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2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林业   1039篇
农学   1233篇
基础科学   146篇
  734篇
综合类   4768篇
农作物   975篇
水产渔业   538篇
畜牧兽医   2014篇
园艺   322篇
植物保护   171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97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518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677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836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37篇
  2005年   437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讨水稻高产育种因素,以牡丹江31、牡丹江30等10个粳稻品种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差异,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干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在参试的水稻品种中,高产品种牡丹江30拥有最大的穗长和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较高,千粒重也比较大,使得牡丹江30在每穴穗数较少、成粒率一般的情况下仍获得了最高的产量。说明穗长、二次枝梗数、颖花数和千粒重是决定牡丹江30高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选用5份粳稻和4份籼稻材料,对不同品种水稻维管束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程氏指数调查,探讨了籼稻和粳稻之间的维管束差异。结果表明:籼稻穗颈维管束数明显高于粳稻,其大维管束效率较高;籼稻的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也显著高于粳稻,大小维管束比也较高。籼稻程氏打分均较低,而粳稻的较高。  相似文献   
993.
为指导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育种与生产,对18个早熟玉米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位高次之,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穗长与穗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粗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生物质能源甜高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是全球目前最重要的能源植物之一。对甜高粱的抗逆性强、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适应面广的特性和用作能源、饲料、糖料、酿酒等用途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从甜高粱的资源、育种、生理生化三方面阐述了目前甜高粱的研究现状,在全球能源岌岌可危情况下从粮食安全、可再生的环保能源利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采用GGE双标图法对2009年8个试验地点种植的24份大豆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之间存在正相关,与无效节呈负相关;AN2是一个既高产又稳产的品系;D和F试点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较强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究黑龙江省东南部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大豆蚜的效果,2011年对大豆蚜的生物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控大豆蚜中,以马铃薯、甜菜与大豆间作防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白绒山羊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LUP和AIREMAL法对内蒙古白绒山羊各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产绒量、绒厚、抓绒后体重、毛长、毛细、绒长、绒细、绒毛比的遗传力分别为0.2807、0.1092、0.2751、0.2237、0.2122、0.2245、0.2373和0.2218,均属于中等遗传力。产绒量与绒厚、绒毛比间呈较大的正向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5和0.4277。产绒量与绒厚、抓绒后体重间呈较高的表型正相关,表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95、0.4970。  相似文献   
998.
根据应急管理,构建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分析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的信息结构,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设计实现了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平台,为外来生物灾害应急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99.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宝巾品种辐射处理后VM1代的生物学效应,为宝巾的辐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宝巾(B.glabra)和毛宝巾(B.spectabilis)为材料,通过不同剂量水平的Co60-γ射线处理,研究辐射剂量与其存活率、变异率的相关性,观察记录不同剂量下诱变株的生长表现,总结主要的变异性状类型。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Co60-γ射线范围内,辐射剂量和宝巾品种存活率呈负相关,和变异率呈正相关;毛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在50~150Gy,而宝巾的剂量敏感区域可能在150~200Gy,毛宝巾的辐射敏感性要高于宝巾;建立了毛宝巾剂量与存活率的线性回归方程:y=-0.409 8x+85.176,R2=0.989 8,并由此计算毛宝巾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86Gy;VM1代出现的各类叶变异性状主要为叶卷曲、叶残缺、叶皱缩、黄化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