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1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林业   1006篇
农学   299篇
基础科学   262篇
  920篇
综合类   2012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698篇
畜牧兽医   586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2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在对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问题特征和现有管理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鄱阳湖湿地的管理框架、组织体系、规章制度、监控体系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完善,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鄱阳湖湿地管理模式,为鄱阳湖湿地建设、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32.
魏彩春  梁宁  王敦球  林华  曾鸿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36-17639,17698
以无植物、沸石和石灰石1:1体积混合为基质的模拟人工湿地系统为对照,研究了美人蕉与富贵竹在不同种植方式及3组反应停留时间下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在72h停留时间下具有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而COD的去除效果则在48h停留时间下较为稳定,24h停留时间下各个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不理想。不同植物对脱氮除磷的效果差异较大,但各个湿地的COD去除效率在相同停留时间下差别不大。关人蕉湿地的脱氮除磷效率在3个停留时间下均优于其他湿地。美人蕉和富瓷竹混合种植体系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与美人蕉单一种植体系差异不明显,美人蕉湿地表现出更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33.
徐建新  崔栋  赵振国  李光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9-17051,17062
对栽种水葫芦、大藻、水鳖3种湿地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研究,分析3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包括幼苗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败期)以及在不同覆盖度(包括100%、80%、60%)下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成熟期(7~9月)对污染物去除率比其他阶段明显要好;大藻最佳覆盖度为60%、水葫芦最佳覆盖度为80%、水鳖的最佳覆盖度为60%。  相似文献   
934.
中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油棕授粉昆虫,油棕园主要靠风媒和人工授粉。为研究人工授粉对油棕产量的影响,分别在12个油棕品种上进行了试验,并与风媒授粉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粉:(1)显著提高了座果率,平均由62.25%提高至89.18%;(2)显著改善了产量性状指标,其中:平均果串重由6.18kg增加至12.40kg,增幅100.64%;果实占果穗平均比重由52.53%增加至66.02%,增幅13.49%;果穗含油率平均由21.71%增加至28.76%,增幅7.05%;核仁占鲜果串比重平均由7.70%增加至8.62%,增幅0.92%;(3)显著提高了鲜果产量,平均增加了61.1%,毛棕油产量提高了113.4%,经济收益增幅达103.23%。  相似文献   
935.
艾比湖湿地植物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X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了艾比湖湿地主要植物种的种间关系。总体关联度显示植物种间独立性较强;在19个主要植物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物种对数较少,共计15对,为总种对的8.77%;显著负相关植物种对极少,Spearman秩相关检验中为5对,占总对数的2.92%,X2检验中只有1对;研究结果清楚地反映了植物种间关系以及它们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6.
黄菖蒲人工湿地微生物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湿地中主要微生物的数量分布规律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通过对细菌等4类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研究了上行垂直流黄菖蒲人工湿地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点。[结果]黄菖蒲根部与填料表面单位面积微生物量比较,根部表面微生物总量是填料表面的15.32倍,细菌和放线菌则分别达17.14倍和19.84倍;细菌在植物根部表面、填料表面、湿地污水中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86.3%、77.2%、88.3%。[结论]湿地系统微生物数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呈显著差异,在植物根部聚集明显,其中细菌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主体种群。  相似文献   
937.
江苏南通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军山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物种丰富,有一些珍稀物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如野大豆和榉树;还有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野生种,如野水芹、野生慈姑等。狼山与江边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原生态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功能退化,而军山有大片原生态的湿地,这对狼山和江边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有示范、借鉴和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8.
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玻璃鳗的人工繁殖。主要阐述了30年来日本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亲鳗催熟前需进行强化培育,雌、雄鳗达到性成熟需要不同的催熟药物和催熟时间,17,20-β-二羟孕酮(DHP)的催产效果较好;温度、盐度、水体离子含量等环境因子对胚胎和仔鱼发育影响较大;自由氨基酸、卵黄脂蛋白和硝化甘油是受精卵及卵黄囊期仔鱼的主要能源物质,磷脂是辅助能源物质;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添加复合维生素、磷虾提取液等制成的浆状饵料是仔鱼较适宜的开口饵料;胚胎发育进程为初孵仔鱼体长3.5mm,仅分化出咽,从第7天开始,仔鱼具有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并出现大幅生长,到100d时,仔鱼已具有较强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39.
基于考虑不同形状大小、组合规模的人工鱼礁投放于不同水域环境后形成的流态变化有较大差异,设计x、y、z三个方向不同通透方式的单个正方体人工鱼礁,采用LES(大涡模拟)紊流模式,对定常来流速度下人工鱼礁单体附近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建立反映礁体结构的通透系数与礁体产生流场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随通透系数增加而减小;来流方向上,礁体迎流面、背流面的通透系数变化对上升流和背涡流规模影响较为显著,而内部结构的变化则作用不明显,礁体上方与侧方的开口对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影响也不显著。迎流面通透系数变化是背涡流规模影响的主要因素。方形单礁缓流区体积随通透系数Tin增大呈线性减小,关系为Vx=-1241.8Tin+1206。通过该研究可在数值计算中通过通透系数与流场变化的关系,实现将复杂礁体简单化,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为将小范围模拟扩大到群礁、甚至大海域的模拟,定量评估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40.
改进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湿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湿地面积小且地类混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使得该区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采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阈值法提取水体,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修正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分解的草甸分量,进一步提取高盖度、中盖度和低盖度草甸信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的总体精度为88%,Kappa系数为0.83。该方法可为其他光谱特征混杂地区湿地遥感信息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