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4篇
  免费   604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林业   3601篇
农学   324篇
基础科学   198篇
  820篇
综合类   2969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563篇
畜牧兽医   514篇
园艺   88篇
植物保护   31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567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530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24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274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通过对景谷试验示范林场12年生的思茅松人工林开展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抚育间伐,能促进思茅松树高、胸径的生长,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也随之增大;(2)思茅松人工林中龄林采用30%的间伐强度,保留木为1428株/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2.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有重要影响。针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凋落物分解、土壤肥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抚育间伐后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抚育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机制和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的研究等方面,并需要开展各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多种立地条件和不同密度森林的抚育间伐研究。  相似文献   
993.
以广西藤县马尾松高产脂种子园为研究对象,对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嫁接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和采穗母树的年龄是决定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关键。②嫁接宜采用穗条全包保湿的方法,坡向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大。③无性系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与采穗母树的年龄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产脂力呈正相关,但与无性系母树来源地、母树年龄和大小没有相关性。④无性系生长量和其内部变异系数皆较大,且与无性系相关。  相似文献   
994.
经过连续3 a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养袋规格:10 cm×15 cm,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50%的平均苗高23.2 cm,平均地径0.3 c m,达到一级苗标准.  相似文献   
995.
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辽宁省章古台试验区对沙地不同密度樟子松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樟子松林分不论密度大小,雨季土壤含水量整体上明显高于春季;不同林分密度的樟子松林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有所不同,春季试验地各层土壤的含水量从上到下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北试验地0~60cm层次土壤含水量下降的比较明显,南试验地在60~100cm层次间出现了急剧下降的情况;雨季0~40cm土层间,试验地土壤水分含量都呈上升趋势,40~150cm这几个层次间,试验地土壤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40~100cm的层次上2试验地下降的幅度都比较大。  相似文献   
996.
通过采取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农药溴氰菊酯防治,灭虫率达98.4%~98.3%,但大部分松毛虫的天敌亦被灭杀,翌春复查,虫口密度3~5条.株-1,林分仍存潜在威胁;使用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防治,灭虫率达99%以上,林中有益昆虫正常活动,翌春复查,虫口密度0~1条.株-1,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可有效杀死和消灭松毛虫,还不污染环境,不杀伤杀死各种农林作物害虫的天敌,对人畜均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997.
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天然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樟子松天然更新苗龄分布、苗高分布、更新苗密度及更新分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以上的樟子松人工林更新幼苗(树)苗龄主要分布在1~10年;樟子松天然更新幼苗5年生以前生长较缓慢,6年生开始加快生长。在樟子松林墙外缘5~23m范围内,樟子松更新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10~72株,并且生长较好;林窗更新每10m2为45~350株。在距樟子松母树9~34m杨树林内,樟子松更新稠密,小黑杨林内每10m2达27株,银中杨林内每10m2达到19株。在杨树林内樟子松更新密集区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11~14株,稀疏区更新幼苗(树)密度每10m2为4~7株。银中杨、小黑杨林内樟子松更新苗密集区最远边界分别达58m、71m,稀疏区最远边界分别为99m、110m。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过密林分采取超强度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对过密林分实施超强度间伐不仅可极大地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卫生状况,而且能促进保留林木快速生长发育,对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林木生长蓄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入侵都十分有利,超强度间伐27年后,Ⅰ、Ⅱ级木所占比例为71%~75%,比常规间伐区高46~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以樟子松容器苗为砧木进行东宁赤松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在砧木和接穗径长生旺盛期(7月)和径生长末期(8月)2个时期进行东宁赤松嫁接,其成活率都很高,分别达到98.0%和98.7%,且接穗没有伸长生长,可安全越冬。利用嫁接方法繁殖东宁赤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0.
以长春市道路绿化树种黑皮油松为材料,对其受害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黑皮油松受害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干旱,造成黑皮油松生理干旱的直接原因是土壤中盐分的过度积累,冬季融雪剂的过量使用是造成街路绿化带中土壤盐分过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