPH、ABTS和还原力体外抗氧化体系评价4种预处理方法所得油茶籽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4种预处理方法均会降低油茶籽种皮得率、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其中以亚临界水处理种皮得率损失最小[(80.07± 0.01)%],而酸法和碱法处理后纤维素含量[(39.36±0.40)%、(36.67±0.74)%]基本不损失,与原料[(38.83±3.81)%]差异不显著。不同预处理方法能够使油茶籽种皮纤维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孔洞增加,使纤维结构的无定型区比例升高;未经处理的油茶籽种皮原料强度较大,结晶指数为41.67,其次是酸法、碱法、亚临界水和离子液体处理所得油茶籽种皮结晶指数,分别为28.37、28.69、27.34和25.17。此外,原料的抗氧化活性最好、酸法和亚临界水处理样品次之、而碱法和离子液体处理样品最差,这与油茶籽种皮中总酚和单宁含量高低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酸法和亚临界水预处理优于碱法和离子液体,活性物质稳定性好,损失小。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在中国辽宁省设施栽培辣椒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害辣椒叶斑病,鉴定其致病菌为尖孢枝 孢(Cladosporium oxysporum)。对该病的症状进行了描述,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测定:病菌 菌丝生长以V8 汁培养基为最适;能有效利用多种糖和氮源,分别以山梨醇和麦芽浸膏最佳;菌丝适宜生 长温度为20 ~ 25 ℃;最适pH 6 ~ 8;光照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77 ℃。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适 宜温度为20 ~ 30 ℃;最适pH 7;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8 ℃。  相似文献   
997.
大樱桃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樱桃黑斑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以直接侵染或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染大樱桃果实,伤口接种的果实发病较重;病原菌对有伤叶片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不侵染无伤叶片;该菌对梨、杏、李等果实致病性较强,对山楂果实的致病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98.
在大田条件下,通过使用百菌清、苯醚甲环唑、醚菌酯在连作3年花生的苗期、始花期和盛花期以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喷药处理,探讨3种药剂对连作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药剂处理区对叶斑病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其中以醚菌酯施3次药处理发病率最低,苯醚甲环唑施3次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百菌清施3次药的增产效果最高。  相似文献   
999.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1000.
芦荟粗提物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芦荟粗提物对苹果采后抗灰霉病的效果及其机理。该试验将供试苹果分别用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20,0.035,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浸泡5 min,常温下(23±1)℃放置2 d后,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率(P0.05),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经过4d的贮藏,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35和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处理的苹果发病率分别为73%和5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3%)。芦荟粗提物处理能诱导红富士苹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其中以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当类黄酮质量浓度大于0.050 g/L时,杀菌效果仍可增强,但会在果实上表面留下残留物。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